首頁美食 > 正文

蘭州牛肉拉麵: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2022-03-15由 三頃良田 發表于 美食

想來,應該不曾有西北人沒吃過蘭州牛肉拉麵。

遍地開花的牛肉拉麵館,從不會讓當地人陷入選擇困難——因為最正宗的往往都是家樓下那家。

清早,牛肉麵“過早”,一碗熱湯麵下肚,通透。

中午,一碗牛肉麵能讓一個壯小夥子吃的飽飽的,兜裡富裕時,還能多加一盤肉,滿足。

蘭州牛肉拉麵: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傍晚,不再適合吃牛肉麵——早上熬好的牛肉湯頭早已沒有“鍋氣”,但人們依然會走進一家牛肉麵館,點上一碗幹拌或者幹拉,再配上十個烤羊肉串,舒坦。

出門在外的西北遊子,每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落腳,也總是會選擇吃一碗牛肉拉麵,聊以安慰自己並不擅長漂泊的心。

說起“漂泊”——這個看似有點悽清的詞彙,卻完美的解釋了這一碗“蘭州牛肉拉麵”的前世今生。

坊間傳說,蘭州牛肉麵起源於唐代。

但目前真正有史料記載的,是說蘭州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

嘉慶年間,甘肅人馬六七從國子監同窗陳維精處學得拉麵手藝,傳入蘭州。當時的蘭州人馬保子家境貧寒,便跟隨馬六七苦學拉麵手藝。

學成之後,馬保子以“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統一了牛肉拉麵的標準。

蘭州牛肉拉麵: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牛肉湯色清氣香,蘿蔔片潔白純淨,辣椒油鮮紅漂浮,香菜、蒜苗新鮮翠綠,麵條,則柔滑透黃。

路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眼前這一碗現拉的牛肉拉麵,將“吃”的藝術展現的淋漓盡致,而更淋漓盡致的,則是“拉麵”的過程。

要說吃一碗講究的蘭州拉麵,得先選擇麵條的“尺寸”。

是選擇寬達二指的大寬、寬一指的二寬,還是選擇形如草葉的韭葉、細如絲線的一窩絲?

抑或選擇最難製作的呈三稜條狀的蕎麥稜?最常見的二細?還是三細?毛細?

這就要看您的個人喜好了。但無論什麼尺寸的面,都逃不出拉麵師傅“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的錘鍊。

拉麵是一手絕活,更是一種藝術。

蘭州牛肉拉麵: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拉麵師傅手握兩端,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後兩頭對摺,兩頭同時放在一隻手的指縫內(一般用左手),另一隻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麵條形成絞索狀,同時兩手往兩邊抻拉。

麵條抻長後,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繼續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時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勻,如此反覆,每次對摺稱為一扣。

一般二細均為7扣,細的則為9扣,毛細面可以達11扣,條細如絲,且不斷裂。

蘭州牛肉拉麵: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麵條光滑筋道,在鍋裡稍煮一下即撈出,柔韌不粘。

當地有句順口溜:“拉麵好似一盤線,下到鍋裡悠悠轉,撈到碗裡菊花瓣”,就是用來形容一碗合格的牛肉拉麵該有的模樣。

近些年,蘭州牛肉拉麵館早已開遍全國,各地的拉麵也都根據當地的口味進行了改良,早已不是當初的味道。

百年傳承,本是一門藝術,卻因製作便捷、食可果腹而被評為“中國三大快餐”之一。

若有機會,我一定再回蘭州吃一碗帶著“鍋氣”的牛肉拉麵。

遠處的白塔山氤氳繚繞,麵館裡的說笑聲深深淺淺,面前這碗生於市井小巷的牛肉麵,沒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