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舌尖上的啞柏

2022-03-08由 盩山厔水生活 發表于 美食

舌尖上的啞柏

舌尖上的啞柏

文/魏志祥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古鎮啞柏,歷史悠久,各類吃貨世代相傳,豐富多彩。啞柏的名小吃有綿軟粘甜色澤鮮潤的甑糕、有油香四溢解飢解渴的油茶、有光潤如玉清熱驅暑的蕎粉、有熱氣騰騰粉滑酥爽的粉蒸肉、有米香葉香沁人心脾的蜂蜜粽子、有紅白相融香辣味濃的豆腐腦等,這些由聰明智慧的啞柏人創造出來的美食經久不衰,使人們味蕾活躍,食慾大振,體質增強。他們是啞柏美食的冰山一角,啞柏的扯麵才是美食中的主食,啞柏人如果一天不吃麵,渾身都沒勁,總感覺缺少點啥。出門在外吃飯,總盯有面食的地方。他們身體遺傳秘碼DNA中有面粉因子,既使吃點大魚大肉的米飯炒菜也不解饞,自嘲是“面肚子”。

舌尖上的啞柏

舌尖上的啞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人以麵食為主,形成了各自區域內的麵食產品,日積月累,形成中華燦爛的飲食文化,圍繞麵食全國有百十餘種做法和吃法。我們鄰居岐山縣有著名的噪子面,隔河相望的楊陵有大家熟悉的蘸水面,武功的旗花面,扶風的一口香,戶縣的擺湯麵,彬縣的御面,合陽的踅面,陝北的羊肉面等。遠點有甘肅蘭州的牛肉拉麵,湖北武漢的熱乾麵,山面的刀削麵,河南的燴麵,北京的雜醬麵等。居住在關中白菜心心的啞柏古鎮,土地肥沃,氣候溫暖,適宜小麥生長,小麥麵粉細膩,筋道,馨香,是做麵食的上乘材料,怎能沒有自已的招牌面食呢?有,它就是啞柏扯麵,也叫“軟面”、“二大(dai)王”,是關中biangbiang面的另一種叫法。被譽為“陝西八大怪之一”。

舌尖上的啞柏

啞柏的扯麵走向市場,要追溯到上世紀的改革開放之初。啞柏鎮上最早有兩個食堂,主街道南北各一個,南邊一個在現在的玉皇樓廣場馬路東邊,新華書店隔壁,那時習慣叫“大食堂”。北邊食堂在現在的北十字東南拐角處,叫“小食堂”。兩個食堂都屬於國營企業,經營的麵食就是機器壓的細面,分為素面丶葷面。素面八分錢一碗沒有臊子,葷面有臊子一毛二分錢還要二兩糧票,就是這樣的麵食排隊不一定能購買上,供應緊張。除了韭菜葉細面外,食堂的招牌飯菜就是“雜燴”了,啞柏人把豬肉下水之類的混合物叫"雜燴",吃雜燴自帶鍋盔饃,一碗五毛錢,大多數人囊中羞澀吃不起,望肉興嘆,經濟富裕的人也是偶然吃之,算是有口福了,其他人吃一碗葷面己經不錯了。八十年代初,兩個國營食堂在改革的大潮中紛紛解體,私營性質的啞柏“工農食堂”正式掛牌開業。“工農食堂”是鎮上最早的個體私營飯店之一,它座落在原機械廠大門外,周至二中斜對門,也就是現在北十字信用社的緊西鄰,只有兩間土木結構的門面房,它的主打產品就是扯麵了,讓先前的軟面從各家各戶的灶房案頭走向市場,拉開了啞柏扯麵的新時代。

