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2021-12-25由 仙桃釋出 發表于 美食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小吃是一座城市的回味

我們愛上一座城

常常是因為舌尖上的銷魂

仙桃的小吃眾多

鱔魚粉、米糰子、雞冠餃、財魚面……

近年來更成為味饗新老仙桃人

讓八方來客流連忘返的城市名片

仙桃的特色風味小吃

就是讓人如此沉迷

(悄悄告訴你,小編想舔屏)

最心動、最懷念、最愛吃的仙桃風味

你來選

沔陽鱔魚粉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美食蘊含的意義,往往在於其代表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仙桃河湖密佈,出產的魚蝦肥腴鮮嫩,稻米油亮軟糯,鱔魚粉正是沔陽(仙桃古稱)飲食文化的傑出代表作。一碗鱔魚粉是否地道,滷汁和湯底是關鍵。早年,沔陽鱔魚粉都是用鱔魚脊骨、豬雜骨、雞架加上麥子醬、老生薑、胡椒粉熬出滷汁,再兌進用豬雜骨熬出的骨頭湯,淋入大米漿,拌勻調味方成湯底;臊子則是把鱔魚淖水洗淨,用水煮至魚嘴張開撈起,順脊骨撕下三條魚肉,入滷汁煮進味,盛出風乾,小火焙至微脆。客人來了後,把手工細米粉裝進竹漏子在開水中經“三冒兩甩一敲”,倒進碗裡,澆湯滷,鋪三五根焙好的鱔魚臊子,撒上蔥花,就成了鱔魚糊湯米粉。近幾年,仙桃街頭也常把爆炒鱔魚絲當鱔魚粉的臊子。

米糰子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每年正月十五吃米糰子是仙桃(古稱沔陽)風俗。明朝初年,“沔陽三蒸”已成為沔陽團年飯必備的主菜。米糰子是充分展現仙桃人飲食智慧的一樣小吃。巧手主婦把過年拌“三蒸”剩下的細米粉,燙制後捏成圓圓的團狀,內填細米粉加臘肉丁、風乾子、青蒜苗等炒成的包飯,也有人家用鮮肉、粉條做餡,或以紅糖、豆沙等為餡,擺進蒸籠蒸熟。人們取其團圓之意,呼之為米糰子。米糰子不僅好吃且便於攜帶,食用方便,主副食皆宜,因而廣為流傳開來。近些年仙桃餐館酒店裡把原來家庭中的大號米糰子改成迷你版,既有蒸的,又有油炸的,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雞冠餃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湖廣熟,天下足。仙桃歷來是稻米主產區,像北方在麵食上翻花樣一樣,仙桃人做米食時也用盡巧思,雞冠餃正是這樣誕生的。把秈米磨成細粉炒熟,用開水和成米粉團,分成小劑,用刀或木製模具壓成薄米皮,包入用肉末、千張、粉條等炒成的餡料,或包入用細米粉加肉、芹菜等炒成的包飯,再放進油鍋發(仙桃方言,意為油炸)成金黃色。趁出鍋時的熱度、搶著鍋邊的鑊氣,才能淋漓盡致地吃出雞冠餃的鮮美與獨特。雞冠餃早年本叫炸餃子,據說有放排經過襄河的外地排老大,天矇矇亮時上岸過早,吃了後覺得格外美味,詢問“這叫啥”,被店家婆婆誤聽為“啥這早”,回了一句“雞公都叫了。”排老大也不太懂仙桃話,聽成了“雞公餃”,就此傳開,後又傳為“雞冠餃”。

綠豆皮子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年關將近時,江漢平原千家萬戶開始做綠豆皮子,仙桃人也叫豆絲。把綠豆、大米浸泡一天一夜磨成漿,攪拌均勻,將漿汁舀進鍋裡,邊加熱邊用湖塊(仙桃方言,即大河蚌殼子)輕輕刮勻,攤成餅皮,放在簸箕或筲箕的反面攤涼後摺疊。既可以把豆皮加臘肉、雞蛋、青蒜苗等炒的吃,也可以切成細條曬乾後煮成湯豆絲,舊時入秋仙桃街上便開始賣羊肉豆絲,更是別有風味。

