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禪境雙修,入禪!

2021-12-19由 網際網路健康養生 發表于 時尚

禪境雙修,入禪!

一、坐禪對環境的要求

1、坐禪處的光線要柔和,初學者的坐處,光線不宜太強或太暗。

2、坐禪處的溫度要適宜,不宜過熱或太寒。防止潮溼,尤其坐墊下應保持乾爽,不宜在陰冷潮溼處就坐。

3、坐禪處要保持靜謐,尤其防止突如其來的響聲和刺激性音響。有條件的應點燃純正檀香,促使身心寧和平靜。

4、初學者不宜在陰雨連綿、響雷和異常天氣裡入坐。

5、坐禪處應保持空氣清新、流暢、不窒息。屋內不能有強氣流,不能有對流風,坐者的後背和側面都不能受風,不宜使用電風扇和空調。

禪境雙修,入禪!

二、坐禪期間對飲食和睡眠的要求

1、坐禪期間,飲食要相對清淡些,不易吃過於辛辣、過於油膩和熱量太高的食物。也不宜吃過於寒涼和過多的生冷食物,不宜多喝冷飲和含刺激性飲料。

2、坐禪時不宜吃得過飽,也不可過飢,二者皆易引起昏沉和昏睡。

3、坐禪期間的睡眠不宜過多或過少,應保持精力充沛。隨著禪行的深入,睡眠應逐步減少。

禪境雙修,入禪!

三、身相的調和

1、坐姿要正直,腰部直而不僵,胸部略內含,身體要柔和,以保證氣機執行通暢。

2、頭略低,口微合,舌抵上顎,眼簾微合,面部要鬆弛。

3、盤坐有三種形式,雙盤、單盤、散盤。盤坐應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以舒適為宜,不能雙盤的不要強行,以免雙腿損傷,可進行適當訓練,循序漸進。

4、初學者入坐前應進行必要的活動,尤其是雙腿,促使身體氣機舒暢。

5、入坐時應寬衣解帶,身體無緊束處,不宜穿緊身內衣褲。安坐後,應將雙腿和腰部各處覆蓋好,不能受風,亦不要有涼的感覺。

6、雙手放置:

①、將雙手輕輕分置在左右膝蓋處,掌心向下(若雙盤,取左腿在上,此為降魔坐);

②、雙手相疊,若右腿在上,則左手放於右掌上,輕放於小腹前雙腿之上;

③、結“彌陀定印”。        (可根據個人習慣,任選一式。)

禪境雙修,入禪!

四、坐禪中應注意的問題

1、坐禪中切忌昏沉,更不能昏睡,若感到身體過於疲倦,可以小睡一會,待身體清爽,精力充沛時再入座。

2、要保持或調整好身心的愉悅、平和、輕柔,忌焦慮、浮躁、鬱悶。

3、入坐與起坐:坐定後,應先進行深呼吸。吸氣時儘量深長,呼氣時觀想氣由周身的汗毛孔緩緩撥出,如是3—6次。起坐前,亦應如是進行。這樣,下次入坐時,身心宜於平和寧靜,無煩躁不安之狀。

4、女眾在“月經期”不宜守氣海,可觀檀中。

5、禪坐中,身體會出現“重、輕、澀、滑”等感覺。調息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身體的區域性或全身散發臭氣的狀況,一、二週的時間會徹底消除。調息到一定程度時,會有體香產生。出現上述或類似情況不必疑異。上述情況因人而異,程度不盡相同。

禪境雙修,入禪!

五、坐禪中出現的問題應如何解決

1、坐禪時妄念過多應如何對治?

可誦持虛空藏菩薩咒,每天108遍,連續49—100天,妄念全消。

虛空藏菩薩真言

阿禰  邏闍鞞   鈐   浮娑闍鞞耶婆奈闍鞞   博廁娑迷  波吒  邏闍鞞  他奈婆邏鞞  薩多邏伽邏泥  休磨休磨  摩訶  伽樓尼迦  娑婆訶。

2、坐禪中出現昏沉應如何對治?

⑴、如果是因身體坐姿原因引起,可調整好坐姿。

⑵、如果因身心過於疲憊引起昏沉,可小睡一會;如因過飽或過飢引起昏沉,應調整好飲食。

⑶、若非上述原因,一入坐就產生昏沉乃至昏睡,可採用如下方法:①、繫念小腹或將念繫到觀氣息出入上;②、運用“六妙法門”中闡述的數息法。從“1”數到“10”,再由“10”數到“1”,如是重複。要每數一數都保持清清楚楚,不昏沉。如是下去,數日,長者可達月餘,昏沉問題即可徹底解決。

3、坐禪中受到驚嚇時,可進行深呼吸。

4、入坐後,若出現煩燥、發熱、坐不安穩時,可念“

嗡啊吽

”數遍。

5、坐禪中出現各種異象景觀如何應對?

