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認知自我,讓自己活得自在|識別自我狀態(13)

2022-07-24由 準提家園 發表于 母嬰

阿德勒:就算不認同別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也不要私自介入指手畫腳,除非經過溝通變成共同的事情。

備註:以下內容為高德明TA教育學團隊講師分享,愛語心理專欄整理!

徐老師:

高德明老師說,TA心理學作為一門實證心理學,易讀易懂,並能夠在生活中很快應用起來。那我們普通人學習TA心理學有什麼用呢?

首先

我們可以透過TA心理學更好的瞭解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接納自己;其次,如果我們願意去改變自己,TA心理學又能給我們提供方法,讓我們去改變自己和影響他人,從而擁有更加健康和幸福的人生。

也就是說,要想認識自己,必須要了解自己。那麼,要如何瞭解自己呢?

TA理論將我們的人格狀態分為兒童自我,父母自我,成人自我三種,當我們能識別自己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面對不同的人時的自我狀態時,就算是瞭解了自己。

認知自我,讓自己活得自在|識別自我狀態(13)

如概念所述,每一種自我狀態都對應了一系列的感覺、行為、想法。因此,TA心理學提出了識別自我狀態的四個方法。

從行為的表現來判斷

從社交的互動來判斷

從過去的經驗來判斷

從現象的體驗來判斷

這四個方法中,從行為的表現來判斷自己和他人的自我狀態是最重要的,為什麼?

因為

在我們日常互動時,我們能看到的基本上是對方的行為,對方也只能看到我們的

行為

,表情,肢體動作,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是不知道的。

因此,判斷我們識別的自我狀態準確與否,要以行為表現表現為基礎,其它三種進行核實。也就是說,透過行為表現來識別自我狀態非常重要。

認知自我,讓自己活得自在|識別自我狀態(13)

觀察行為表現

要如何從行為的表現來識別自我狀態呢?

聽話語:你聽到對方說的話語是什麼樣的?是控制的,還是溫和有愛的,是理性的,還是語無倫次的?

語調:語調是舒緩的?還是急促的,是平靜的,還是起伏不定的?

觀察手勢:自然地放在某個地方,還是雙手交叉?

姿態:放鬆還是緊張?

面部表情:是眼神平和,肌肉放鬆,還是眼神閃躲,肌肉僵硬?

比如,

你聽我正語調平穩的說話;觀察我坐姿端正,兩隻腳穩穩地放在地上;我臉色平靜,面部肌肉放鬆。此時,你可以推測我處於成人自我狀態。

假如,你聽我語調平穩的在說話,但是,卻發現我的腳正在有一搭沒一搭的敲擊地面,兩隻手也時不時的敲打我坐的椅子扶手。此時,你可以推測我應該是處於適應性兒童自我。

就像我小時候,被媽媽逼著,不得不放下游戲去讀書。我念念有詞,似乎一個字都沒讀錯,但是,若媽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的手一直在玩一支筆,腳也在地上來回踢騰,心已經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

認知自我,讓自己活得自在|識別自我狀態(13)

如此,我們能看到,要想從行為的表現來識別自我狀態,必須要清楚每一種自我狀態的典型行為。自我狀態有標準典型性的識別線索嗎?

有!

比如,通常,我們判斷搖手指是控制型父母的行為。

有沒有家長在孩子提出什麼要求時因不願滿足孩子,對著孩子搖手,擺手的?

肯定有,對不?

甚至,可能剛開始搖手指,還需要說不,時間長了,連“不”都不用說,孩子就知道你不同意了。長大後,他可能也會透過搖手、擺手,拒絕別人

比如,充滿怨氣是適應型兒童自我。

好吧,我就知道,一定會這樣;

算了,當我沒說,就按照你說的辦吧。

自由型兒童的經典線索:哇喔,太棒了,耶,太好了。

但是,只是根據這些線索,並不足以識別判斷自我狀態。

標準的自我狀態模型應該是這樣的:

當我說,我處在我的兒童自我中時,是我在按照我兒時的樣子,去行動、思考和感受,不是隨便任何一個別的孩子。

因此, 要想真正從行為上確定一個人是否處在適應性兒童自我中,

就要知道我小時候聽我父母的話時,表情是啥樣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有些什麼行為?

每個人成長經歷和環境不同,因此,每個人的自我狀態可能又會有所區別。所以,不是所有的搖手指都代表了控制,也不是所有怨氣都代表著適應型兒童。

我的適應性兒童自我的行為線索和自由行兒童自我的行為線索與你的肯定不一樣,我搖手指可能代表了控制和否定,你搖手指不一定是在控制,也可能表示贊成。

認知自我,讓自己活得自在|識別自我狀態(13)

那這些標準線索到底還有沒有用?答案是確定的。

因為,

全世界的孩子,在聽父母的話,或做出某些自發的行為時,還是會有一些共通之處,

同樣,

全世界的父母在控制孩子和照顧孩子時,也會有相似的表現。

因此,根據典型性行為,是我們去判斷自我狀態的一個有效手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