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閒話紅樓:從“茄鯗”這道菜,說說中華飲食文化的“1+1>2”

2022-01-04由 好書天天伴 發表于 美食

《紅樓夢》這部鉅著包羅永珍,當然也包括美食,曹雪芹用大量篇幅描寫了菜品食譜、宴會聚餐,《紅樓夢》一共描述了幾十種菜餚,其中敘述最詳細的一道菜就是“茄鯗”。在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賈母讓劉姥姥品嚐茄鯗。

閒話紅樓:從“茄鯗”這道菜,說說中華飲食文化的“1+1>2”

雖然這道菜使用了茄子,但劉姥姥竟然沒有吃出茄子味,細嚼了好久才說:

“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告訴我是什麼法子弄的?”

於是,王熙鳳詳細介紹了茄鯗的製作過程:“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一道菜需要這麼多食材與工序,劉姥姥聽完後十分驚訝。

通常製作茄鯗所需的食材包括:茄子、松子、腰果、豆腐、香菇、平菇、雞肉、杏仁和果脯。

在川菜中,有一道名菜叫做“魚香茄子”,有趣的是,魚香茄子中沒有魚,但有魚香味;茄鯗中雖然使用了茄子,但吃不出茄子味。

這也許就是中華飲食的妙趣所在吧!

閒話紅樓:從“茄鯗”這道菜,說說中華飲食文化的“1+1>2”

民以食為天。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中,中國勞動人民探索出了各種菜餚的做法,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寶貴物質與精神財富,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

“和”是中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特點。《中庸》中說:“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幾千年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以和為貴”的價值觀,滲透在中華文化的每一個領域中,融入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

具體點說,“和”就是追求彼此對立的主體之間的有機融合,不過分強調事物的差異性,不把客體置於主體的對立面去認識,如同莊子所說:“天地與我並生 ,而萬物與我為一。”

這種文化與西方正好相反。國學大師錢穆說:“文化異,斯學術亦異。中國重和合,西方重分別。”曾仕強教授也說:“中國是合大於分,西方是分大於合。”

這種“天人合一”的世界觀也同樣體現在飲食文化中。

中國菜講究五味調和,一道簡單的菜中,都要用很多種食材和調料來調和烹製。有學者做過統計,中國人做菜用的食材比西方人多了好幾倍。不同的食材,透過互相調和,每一種食材中都滲透了其他食材的味道,最後組成一道有機結合的菜餚。所以,劉姥姥品嚐“茄鯗”的時候,只能吃到一點茄子香。

閒話紅樓:從“茄鯗”這道菜,說說中華飲食文化的“1+1>2”

中國人做土豆燒牛肉,土豆的味道滲透到了牛肉中。

對比一下西方人的主食。比如“土豆燒牛排”,土豆是土豆,牛排是牛排,仍然各是各的味道,涇渭分明;還有西方人的漢堡包,就是兩片面包中間夾一片肉、一片菜,味道完全沒有融合。

從調味料來看,中國人烹飪的過程中,就將調味料加入到菜中,味道與食材融為一體;西方的菜餚,調味料都是現吃現加,沒有滲透到食物裡面。

西方的烹飪方法,以煎、炸、烤為主,這樣做出來的食物,每一種食材都保持著本身的味道,互不干擾——你還是你,我還是我。

而中國的烹飪方法以炒、蒸、燉為主,食材的原料、輔料、調味料全部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國人將做菜當成藝術,不講求精確性。西方人的廚房備有各種容器,他們講究各種配料的精確性,食材、配料、調料必須精確到克,他們做菜,就像在實驗室做實驗。這與西方哲學強調理性、強調個體的思維方式是一脈相承的。

再看中國人吃飯,也是圍坐在一個大桌子上,十雙筷子吃同一碗菜,不像西方人實行分餐制,各自吃各自的食物。

閒話紅樓:從“茄鯗”這道菜,說說中華飲食文化的“1+1>2”

系統論

的觀點看,人造系統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它由兩個以上的相互區別的要素組成,會產生“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效果,形象地說就是“1+1>2”。

總的來說,

中華飲食文化,體現的正是“1+1>2”的效果,是一種“物我一體”的整體觀念

;而西方飲食文化,則體現的是一種“物我分離”的個體主義的觀念,效果還是“1+1=2”。

透過《紅樓夢》這部名著中“茄鯗”這道美食,我們更能瞭解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