有人在禪坐中見到光、見到山、水、樹木等景觀、或見到佛菩薩,或見到可怕現象等等。

禪 坐中,無論見到什麼景觀、奇異之狀,不要生奇異想,不要生歡喜念,見到可怕之事亦不要驚恐,不要被各種現象牽引,不要被境界所轉。“凡所有相,盡皆虛 妄”。對待一切視若不見,但安住不動,兩眼內觀氣息的執行。統攝六根,將心念系在吸呼的調息中,一切異象自然消失。禪坐中,見到光、樹木森林、水域、高山 大地、火或日等。這是由於調息中,氣息對五臟六腑的調和中,生理所對應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透過視覺的反映。五臟六腑調和後,這種現象即消失。

6、坐禪中身體脹滿、氣機不暢或出現其它異常情況應如何解決?

⑴、一般情況,可以誦“六字大明咒”300或1000遍。也可以誦“往生咒”數百遍。

⑵、較重者可拜“佔察善惡業報懺”49天或百天。具體要求見“佔察善惡業報經”。

7、坐禪中出現骨疼難忍等如何解決?

可按《佛說禪病對治法》方法進行,在做以下儀規前,應先發菩提願。

佛說禪病對治法中闡述:

行者坐時患兩耳滿,骨節疼痛,兩手掌癢,兩腳下痛,心下動項,筋轉眼眩。

1、先觀藥王藥上二菩薩,手執金瓶,持水灌之。

2、次觀雪山神王,持一白花,至行者所,覆其頂上,白光流入,潤身毛孔,即得柔軟。

3、復見闍婆童子,持仙人花,散行者上,一一花間,雨諸妙藥,潤於毛孔,諸肶疼癢,種種苦痛,音聲細語,諸鬼神輩,永盡無餘

4、藥王、藥上菩薩,為說平等摩訶衍法。香山、雪山,一切神王、闍婆童子,亦隨其根,說種種十二門禪隨病湯藥醫方咒術。因是得見尊者賓頭盧。諸羅漢,五百沙彌淳陀婆,一時悉至行人所。說種種治病之法。或有羅漢隨佛所說,教此行者,剜於頂上,使漸漸空,舉身皆空,以油灌之。

六、調息

㈠、調息

1、調息時要吸長呼短。即吸進來的要多,撥出去的要相對較少。

2、吸氣時,將氣吸到小腹(氣海),要略停留一會,然後再緩緩撥出。

3、調息時,吸氣要深、長、細、勻,要細細綿綿,連綿不斷。呼氣要輕緩自如。調息的息相,請見《童蒙止觀》中闡述的“初入禪調息法”。

初入禪調息法:

息有四相:風相、喘相、氣相、息相。

1、風相: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是風也。

2、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

3、氣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

4、息相:不聲不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穩。情抱悅耳豫。

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既定。  坐時有風喘氣三相,是名不調,而用心者,復為心患,心亦難定,若欲調之,當依三法: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寬放身體;三者想氣遍毛孔出入通體無障。  若細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出入禪定時調息方法。舉要言云,不澀不滑,是息調相也。

㈡、調息方法

1、呼吸方式:順呼吸,吸氣時,小腹隨吸氣而緩緩凸起,呼氣時,小腹隨呼氣而緩緩收縮。逆呼吸,吸氣時,小腹隨吸氣而緩緩收縮,呼氣時,小腹隨呼氣而緩緩凸起。

2、調息時,兩眼內觀,兩耳內聽,將意念統攝,輕輕地放在呼吸上面。兩眼,兩耳和意念統一,好像都在觀看著氣息執行:氣由鼻緩緩地吸入到小腹,略停留一會,再由鼻輕輕地撥出。如是反覆不斷進行………。。(逆呼吸)

3、若此不斷地深入,則可止斷外緣,身心平靜,寧和,久而久之,人我兩忘。當吸呼到純熟自如,心平如水,一波不起,心境寧和,妄念不生時,則可將佛號或觀佛等淨土法門與吸呼自然結合,開始進入禪淨雙修。

七、附:初學者,可按“調息方法練習”進行學習。

調息方法練習

第一法:(順呼吸)氣由口吸入至小腹,略停一會,然後由鼻緩緩撥出。

第二法:(逆呼吸)鼻吸氣至小腹,(略停)再由口緩緩撥出。

第三法:鼻口同時吸氣。要深長細勻,氣僅入前胸、後背,充分擴張胸腔,然後自然撥出,以增加肺活量。吸呼以鼻為主。

第四法:(順呼吸)鼻口同時吸氣至小腹,停留時間儘量長,然後自然撥出。

第五法:鼻吸氣至小腹,要深、長、細、勻,然後意想氣從身體的前邊緩緩撥出。

第六法:鼻吸氣至小腹,吸氣時要深、長、細、勻,然後意想氣由後背緩緩撥出。

第七法:全身汗毛孔進行吸氣,呼氣。

第八法:(逆呼吸)鼻吸氣至小腹,停留時間儘量長,再由鼻緩緩撥出。

要 領:

