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呼吸在武術技擊中的運用

2021-05-01由 尚武之魂 發表于 時尚

技擊中常用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提氣。提氣是一種腹壁內收,胸腔盡力擴充套件的猛力吸氣動作。主要運用於竄蹦跳躍、翻騰等由低姿向高姿轉變的動作。因為提氣時,使身體重心提高,以利於凌空而起。

二是託氣。託氣是在吸氣將盡之餘,然後由慢漸快作半吸氣,並頓然止於“閉氣” 的動作。此呼而未盡之氣託於腹部,可使組合之間或動作之間完成突停動作,使其動靜分明,截然有節,突出動速靜定的特點。再者,託氣可以加強肌力,固定骨盆和關節,有效地保持身體平衡。

呼吸在武術技擊中的運用

三是憋氣。憋氣是深吸氣後,聲門緊閉,腹肌和呼吸肌用力收縮,使氣體無法撥出的一種動作。憋氣,有人也稱之為“鼓勁”。它應用於氣力不足的情況下,可動員全身肌肉參與工作,發揮作用。但是,也不能動不動就憋氣,硬壓呼吸。否則,不僅影響動作質量,而且還不利於身體健康。

四是沉氣。沉氣與提氣相反,即膈肌向下運動使氣沉於腹中,氣沉丹田,腹部充實,降低身體重心,它應用於較高姿勢向較低姿勢轉變的動作。例如做弓步、僕步等動作。採用沉氣的方法 ,可使動作根基穩健,固若盤石。五是聚氣。聚氣是習拳過程中特定的呼吸方法,即在吸氣後,暫時停止呼吸,氣沉於腹而閉氣以待,隨著攻擊性動作的同時,伴有短促呼氣,可以氣催力,並促使全神貫注其中,使之獲得強大的力量,突出剛勁有力、內外合一的特點。

例如,衝拳動作之前應吸氣後閉氣以待,隨擰腰送肩衝拳之同時,運用聚氣,以增加衝拳的速度和力量。同時,又可以避免由憋氣造成的不良影響。六是換氣。換氣就是吐故納新。吐故納新才能保證人體肌能之需。所以,合理地換氣對完成拳術套路及技擊連續動作有重要意義。換氣可作為承接各種呼吸方式相互轉換的“索扣”。換氣瞬間,會反射性地引起緊張的肌肉器官的放鬆,提高呼吸深度,為下一動作的實施做好能量積累準備。亦即是此意。

郭雲深先生又云:有三層呼吸

一層:練拳術之呼吸,將舌捲回,頂住上顎,口似開非開,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著意於呼吸。手足動作,合於規矩,是為調息之法則,亦即練精化氣之功夫。

二層:口之開合,舌頂上顎等規矩照前,唯呼吸與前一層不同。前者,手足動作,是調息之法則,此是息調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過藉此以通內外也。此二層之呼吸,注意丹田之內呼吸也。又名胎息。是謂練氣化神之理也。

三層:與上二層之意又不同。前一層是明勁,有形於外。二層是暗勁,有形於內。此呼吸雖有而若無,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無,非有非無,是為無聲無嗅,還虛之道也。此三層呼吸,為練拳術始終本末之次序,即一氣貫通之理,自有而化無之道。

呼吸在武術技擊中的運用

宋世榮先生遺言摘要

拳術中之靜功,是以呼吸為調息。而拳術中之動功,是以手足動作為調息。進退、起落皆合規矩。手足動作,亦具和順,內外神氣相合,謂之調息。以身體動作旋轉,縱橫往來,無有停滯,一氣流行,迴圈無端,謂之停息。亦謂之脫胎神化也。雖然,一是動中求靜。一是靜中求動。二者似乎不同,其實內中之道理則一也。尤其盤根有功,與人較勇,常封鎖對方,不能出手。

少林寺壁畫人物形象的“鼓肚”現象是逆腹式呼吸的結果。

《少林拳經拳法備要·提勁運用之法》中說:“提勁運用之法:大凡運勁之法,在乎氣。而氣之虛實,全憑小腹下運之,蓋周身運量氣為之先。若氣不在小腹而在上胸,此上實下虛,而下步必不能堅固緊密,其何取勝於人耶?”

所以,逆腹式呼吸是形成塌胸鼓肚現象的重要原因。

學一個呼吸方法。

這是少林寺易筋洗髓內功心法中最基本的呼吸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呼吸方法之一。有幾個要領:

第一,用鼻子呼吸,吸氣呼氣都用鼻子。強呼叫鼻子呼吸,是因為社會上好多功法都用嘴巴呼吸。少林寺也有用嘴巴呼吸的功法,如某些需要爆炸力的硬功,和需要帶氣口,需要發聲的功夫。易筋洗髓內功心法是用鼻子呼吸,嘴巴是用來吃飯、說話的,用鼻子呼吸是還其本原,用其所用。

第二,上下垂直呼吸,吸氣向上,呼氣向下。具體說,是指坐著或站著時,上下垂直呼吸;如果是躺著或臥著練,就得水準呼吸。

第三,呼吸的氣要慢,要細,要均勻,要長,越長越好。

第四,呼吸時要收腹。吸氣時要收腹,呼氣時也要收腹;如果太累,呼氣時腹部可以放鬆一點點。收腹時腹部不要往裡收,要往上收。

第五,除了收腹,還要收腰;左右腰、後腰都要收,也就是腹部腰部,即前後左右都要往裡收。收緊之後,隨著吸氣向上,用力向上端起五臟六腑,使五臟六腑向上挪動位置,這就是臟腑挪位。呼氣時也要收腹收腰,如果太累,可以放鬆一點點,但要松而不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