水煮粑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同樣的食材,不同的烹飪手法,就能做出多樣的美味。水煮粑和米糰子、雞冠餃的原料都是大米,但做法更為簡便。把細米粉在鍋裡焙至半熟,加溫熱水和成團,揪一小坨捏成圓餅,再下進開水裡煮熟,燴入時令蔬菜葉,滴上幾點香油就成了一碗香噴噴的水煮粑。以往吃水煮粑,常是主婦們做米糰子,包飯或餡料用完後,多出來的細米粉團,就順手捏成煮粑,也有人家把生薑剁碎揉進粉團油炸,稱之為“姜米粑”,驅寒健胃。若春天時,尋些時新野菜、當令蔬菜剁碎,拌進細米粉團捏成餅炕熟,便是“菜粑子”。這正是仙桃人性格中的機變智巧在飲食習慣上的體現。

苕面窩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面窩是湖北名吃,但仙桃人獨創了苕面窩。秋天挖了紅薯(仙桃話稱苕),仙桃人就要做苕面窩了。用麵粉和成麵漿,加入切成小丁的紅薯,調入鹽、蔥花、薑末等佐料。舀一勺混有紅薯丁的麵糊,倒進炸面窩的小鐵瓢,放入熱油鍋中炸至脫瓢,翻面再炸,待兩面呈金黃色時,夾出瀝油即成,吃起來外面酥脆,裡面甜軟,香氣撲鼻。

沙湖豆皮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黃面白裡包珍珠,脆菜香筒藏其中,雖是酥軟熟透食,不須蒸來不用煮。這個謎語說的正是沙湖豆皮。傳說沙湖一位巧媳婦為了照顧病中的公爹,想方設法做出來,因此又叫“孝心豆皮”,據傳還曾被李紱藻帶去紫禁城。把大米和褪殼綠豆磨成米漿,在鍋裡淋入油水汁加熱,旋漿入鍋,用湖塊(仙桃方言,即大河蚌殼子)蕩成圓餅,打入鴨蛋或雞蛋後翻面微煎,再翻面時鋪上拌有榨菜丁、乾子丁、肉丁、蔥花的糯米餡,用鍋鏟把豆皮折成一個方形包袱,再加少量油煎至兩面金黃即成。正宗沙湖豆皮,色斑駁,皮微脆,糯米軟,餡香鮮,特別是食客到了現做,彰顯尊重,也提醒人們等待方有美味。

財魚面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財魚又叫黑魚,名字帶“財”,寓意美好,備受人們喜愛,以前多為野生且量少,隨著水產養殖發展,人們也認識到財魚富含蛋白質,利於傷口癒合,還能去水腫,非常適合養生,近三十年來興起吃財魚,如今賣財魚面的早餐店遍佈仙桃大街小巷。財魚面的澆頭是取淨財魚片,加番茄、胡蘿蔔片、黑木耳、青紅椒、農家豆瓣醬及佐料翻炒,湯則是豬骨和魚頭、魚骨熬成的白濃湯。每碗財魚面的澆頭都是現炒,端上桌後觀之五顏六色,聞之垂涎欲滴,令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豬油鍋盔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在仙桃幾乎每條街上都有店子專賣鍋盔,其中豬油鍋盔最受歡迎。發酵好的麵糰排氣,儘量揉勻,分割成雞蛋大小的麵糰,把松馳好的小麵糰擀成長方形,均勻地鋪上用豬肉或牛肉、胡椒、豆瓣醬等調好的肉餡,邊鋪邊向上按壓麵糰,讓肉餡鋪開點,接著將面片對摺,兩頭按捏輕拉一下,再將兩頭反向內折,讓肉的那邊朝外,刷上一層辣椒油或食用油,撒上滿滿的芝麻,放進爐中烤熟,出鍋後通常還刷一次豬油,香味簡直能飄半條街,吃起來唇齒留香、令人難忘。

炒米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一進臘月,仙桃人開始備年貨,炒米是必不可少的。把糯米浸泡後,放入甑中蒸熟倒出來,攤上席子晾乾搓散。這種米稱為“陰米”,將之裝進豬肚,燉爛後是產婦的最好補品。小年過了炒臘鍋,即在鐵鍋中倒入食鹽或細沙炒熱,把過年的吃食全部炒好。將陰米倒進臘鍋炒至米粒發泡變白,盛出篩去沙或鹽,就成了炒米。炒米幹吃越嚼越香,加開水更是滑喉好下肚。春節待客正餐前,用開水、豬油衝一碗炒米配上一些乾點心充飢。吃滷菜喝小酒時,放在麵湯裡也美味,至今入冬後仙桃一些宵夜店常備有炒米贈送客人食用。早年間,還有一種泡(pao一聲)炒米,是把沒曬過的新谷煮熟,再炒幹篩去穀殼即成,又叫炸谷泡子。