感覺自己特別靜,要觀看自己,要靜靜的感覺,不要刻意追求,吸氣要細細綿綿,要深長細勻,呼氣要自然、輕柔。

以上八法應一法一法練習,每法純熟自如,即可習練下一法。每法習練3—5天,每天2—4小時。經過半個月到一個月的系統練習,呼吸自如,氣機通暢,肺活量增強,身體舒適,五臟六腑和合。此時可進行第八法的修習,隨著禪坐的深入,第八法將一直運用下去………。。。

八、禪淨雙修

1

、禪坐·憶佛

將吸呼調整到深、長、細、勻(以逆呼吸為好),綿綿密密,從而達到身心平和、寧靜,心平如水,不起波渏,清清靜靜……。 這時,從你的心底輕輕地、靜靜地湧出一種憶想·思念,就像孩子想念著自己慈愛的母親一樣,憶想·思念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要輕輕地、靜靜地憶想·思念,是 從心底湧出的那種真切的憶想·思念,而不是刻意的,更不是苦思冥想。這種憶想·思念,是清澈的,無暇的,甜甜的,安靜的,連綿不斷的。

吸呼在進行,如子憶母般的對阿彌陀佛的憶想·思念在深入……。你的心清清淨淨,你的心靜靜地安在對佛的憶想·思念之中。間或,從心底輕輕地湧嘆出一句深沉地呼嘆:

阿·彌·陀·佛

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

。這句呼喊,像孩子呼喊著自己慈愛的母親——“娘-”,那樣親切,那樣深刻。這句從心底湧嘆出深切地真誠地呼喊,雖然無聲,卻會傳遍虛空法界。你對阿彌陀佛這種無限的憶想·思念,由心底慢慢地傳遍了整個身心……。,你的整個身心都融進這清清靜靜的對阿彌陀佛的憶想·思念中……。。

你 如是這樣像孩子思念著自己慈愛的母親那樣憶想·思念著阿彌陀佛。子若憶母,如母憶子,母子歷生,不相違遠。佛時刻思念著眾生,這樣,你憶想·思念佛的心, 就和佛慈愛眾生的心融合一處。佛的大慈和大悲的愛,就會照耀著你,你的整個身心就會完全沐浴在佛的大慈和大悲之中。你猶如母親懷抱中的嬰兒一樣,在佛的大 慈和大悲的懷抱中靜靜地,甜甜地熟睡一般……所有的妄想、煩惱、取捨、喜樂……無影無蹤,消失得乾乾淨淨。你的心一絲不掛,萬慮俱無,清清淨淨,全身心溫暖,柔靜,清澈如鏡,彷彿不曾染過一絲的塵埃一樣。

......

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崇高的,偉大的。自從孩子的出生,到養育成人,母親對孩子的呵護和關愛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佛對眾生的這種愛就是大慈和大悲,這種深切無比的愛,能融化一切。

......

(每個人的宿福、善緣不同,修行至此,所感受和所領悟的,也不盡相同。故此不述。)

像孩子想念著自己慈愛的母親那樣地憶想·思念著阿彌陀佛,這個淨念持續不斷,必得三摩地,即唸佛三昧。

2

、禪坐·唸佛

當調息已經純熟自如,心境寧和,心平如水之時,將你的心放的空空靈靈,輕輕地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即以心念佛。

佛號隨呼吸而行,

吸氣時,阿·彌·陀·佛聖號隨吸氣而輕輕地、緩緩地,自然地從心裡流出,呼氣時,讓佛號安住於心。此時雖以心聲唸佛,但亦要兩耳內聽,兩眼內視,使整個身心都統攝在這句佛號上。

吸呼隨佛號而走

,心中空明,既不散亂,亦不昏沉,佛號歷歷分明,吸呼自自然然、綿綿密密。一句阿彌陀佛,不從想生,不從念有,不住內外,涓涓流淌……。。。

佛號,吸呼、心念,統歸到一處,無分無別。實不可分別,何為吸呼,何為佛號,何者為心,何者為我,連綿不斷,心中清清靜靜,只有一句佛號,只有佛,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吸呼、佛號、心念,就像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河,無眠無歇,自自然然地流淌,流淌,一直下去。。。。。心中一片空明,心中沒有了“有”和“無”之時,即不念而念,念而不念了。

......

心安住於佛號中,別無雜念,心常清淨,更不動搖,更不散亂,此即淨念,如此淨念相繼不斷,得三摩地。

3

、禪坐·阿彌陀佛之正觀

阿 彌陀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婉轉,如五須彌山。佛眼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 明,如須彌山。佛圓光如百億三 千大千世界,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 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唸佛眾生,攝取不捨。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但當憶想,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 佛。以見諸佛故,名唸佛三昧。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 生忍。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阿彌陀佛。

觀阿彌陀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瞭。

見眉間白毫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阿彌陀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作是觀者,名為正觀。

調息到身心寧和,清清靜靜的,心無雜念,不起波渏時,要輕輕地,靜靜地從一點觀起,即從阿彌陀佛的白毫觀起,不要刻意地去想,將心安住於佛的白毫……。

習練此法,要會觀法。習練過“白骨觀”或“止觀法門”並且成就者方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