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回味霞浦的那尾魚

2021-12-29由 名城霞浦資訊 發表于 美食

◎ 周 勇

家鄉味是最濃的鄉愁。

胃的記憶和人的回憶一樣執著。少年遠遊,離家越來越遠,但胃卻始終是“鄉味未改”。在八閩海鮮出霞浦的故鄉,琳琳滿目的眾多海鮮之中,我獨愛一尾魚,沒有之一。

此魚僅10多釐米長,全身柔軟、通體發白,肉質細嫩、肉刺鬆軟,老少皆宜、售價親民,卻鮮美無比。明代《海味索隱》中曾如此詩意且浪漫地描述它:“豐若無肌,柔若無骨,乳沉雪山缽底,蘇凝玉門關外”;清代畫家聶璜所繪圖譜《海錯圖》中寫道“巨口無鱗而白色,只一脊骨,肉柔嫩多水”。

回味霞浦的那尾魚

記憶的起點,要追溯到30多年前。那時的東海之濱,漁獲十分之豐盛。每到冬天早晨,我都十分期盼外公的到來。我的外公是個勤勞的農民,他的後山上總是種植著許多蔬菜瓜果。他會隔著幾天就挑著瓜菜、米酒到海邊的下岐、池澳等村裡去售賣,若趕上潮水正當時,有漁船入港,常常可以買到這種很新鮮的魚。他總是一次就買上許多斤,回家後,外婆用醬油水煮,盛在搪瓷臉盆裡,在屋樑上拉個繩子掛個吊籃放上一夜,就成了魚凍。隔一天清晨,外公總是挑著擔子步行近一個小時從山裡到我家來,擔子的一頭是一簸箕的蔬菜,另一頭是用編織袋裝的一盆魚凍。每次外公來,母親總是趕緊張羅著用米酒煮上一碗溏心雞蛋給他暖暖身,或者趕緊上街買一份他最愛的扁肉湯。待年少的我起床時,家中的飯桌上,靜靜地擺放著一大臉盆的魚凍,用調羹舀上一勺,連魚帶凍,入口即化,這種鮮美的滋味真的勝卻人間無數,好吃到爬上了桌子。

回味霞浦的那尾魚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後來離霞北上求學,這種鮮魚是很難吃上了。每年寒假返鄉,母親總是清晨早早上街去等碼頭上挑擔而來的魚販,就為了買上幾斤兒子最愛的魚。回家洗淨後,大部分魚加上青蒜煮上一大鍋,留幾條中午燒酸辣湯。於是我的早飯經常是白粥加魚。這種魚新鮮的程度,我印象最深的,是可以直接煮粉幹或者米粉,不用加其他配菜,未出鍋就鮮香四溢。可以說,一尾魚昇華了一碗湯,一尾魚賦能了一鍋麵。

再後來,我來到江淮交匯的平原工作,在這裡遇到了許多多多出來打拼的家鄉人。在這座千年古城裡,老鄉們除了酷愛喝茶敘鄉誼,也常常歡聚在城北一家名為“金沙灣”的海鮮排檔裡,品一品從漳州“漂洋過海”來的福建美食,慰藉胃裡的鄉愁。有一年的冬天,年輕的老闆春節前自駕返鄉,我叮囑他,如果時間湊巧,一定要在途經霞浦時,找一家尋常館子,嘗一嘗霞浦人用這種魚做成的酸辣湯。那一趟,他果真中途從霞浦下了高速,在城關尋得一家街頭排檔,點上了一份酸辣湯,然後很興奮地打電話告訴我,這種魚湯真的好贊,酸中帶甜、辣中帶鮮,一口下去全身暖和起來。這個勤勞的老鄉,偷師了霞浦人的手藝。第二年開始,這款魚湯成了他店裡的招牌菜。

回味霞浦的那尾魚

這種魚,我是吃了很多年之後,才知道原來它在江湖上有許多別稱,比如

龍頭魚、水潺、蝦潺、水電魚等等

,深受食客喜愛。

後來的後來,許多故事在記憶裡成為了一種永恆,而冬天裡的那盆魚凍,母親親手烹製的那碗醬油水,他鄉里的那口酸辣湯,一直撫慰著遠方的遊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