麻頁子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對於仙桃人來說,自家切的麻頁子是最香的。進入臘月後,各家各戶就開始準備,把糯米蒸熟做成陰米,再將大麥淘洗、保溫、發芽。小年過後,磨好米漿拌進麥芽,熬出麥芽糖稀,加入陰米炒成的炒米或炸谷泡(pao一聲)子,趁熱按壓成大圓餅,稍涼切成書頁一般的小塊,冷後便是香甜酥脆的麻頁子。為了豐富口感,有些主婦會在炒米中加進花生粒、芝麻、橘皮絲、桂花等。條件好的人家則純用芝麻拌進糖稀,切成小芝麻頁子,更是香酥可口。以前人們熬糖、炒臘鍋忙一天,切麻頁子時已是夜晚,娃娃們忍著瞌睡,守在灶前等到凌晨只為了搶先吃到剛出鍋的小芝麻頁子。

京果、麻棗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過年時,仙桃人招呼親友“喝茶”,其中的“茶”並不是“茶葉”,而是幹茶,幹茶盒子裡就有京果、麻棗。對於很多仙桃鄉村人家來說,沒有京果、麻棗的春節不是正宗的過年。京果和麻棗的原坯都是以糯米為原料,將生糯米磨成吊漿粉,加入適量沒有濾渣的黃豆漿,再瀝乾水分蒸熟,揉成圓長條,放涼後切成小方丁曬乾。到了臘月二十八,熬好麥芽糖,開了油鍋,把小方丁下油鍋發(仙桃方言,意為油炸)至松泡,撈出趁熱裹上糖稀,在糖粉和熟糯米粉裡滾一圈就是京果,在白芝麻裡滾一圈則是麻棗。

楊林尾包面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楊林尾鎮的包面,興盛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當地供銷合作社經營的餐館以土豬肉制餡,包進手擀麵皮,下進骨頭熬的鮮湯,做成包面售賣。因給料足做出來的包面肉餡大,隔著薄薄的半透明的包麵皮子都能看見,人們笑稱“吃包面像在吃生汆肉圓子”,一時備受追捧。如今楊林尾包面傳承了個大、皮薄、肉多、清鮮的特點,色澤玉白、皮薄如翼、口味鹹鮮,老少皆宜,在早餐店備受歡迎。

玉蘭片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詩云:粉娜嬌柔喚玉蘭,香香脆脆惹人饞。小兒不等年關至,腮鼓嘴歪吃得歡。這說的正是玉蘭片。把糯米粉炒熱加少量水點兩滴青紅靛搓成長條,入蒸籠蒸熟,放涼變硬後切成薄片,曬乾,可發(仙桃方言,意為油炸),或用細砂炒熟,形如玉蘭花的花瓣,鬆脆可口,色如溫玉,是春節期間仙桃人必備小吃之一。

餈粑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泡糯米打餈粑曾是仙桃人的共同回憶,臘月打的餈粑,幹後泡於水中,儲存時間長,吃起來方便,是必備年貨之一。餈粑可以炕,可以煮,也可以切小丁加米酒、湯圓、雞蛋煮食,煮和炕一般為春節小吃。早餐店的餈粑,多以鹹味為主,輔以蔥花,切成三角形或長方形,油炸而成。家庭中的早餐餈粑,小火煎熟,撒上白糖或紅糖或金砂糖,澆上開水,色澤金黃,表皮脆酥,內部軟糯,口味香甜。

油墩子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把麵粉調成糊發酵好,以一雙筷子左右同時攪起麵糊,在斜放的平底油鍋中圈成圓形,先煎至一面起殼,再翻面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即成,吃起來外面焦香酥脆,內裡膨鬆柔軟,因形狀像菜墩子而名為油墩子。

翻餃子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過年時仙桃人走親訪友拜年,待客的幹茶盒子裡必定有翻餃子。麵粉、雞蛋、芝麻加鹽或糖合面,揉好的麵糰切成小塊,分別擀成大面皮,儘量擀薄一點口感會脆一些,麵皮切成小片中間劃一個小口,把面片的一頭從小口裡翻出來,放到油鍋裡炸至金黃撈出,口感香脆。

