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一位常州父親的教育反思…爸爸看了沉默,媽媽集體不語

2022-05-31由 覓渡新語 發表于 母嬰

昨天在“我的常州”查48小時核酸證明,偶然翻了下互動欄目,點進一份調查問卷,2022“科學家教進萬家”調查問卷(家長篇),一共16道選擇題,其中一項引起了我的注意,是這麼說的:

一位常州父親的教育反思…爸爸看了沉默,媽媽集體不語

家裡娃11歲,小學五年級。說來慚愧,在培育孩子方面有很多不足。這道題目中,好幾個選項切中了我的痛點,對照自己,好像要學的還很多,都很“需要”。反思後整理了4個壞毛病,供大家避坑:

第一個毛病:與孩子吃飯時愛說負面話題。

我每天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限,可能是職業習慣,總會聊一些社會新聞、負面話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慢慢發現,孩子似乎也有了那麼一些“負能量”。

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說心理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量直接正相關。你在討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對政治感興趣,你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會充滿抱怨的情緒。你說的所有東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會成為構成他大腦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以為然,以後要改。要多聊些孩子的學校見聞,多聊些有趣的事情。

第二個毛病:給孩子報培訓班,然後自己坐在培訓班門口津津有味地刷手機。

先說培訓班這事。實事求是地講,現在孩子不上培訓班的,已經是另類了。只不過是從幾歲開始上,上幾個培訓班的區別。我們小時候都不上培訓班,也沒有培訓班可上,大家都不上也就相安無事了。現在教培已經成為產業,身邊的“虎媽貓爸”都讓孩子上培訓班,焦慮讓我免不了俗,數字、英語、架子鼓、籃球……一個都不能少。

再說刷手機。網上有句笑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刷手機。說來慚愧,俺也一樣。立個小目標:以後與孩子共處時不刷手機。

第三個毛病:孩子寫日記,無論好或不好,我總喜歡評頭論足瞎指導一番,還最愛強迫他修改錯別字和標點。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效應叫:“羅森塔爾效應”。大意是說,在一批學生中抽取十個人,然後告訴他們是學校裡最有發展前途的人。幾個月後,再來學校調查時發現,這十名學生不僅成績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變得更加自信樂觀了。由此可見,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多多誇獎他,對孩子的成長幫助極大。

以後我要經常對孩子說一句話:在我心裡,你是最棒的。不管你寫什麼,寫得好或不好,我都無條件支援。

第四個毛病:陪孩子閱讀、運動、旅行的時間太少,忽略了他的幸福感、滿足感。

和其他孩子一樣,在成長記憶中,和爸爸一起運動,一起遊戲,極少。我這一代人少,和父親有過擊掌、擁抱記憶的人可能沒有。我們的下一代有改善嗎?估計也有限。

最近重溫了一部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看的時候,我都為男主愁得慌,太慘了。男主是銷售,東西賣不出去,沒錢交房租被趕出門,老婆也受不了離開他了。最慘的時候,只能帶著孩子住在地鐵廁所裡。

可看的時候,我總覺得,這個孩子挺幸福的。男主不管多累,經歷了多慘的事,他對兒子始終都很溫柔。倆人在地鐵站無處可去,男主一籌莫展,但看著兒子,他還是假裝自己是恐龍,跟兒子玩起了遊戲。所以,即使孩子在物質上特別匱乏,但他還是覺得爸爸是好爸爸,因為爸爸溫柔地愛著他。

物質的滿足有邊界,但情感上,支援孩子沒有邊界。對於孩子來說,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過程中,孩子感受到了什麼。

《開學第一課》中,董卿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很認同這個觀點。今天起,努力改正這4個毛病。與君共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