舌尖上的啞柏

“工農食堂”是七八個人的股份小企業,掌門人姓魏,人稱魏師,為人厚道,自幼就在食堂跑堂學藝,煎蒸炒燜,樣樣拿手,炒菜入口,扯麵上口。他開店宗旨是讓鄉黨把扯麵吃的酣暢吃的淋漓,達到“好又來”,掙的是回頭客的錢。味道上講究“酸、辣、香”,麵條講究“軟、筋、光”,口感有嚼頭,吃後有勁頭。工農食堂不欺客,不哄人。扯麵用的麵粉都是眉縣“老牛牌”中特等粉,粉白筋道。搋麵揉麵用棍棒長時間在案板上反覆擠壓,抹油不做假,醒面有時間,拉扯摔拌有力度,啪啪拌的聲聲響,師傅一揚手,劃過一道弧,麵條飛到鍋裡頭,翻騰旋轉如蓮花,大火燒,小點水,三煎過後再撈麵,生熟拿捏到位,火候恰到好處。“面來咧!”一聲親切吆喝,一老碗麵已放到你眼前,香氣撲鼻,寬窄適中、薄厚均勻,像玉帶盤繞;綠油油的下鍋菜,翠嫩如翡翠;西紅柿雞蛋澆汁湯,似瓊漿玉液;醬紫色的肉臊子,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鮮紅的油潑辣子,衝擊味蕾,煞是惹眼。白紅綠紫黃,五色搭配,辣酸油汪,奇香誘人。挑起麵條放入口中,滑柔筋光,埋頭下嚥,那種滋潤、那種享受、那種滿足丶那種解饞的神態,可謂:一面解乏,一碗解飢,腸胃熨帖,肺腑舒暢,回味無窮。用鄉黨的話說,“工農食堂”的扯麵,量大,油多,臊子香。咥到肚裡,嘴唇都是油,一碗麵唏哩嘩啦,吸溜吸溜狼吞虎嚥吃完了,碗底還是油。

舌尖上的啞柏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啞柏刺繡正在紅火發展中,三六九的集會不但有本地的人還有大量全國各地的客商,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工農食堂良好的經營聲譽讓飯店人氣旺盛,名氣越來越大,食客摩肩接踵,從早上六點開門營業直到晚上十點關門,食客不斷,絡繹不絕,出現了排隊吃麵,擁擠就餐的現象。啞柏不僅僅有聞名全國的刺繡還有扯麵,刺繡大潮將啞柏扯麵推向各地,工農食堂的各位師傅為啞柏周圍的人服務了二十多年,推陳出新,光大了啞柏的麵食文化,為以後啞柏扯麵的發展推波助瀾,走向全國,功不可沒。一碗扯麵,包含了經冬歷春的小麥的精華,融匯了天南海北佐菜的營養,木耳之黑、豆腐之白、雞蛋之黃、韭菜之綠、辣椒之紅,水木金火土,皆於一碗扯麵呈現。工農食堂的一碗麵曾經成就了多樁生意,成全了多段婚姻,化解了多少夫妻恩怨,解除了無數朋友的誤會情仇。進門一臉愁,出門似春風。如今六七十歲左右的人,提起工農食堂的各位師傅,讚不絕口,不斷有人在網路上感慨懷念,追問經常者。經作者訪問,他們是東街(啞興村)的魏潤生,張懷西,董長世,劉黨政,孫月斌,張田娃,六屯村的陳志虎,青化鄉的東培安,任井井等,他們現在大都成了七八十歲的老人,早已退出飲食行業,享受天倫之樂,有的已作古,讓人嘆息不已。

舌尖上的啞柏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改拆新建,鎮上飯店不下二三十家,食堂二字已退出歷史舞臺,飯店,酒店應運而生,飲食的多樣化飛入尋常百姓家,南方的川菜,粵菜也進入古鎮安家落戶,然而啞柏人還是離不開扯麵,中午時分各個飯店叫好的仍然是麵食,而味道已遠不如從前,找不到"工農食堂"的味道。

舌尖上的啞柏

一碗啞柏面,萬里相思情。啞柏扯麵留在心底永久的記憶!

舌尖上的啞柏

魏志祥,中共黨員,啞柏中學教師,省市縣三級作協會員,作品有長篇小說《青山鎮》、《昌公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