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潮汕鹹面線,你吃過嗎?

2021-04-14由 愛有機生活 發表于 美食

潮汕鹹面線,也叫潮汕麵條,或者是長壽麵,是閩南與粵東交界一帶製作的一種乾麵條,也是著名的廣東潮汕特產之一。至於為什麼叫“面線”而不是“麵條”嘛,鹹面線選用優質小麥粉配以鹽水加工成細如絲絮韌如綃的細長麵條,其狀細長如線,柔韌有彈性,故謂“面線”。細心的小夥伴注意到,鹹面線是在製作過程中就加入了鹽水,所以自帶鹹味。面線大都由手工作坊製作,製作工序極繁雜。麵粉、食鹽、水和勻後,要經過揉、搓、甩、拽(用竹竿),然後掛於竹竿上曬乾,最後窩成一尺來長一束才算完工。

潮汕鹹面線,你吃過嗎?

潮汕鹹面線

鹹面線在潮汕地區有著很高的地位,喜慶日子或者是請客吃飯,都會出現一盤韭菜炒麵線,蘊含著富貴吉祥、長命百歲的美好祝福。是迎賓待客、祝福賀喜、逢年過節、饋贈親友的必備佳品。潮汕人娶親前送的聘禮有實物和現金,實物須有四式以上:白糖、鹹面線、大吉(潮州柑)、首飾、布料等等。;以前辦紅白喜事,鄰里、親友送來禮信,得回贈禮物,有的人家用的就是鹹面線。雖然說是“鹹”面線,若是放上糖,就成了“甜面”。過去“番客”(華僑)回家鄉,親屬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做一碗甜面線,再加上兩隻雞蛋,恭恭敬敬捧上,這叫請“食甜”。

潮汕鹹面線,你吃過嗎?

潮汕鹹面線

鹹面線的製作,從擀麵、磨細、拉長、蒸熟、曬乾,全過程從頭到尾都是手工,材料都用麵粉,配料只有加食鹽,加食鹽要看季節、天氣而定,夏天、陰天鹽的濃度要高些,加多少鹽全憑經驗操作。曬麵條時陽光不能太猛,特別是冬天乾燥,要判斷天氣是否有強風。第一次拉的麵條很粗,邊拉長細,邊曬太陽和吹風,並用竹枝及時挑松,使其逐條分開,這樣把麵條從大拉到小,拉成細而長的面線,之後未乾之前要收下來,下爐蒸熟,然後等面線干時就用紅紙條包裝成一束,古時候包裝還用“紅棕繩”,也叫“紅頭繩”,因為面線都是要做好事、歡喜事時用的。鹹面線在潮汕地區有著很高的地位,喜慶日子或者是請客吃飯,面線永遠佔據著主角。上了年紀生日做壽宴,都要炒一盤很大的壽麵,柔軟而富有韌性,口感順滑,象徵著長壽的意思。

潮汕先民以米食為主,中原地區的移民把麵食的習慣帶到潮汕。但潮汕地區潮溼悶熱,食物容易發黴,不易儲存,而加鹽可延長保質期。因此就把麵條做成鹹的。潮汕鹹面線製作的關鍵點是掌握鹽水的濃度,要根據春夏秋冬不同氣候條件來定,春夏天以及下雨天鹽水的濃度要高些,由師傅根據經驗確定。

潮汕鹹面線,你吃過嗎?

潮汕鹹面線

鹹面線的烹飪方法有很多種,但是第一道工序都是一樣的,就是汆燙。這道工序有兩種作用,一是使面線軟化、熟透;二是去除過多的鹹味。在潮汕地區,主要的烹調法是炒麵線。由於面線自己的鹹香味夠足,素炒即可。韭菜綠豆芽炒麵線是最搭的,新增葷料反而吃不出面線的本味,有畫蛇添足之嫌。實在是無肉不歡的,可以加上點肉絲或者潮汕肉卷,打上一個雞蛋也是極好的。炒熟後的鹹面線口感發軔有彈性,鹹香四溢。

潮汕鹹面線,你吃過嗎?

炒麵線

手工製作鹹面線,工序繁雜,難度大,技術高,需要很早起床勞作,從揉麵團、搓麵條、曬麵條到炊麵條,直至傍晚才能收工,工作極其勞累,真可謂是“條條不離手,線線難分身”。目前年輕人大多嫌累不願從此業,鹹面線這項傳統手工藝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局。小夥伴們,潮汕鹹面線,你吃過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