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可能沒有比我再囉嗦的陪讀媽了吧 | 作文日常

2021-04-23由 桃姨 發表于 母嬰

一年級剛學完拼音那會兒,老師就每天佈置一句話日記,第二學期發展到三句話日記。一句話還好對付,三句話就湊數了,句子開始玩漂移,不知道怎麼找主題,更不知道怎麼把主題寫得豐滿一點兒。我也沒啥別的本事,就是夠囉嗦,翻譯過來就是很有耐心。有時候跟大傢俬下聊,發現我這點兒嘮叨還是有點借鑑作用的,剛好平常在備忘錄裡我有記錄,索性拋磚引玉發出來。

1 狐狸與烏鴉的囉裡吧嗦

網課那會兒,老師講了狐狸與烏鴉,讓同學們寫讀後感,茉莉一籌莫展,說不知道從何寫起。

我問老師讓寫啥?

她說:“讓寫兩個事兒,一是這講了什麼故事?二是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那好,你先說說這是什麼故事?”她全面講了一遍。

我說:“這樣太長了,有沒有概括的方法呢?概括的意思就是一句話總結出這故事的所有內容。”

“哎呀那怎麼講啊?”

“我給你一個線索,這個句式可以這麼用,‘這是一篇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的故事。’ ”

“啊……這是一篇狐狸想要吃烏鴉嘴裡的肉就假裝誇狐狸唱歌好聽為了讓烏鴉張開嘴唱歌讓肉掉下來……”說得喘不過氣了。

我繼續問:“所以有沒有更加簡單的概括方法呢?狐狸這麼做是什麼行為呀?”

“狐狸騙了烏鴉。”

“對啊!就是這個意思,可以寫這是一個狐狸騙烏鴉的故事。”

“就寫這麼一句?”茉莉訝異。

“別急啊,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句子擴充套件擴充套件。”

“?”

“比如,狐狸為啥要騙烏鴉?是要吃了烏鴉嗎?”

“不不,它想要吃肉。”

“這個故事講了狐狸騙了烏鴉嘴裡的肉的故事。”

“嗯,對呀。”她有點get到了。

“那麼,騙到了嗎?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嗯,這是一篇狐狸成功騙了烏鴉嘴裡的肉的故事。”

可能沒有比我再囉嗦的陪讀媽了吧 | 作文日常

“對,就是這樣擴充套件句子。這個故事的意思就完整了,但是咱們念起來有沒有怪怪的?烏鴉嘴裡的肉的故事,‘的’字太多了是不是有點繞口?”

“是啊。”茉莉捂著嘴嘻嘻笑道。

“你想想能不能變個說法?”

“這是狐狸成功騙了烏鴉嘴裡的肉……的故事?”她本來想去掉“的故事”這仨字,發現句子又不通了。

“這麼念有沒有感覺怪?那咱們換個句式來概括,你試試把故事這個詞提到句子開頭說說看。”

“這個故事……”

“講了……”我引導。

“哦,這個故事講了狐狸成功騙了烏鴉嘴裡的肉!”

“很好,我還能把一個詞再改進一下,因為講了和騙了兩個了字顯得也怪怪的,騙了烏鴉那裡試試用騙取這個詞。”

“這個故事講了狐狸成功騙取烏鴉嘴裡的肉。聽起來還是有點怪呢?”她意識到了。我說咱繼續改進,再變變句式試試……

“這是一個狐狸成功騙取烏鴉嘴裡肉的故事。”

“emm,去掉了一個‘的’字,挺好,就這樣啦。那麼第二個問題,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道理呢?”(其實我想寫的是“這個故事講了狐狸是如何騙取烏鴉嘴裡肉的”,然而感覺自己的的句式比閨女的還拗口。)

“那本英文書裡講了,你不要總是相信別人的好話,有時候他是想要你的東西。”她有本英文的狐狸與烏鴉,最後直接說了道理,算是照“抄”了。

嗯,很好,這樣就可以寫作文了。

可能沒有比我再囉嗦的陪讀媽了吧 | 作文日常

等她寫完,我又問她:“但是,你說的這個道理,是站在誰的角度講的呢?”

“烏鴉。”她回答。

“媽媽今天在你們同學群裡聊天來著,聊到這個讀後感,發現很多同學站在狐狸的角度講道理,你試試想下在狐狸的角度該怎麼說呢?”

“就是,不要去欺騙別人。”

雖然寫出的讀後感還不夠“完美”,但我想傳遞的她都接到了,已經很滿意了。老母親已盡力,無非就是想辦法把作文寫得豐滿一點,長一點,多角度一點,但又不陷入湊字數的境遇。

2 該由誰來幫手呢?

暑假我們參加了足球夏令營,每天踢完球都快六點了。她的小夥伴回家吃飯,我們要每天在外面找地兒覓食。

有一天寫三句話日記的時候,本想寫踢球這件事,順道跟我聊起來她的發現。

“媽媽,為什麼某某每天回家吃飯呢?我覺得是因為她有奶奶幫她們做飯。我奶奶姥姥來幫我們做飯就好了,但是我覺得應該讓姥姥來。”

我追問:“為什麼這麼覺得呢?”

她答:“因為我覺得姥姥更年輕一點,我們家需要上坡,奶奶可能沒辦法買菜。”

“很好啊,你可以把這個思考寫在日記裡啊。”

“什麼?這樣的事兒也能寫日記?!”她很驚訝。

“對呀,你可以分析幾個原因,為什麼覺得姥姥是更合適的人選。除了姥姥更年輕一點,還有什麼理由嗎?”

“我想想,奶奶來需要跟爺爺一塊來,姥姥就一個人可以自己來,爺爺奶奶要睡兩張床,我可不想把我的床讓出去……這個,可以寫嗎?”

“當然可以寫啊,你為什麼這麼問?”

“嗯,嗯,覺得不太好。”她大概是也知道不讓出自己的床是不妥當的行為吧。最後寫出來這樣。

可能沒有比我再囉嗦的陪讀媽了吧 | 作文日常

有些時候,可能娃不是找不到選題,而是受限於既有定義,以為作文只能寫曾經見過的例文的樣子。題材上覺得只有“快樂的事、傷心的事、有意義的重大事件”這類才算,一點小感悟什麼的也許沒捕捉就倏忽而去了。

3 綠色的寶石

有次閱讀課,老師請孩子們為春天做首小詩。當時茉莉手裡剛好在玩一個綠色寶石,她隨口來了一句:春天就是一顆綠色的寶石。

我趁熱打鐵,“很好,快接著說。”

“綠色的寶石……因為花花草草都發芽了……因為太陽出來了,寶石很好看。”

“太陽出來了,寶石會怎麼樣啊,你拿去視窗照照看。”

她於是拿去照,塑膠寶石嘛也沒有多絢爛,所幸娃領悟了我的意思,回來說:”寶石會變出彩色的光!“

”那麼你嘗試一下怎麼能寫成小詩?”

於是她寫成了這樣:

可能沒有比我再囉嗦的陪讀媽了吧 | 作文日常

一年級小學生活裡,到處都是“教育”現場,寫出成品倒沒什麼特別的閃光點,不過,底線目標是孩子不為了選題和組織語言而畏縮,這就足夠了。

(文中作文貼圖已獲得作者的授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