蝦饊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蝦饊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曾是寒食節(清明前一二日)的食品,古稱“寒具”。用麵粉和水揉成麵糰,再做成細條,盤起來在清油中浸泡,用竹筷子穿一串放進熱油鍋邊炸邊拉,炸至色澤金黃時撈出瀝油晾涼,形如一隻只彎曲的大蝦盤在一起,食之鹹香酥脆,便於儲存。時光流轉,蝦饊在仙桃地區成為端午的節令小食,嫁出去的姑娘回孃家探親要送蝦饊。大家還習慣用蝦饊和嫩瓠子、新醃好的鹽蛋一起煮成素湯。

雞腦殼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雞腦殼是仙桃人對面疙瘩的叫法,把麵粉和水調製成偏乾的糊狀,用筷子一小塊一小塊地挑進開水鍋中,煮到面塊浮起來,因形似雞腦殼而得名。根據時節不同,湯中還會加入南瓜或白菜或胡蘿蔔或紅薯等同煮,是很多人記憶裡兒時的美食。

水煎包子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水煎包子被仙桃人稱為“水芯包子”。烹製過程中融煮、蒸、煎於一體。仙桃本地多以蘿蔔切丁或粉絲加上肉末做成餡料,包好包子後放進平底鍋,先加麵漿水,再加清油,兩面煎至金黃。剛出鍋的水煎包,因兼得水煮、汽藻、油煎之妙,底部金黃酥脆,脆而不硬,餡心鮮香多汁,香而不膩。

炸蔥油餅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仙桃的蔥油餅小巧精緻,與北方一帶的大片圓形煎餅完全不同。麵粉加水加鹽和成麵糰,分成小塊抹油擀開,抹上一層油酥,坤長,再撒一層蔥花,將麵皮捲起來成餅狀,稍餳後再擀成巴掌大的小餅,放入溫油鍋氽炸。炸蔥油餅,香氣濃郁,層次分明,酥脆味美,與炒板栗、烤紅薯同屬街頭巷尾三香。

金剛麒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在60後、70後的回憶中,金剛麒是童年最美味的零食,堪稱“鄉土版餅乾”,如今只有到老城區的小巷中能找到不多的幾個店鋪仍在製作售賣。麵粉加水、老面水,和成麵糰,揉到表面光滑,分成小塊餳一下,再按扁排氣揉成圓餅形,用剪刀剪成花瓣樣,刷油後烤熟,冷卻後啃起來脆硬如“金剛”。由於其形狀如盛開的花朵,金剛麒在郭河、沔城一帶又被喊作“梔子花”。

小米粑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仙桃的小米粑並不是小米做的。把新收穫的大米淘洗後,加水、浸泡磨漿,加米酒發酵至聞之香酸,略施鹼水拌勻,再在鍋裡放少許油,點一些水,用小勺把米漿攤進鍋裡,蓋上蓋子煎燜至底焦黃即可。小巧圓形者仙桃人稱之為小米粑,較大型號的折成半月形狀則稱為溜粑。因為發酵過,易於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嬰幼兒食用。

發糕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傳說發糕的發明源於一次失誤,古時候一個小媳婦蒸米糕時不小心撞翻了灶臺上的醪糟,誰知拌入醪糟的米糕,因為發酵的原因,更加鬆軟香甜。仙桃版的發糕,不同於外地的菱形或三角形塊狀發糕,是雪白圓潤、小巧可愛的餅形。大米淘洗浸泡,磨成漿自然發酵,加入白糖拌勻再倒進模具,上蒸籠大火蒸熟即成。若把發酵好的米漿加熱成芡,兌進生米漿,還可蒸出開花發糕,吃起來更是質地軟嫩、香味獨特。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口水流一地啦~

悄悄告訴我,你最喜歡哪一個捏?

“仙桃十大風味小吃”評選活動

開始啦

評選時間

7月26日-8月18日

主辦單位:仙桃市商務局

承辦單位:仙桃市烹飪酒店行業協會

趕快為你喜歡的仙桃小吃打

call

投票-收藏-轉發

三連,一個都不能少哦~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投票+轉發!仙桃風味小吃,你最好哪一口?

走,投完票一起去街頭小吃店裡

吃!吃!吃!

編輯:張豈

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