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北京符號:炸醬麵

2022-02-17由 新型城鎮化傳媒 發表于 美食

北京符號:炸醬麵

俗話說,北方人吃麵,南方人吃飯。這話一點也不錯,作為北方人,我小時候家裡也總是饅頭、包子、烙餅、餃子,換著花樣吃。但是還有一種食物,與面同音,又是由麵粉製成,也是身受北方人的喜愛,那就是面,麵條的面。

如果你問一個北京人,童年記憶中最熟悉的味道是什麼?他回答:我媽做的炸醬麵。炸醬麵,這是一個真正從民間走出來、卻始終沒有離開過平常百姓的美食。它與烤鴨、滷煮不同,它是家家都在做,卻各家又有各家的味道的神奇食物。

如果你是問北京炸醬麵的起源,就算地道的老北京人也說不清楚。炸醬麵的由來,眾說紛紜。

北京符號:炸醬麵

有人說,當年努爾哈赤行軍打仗苦於士兵沒有辦法補充鹽分,打仗使不出力氣,於是提出“以醬代菜”。每到一個地方就購進豆醬,晾乾戴在身上。到了駐紮營地就以水泡開蘸著吃。後來,清軍入關,也將這種吃法帶入了京城。引得百姓紛紛效仿,幾經改良才有了今天的炸醬麵。

還有一種說法,光緒年間,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慈禧老佛爺逃到了西安,幾經奔波,舟車勞頓,路上又累又餓,在城內南大街下榻。老闆端出一碗熱氣騰騰的素醬面來款待她。沒想到,慈禧只吃了一口,便覺得炒過的醬,味道濃郁,而且沒有了發酵的味道,麵條勁道,吃過一碗後頓感周身發熱,疲憊也消去了一半,竟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便稱讚道:“味道極好”。後來,慈禧回到了北京,炸醬麵的手藝也跟著在進京了。

清朝末期,大多數的八旗子弟家道中落,飲食上也很難講究了。為了維持自己皇親貴族的面子,便只是吃上一碗素面也要用油煎炸過的醬來輔佐,更要拌上新鮮的時令蔬菜,來調換樣式上的單一。如此一操作,確實既好看又好吃。於是流傳下來,也成為了一種炸醬麵起源的傳說之一。

但不論是哪一種,炸醬麵都已經深入到了京城百姓的生活之中,它不僅僅是一道家常的美食,更像是一道文化符號,深深的烙印在北京市民的記憶之中。

北京符號:炸醬麵

你一定要問了,那要品嚐真正正宗的炸醬麵應該去哪裡呢?這個還真的不太好說。因為,家家戶戶的味道各不相同,就連普通的百姓家中也掌握著只屬於一家的獨門技術,根本沒有正宗的這種說法。但是,即使家家不同,做法上也無外乎需要準備三樣東西:麵條、炸醬和菜碼兒。

先說這面。好的炸醬麵,大戶人家吃炸醬麵,一定是要抻面的。

將和好的麵糰放在案板上擀成大片,再切成細條。做上一大鍋水在旁邊,等鍋中的水開始沸騰,拿起一條面,拽住兩頭一抻,馬上放入沸騰的鍋裡。煮麵的水一定要多,這樣麵條入鍋才不會粘連在一起,老人們管這個叫做“寬湯”。

煮好的麵條顏色透亮,口感柔韌,爽滑勁道,盛在一個大海碗裡,再澆上炸好的醬,碼上菜碼兒就可以上桌了。

如今的人們工作繁忙,很少再有時間抻面,於是就買些現成的切面,顯然,口感比不上抻面。老北京講究冷天吃熱面,這叫“鍋兒挑”,意思是直接從鍋裡挑出來的。夏天呢,麵條要篦盡湯汁,過涼水,吃涼麵。

北京符號:炸醬麵

炸醬麵的醬也要講究,醬的顏色要鮮亮,油醬分離,要多肉多料,一般五花肉丁的最為常見。做法也很簡單,就是油熱後,放蔥薑蒜爆香,然後下入肥瘦分明的五花肉丁炒透,放入黃醬,小火慢炒,中途不斷翻攪,直到鍋中冒了黃豆大小的氣泡。

老北京的炸醬講究“小碗幹炸”。所謂小碗就是一次不能做的太多。發酵過的食物會有一種特殊的腐敗味道,這種味道可以透過高溫炸去。如果一次性做的太多,鍋內就很難保持一個較高的溫度,醬的香味無法揮發出來,因此一次只做一小碗,叫小碗。

幹炸就是讓小火慢慢將醬熬透,中途不加任何東西,也不加水,直到醬香和油香慢慢融合,充分釋放。醬呈現出半凝固狀態,表面聚集著油脂,綿密泛光,肉丁亮中透紅,香氣撲鼻。驗證是不是好醬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拿筷子在醬中間劃上一道,被劃開的縫隙沒有重新黏合在一起的就是一碗好醬。

除了醬,炸醬麵還要佐以各個時令的新鮮小菜,稱作“全面碼兒”。每個季節裡,所食用的小菜也會有不同,叫做“七個盤子,八個碗兒”。也不是真的有七個盤子那麼多,為的就是表示菜碼兒的豐富。

到了春季,麵條就會以青蒜、香椿芽、掐菜(掐頭去尾的豆芽菜)、青豆嘴、小水蘿蔔來配。到了夏季則變成了新蒜、焯過的鮮豌豆、黃瓜絲、扁豆絲、韭菜段來做麵碼兒了。若是喜歡酸一些的,便加上過年醃好的臘八醋,在配上酸味十足又有點微甜的臘八蒜,一口下去,濃郁的醬味配上蒜的辛辣,既開胃又飽腹。讓北京長大的孩子回味無窮。

北京符號:炸醬麵

如果在以前的老館子裡吃麵,就會發現上菜也是富有濃郁北京特色的一部分。服務員將八個小碟子放在一個大托盤裡,然後將各色菜碼兒放入其中,圍著中間的麵碗一圈。按照老饕的說法,面碼分明碼和暗碼:明碼是直接切絲,吃時不與醬、面摻和,防止醬味遮掩了清香;而暗碼拌在面裡,一般需要焯水——比如冬天的白菜絲,就是拌麵首選。上桌後,先將盛有炸好醬的三寸墩子小碗一人發一個,然後再將各色菜碼兒依照順序整齊的碼放在麵碗裡,碟子在碗沿兒上磕一下。

在家吃百無禁忌,可要進了館子,就不能“露怯”——館子有館子的款待方式,客人也得按規矩來。過去的老北京炸醬麵館兒,客人剛進門,招呼聲就到耳邊了:“來啦您吶,裡邊兒請!”面用托盤端上來,大碗麵、小碗醬、琳琅滿目的八碟菜碼,碟子“叮”地一磕一下碗沿兒,菜碼就應聲落入碗中。夥計把客人當“爺”伺候,吃麵的人也得有分寸——服務員上一碗麵都想得那麼周到,吃客囫圇吞棗、不得其味,豈不是糟蹋了這一番美意?

說到這裡,老北京炸醬麵,是將就還是講究?就不言而喻了。無論如何,北京炸醬麵,能夠問候天下刀削麵、熱乾麵、拉麵、燴麵、擔擔麵、片兒川、奧灶面、鍋蓋面、冷麵、牛肉麵、小面……等各大面派。客官,您看要不要吃一碗?

北京符號:炸醬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