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2021-12-28由 大河鄉土 發表于 美食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兩名男子在收曬乾的粉條。

在晉南農村,冷水一結冰,人們就開始漏紅薯粉條了,據說這是因為粉條漏出來後,需要掛在戶外先凍成冰,之後再晾曬才能一根根地不粘連,而冬天正好提供了這種便利。

晉南手工漏粉條的主要工具是漏瓢。一個漏瓢,一口大鍋,一個瓦盆,外加三四個人,就能夠搭灶生火,組建一個漏粉條的工作專班,接活掙錢了。

抬手組團的人被稱大師傅。和麵、漏絲、煮粉、上掛、冷凍等一道道工序流程,大師傅不但要全會,還要將每一個工序拿捏到位,讓漏出的粉條絲條勻細,潔白透明,整齊柔韌,烹調時入水即軟,久煮時不碎不糊,吃起來清嫩適口爽滑耐嚼。

這靠的既是技術,也是長時間的經驗積累。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晾曬的萬斤粉條。

家住山西永濟田營村的馮金成曾經就是一位漏粉條的大師傅。

在晉南運城乃至黃河金三角區域,“田營粉條”遠近聞名。據當地媒體報道,一百多年前,田營村就有人開始漏粉條,“百年來,田營村民憑藉以紅薯為原料加工粉條的手藝,代代相傳,創出全村家家種紅薯,立冬之後,家家戶戶吊條子。”

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愛上學的馮金成從15歲起,就開始跟著家人學漏粉條。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馮金成在介紹自己的經歷。

“那時候幹活全是人工,很累,粉條卻很便宜,批發賣四毛八一斤,零賣五毛錢,賺的都是辛苦錢。”說起那時漏粉條的經歷,今年已經53歲的老馮坐在家裡的沙發上,一邊感慨一邊搖頭,“誰也不敢握著漏瓢幹一天,否則第二天就沒法接著幹了,因為胳膊腫了,何況我那時還是個半大小子。”

老馮介紹,到了他二十歲時,由於粉條的利潤小,村裡專門做這行的人越來越少,一些人轉行外出開飯店,有些人去經商了,“主要是漏粉條太累,幹一天還渾身沾滿粉面子,穿不得爭臉面的好衣服。”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正在晾曬的粉條。

老馮是個執拗人,別人不幹嫌掙錢少,他卻埋頭堅持。漏粉條時,和麵是最累的活,如果純靠人工,七八個人和麵,都不一定能供上一個漏瓢工作,所以特別費時費力。為了提高效率、節省體力,25歲那年,只有小學文化的老馮突發奇想,決定自己做和麵機。當時,合作的團隊成員和家人以為他就是說說而已,都沒上心,沒想到兩個月後,一臺簡陋的和麵機還真被他鼓搗成了。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加工好的紅薯澱粉。

“我都是在廢鐵站找的配件,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來的。其實,我這麼做不僅僅是為提高效率,根本思路是想改變傳統的漏粉條方法,不改變咋能發展嘛!”老馮說,也就是因為自己的“不安分”,讓他差一點變成殘疾人,“做的和麵機是螺旋式的,加上有些方面不太完善,有一天和麵的時候,左臂的衣服袖子不小心被絞住,導致整條手臂的皮被扯掉,動脈血管斷了,神經也斷了。”

事故發生後,家人用拉拉車緊急把他送到了臨近的一個鄉鎮醫院,醫生看他的手臂傷得太嚴重,做不了,又轉到地區醫院才給接上。一直到現在,他的左手指頭還不能打彎。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剛剛加工出來的粉條。

1998年,30歲的老馮從朋友手裡借了17萬元,將家裡的粉條作坊改建成了家庭式粉條廠。最初,粉條廠仍舊採用人工漏粉條,但這樣的加工方式已經滿足不了日益擴大的市場,喜歡折騰的老馮又動起了腦筋,這次他瞄上了粉條機。

“2000年後,我自己做了一臺粉條機,樣子不好但用起來挺方便,一直用了10年才換成現在的。”就這樣,粉條廠的產量提升了,老馮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來,到2003年時,他所借的外債就全部還清。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老馮的妻子在檢視粉條晾曬情況。

為了進一步完善粉條加工的流程,解放人力,老馮跑到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考察和了解更最佳化的粉條加工裝置,但跑了一圈後,見到的裝置都沒有讓他滿意。

回來後,他根據多年的經驗,向裝置廠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機器工作原理,做出了一套完整的粉條加工流水線。目前,這條流水線只需要5人就可以完全操作。

“這條流水線可以說是我們獨有的,誰來都不讓參觀。”老馮笑著說,“這是我們的秘密,拍照更不允許。”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僱工將曬乾的粉條裝到車上。

2015年,老馮成了村裡的粉條大戶,每年投入的成本已達百萬元。2017年,才48歲的老馮突然把正紅火的廠子交給了兒子,對他的這個舉動,很多人感到奇怪,自己還年輕為啥就交權了呢?

老馮說,國家有規劃,家庭也要經營,早早交班比干不動的時候再交要好,“當時,我問兒子願不願意接這個攤子,如果願意,我全盤交給他。如果想和別人一樣出去開飯店,我會給他10多萬作為本錢。兒子經過思考,後來就留在家裡接了這攤子,我還能跑得動,就給他做指導。”

交班那年,粉條廠在兒子的經營下,掙了將近四十萬元。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圖為一名僱工在收曬乾的粉條。

“他比我有頭腦,不但做自家銷售的粉條,還給別人做來料加工,這不但省得我們自己去銷售了,還保證了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有錢掙。”老馮說,看到兒子順利接班,他心中很高興,但他也擔心兒子太看重錢了,經常告誡兒子要注重質量,做良心產品是第一位,賺錢是第二位,“粉條的利潤率比較低,我是見過有人為了掙錢動歪心思,結果壞了名聲,之後再也進不了這一行的事兒的。”

山西男子15歲做粉條,如今成村中粉條大戶,加工流水線拒絕參觀

作為一名做了38年粉條的老藝人,有什麼好辦法識別市場上粉條的優劣呢?老馮說,識別粉條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嚼。拿一截放嘴裡嚼,“光嚼不咽,嚼嚼有渣”,下鍋煮囔了,這是製作時煮過火了;嚼嚼沒了,下鍋後百分之百囔了,這是紅薯的芡少了;嚼嚼有怪味,那就不能要了,說明放了化學東西,“如果粉條煮一煮有掉色現象,那就是上色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