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2022-04-07由 周寶寶日記 發表于 母嬰

“吼”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吼”,這樣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語言暴力,夾雜著不平等。

自從有了二胎,老大動不動就咬傷老二,說了很多遍,就是不聽,發火了接著就是一頓吼。

由於弟弟還小,只能靠餵飯,臨近上幼兒園的姐姐也要餵飯,不喂就不吃,發火了還得靠吼。

爺爺奶奶一起住,幫忙帶孩子,寶媽教育孩子,奶奶開口就講寶媽,能不能別大聲,就不能好好說話嗎?

每當這熟悉的聲音響起,就知道隔壁家裡又吵架了。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孩子到底能不能吼罵?吼完之後孩子為什麼就是記不住?

是年齡幼小還是故意為之?孩子長大後會不會記仇?對孩子今後有什麼影響?

帶著這些疑問,今天就和寶媽們聊一聊。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著名演員小陶虹曾在一檔節目中,分享了關於女兒犯錯時,自己是怎麼解決的。

女兒在第一次打翻牛奶時,自己本能地對她說,你怎麼回事啊,這麼不小心。

女兒當時就嚇了一哆嗦,驚恐自己會罵她,自己也意識到嚇壞了女兒,緊著說沒關係,問了句有沒有燙傷。

後來又一次打翻了牛奶,小陶虹沒有責罵,走過去抱住女兒說,沒關係,女兒也很快放鬆下來,還說了句都是因為手滑,下次會注意的。

孩子幼小的心靈非常容易受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

教育路上最大的勁敵,就是父母的吼叫。

“經常被吼”和“沒被吼”的孩子,人生差距不是一丁半點。

1

孩子該不該吼?能不能吼罵?

我接老大放學時,和幼兒園門口的幾位寶媽聊了聊。

喬喬媽:有次幫她收拾畫筆,她居然拿著畫筆在床單上亂畫了一通,告訴她不要畫了,還是亂畫,我就吼了一句,你是聾子嗎?告訴你不要亂畫你還要亂畫。

也許是被我的聲音嚇住了,顫抖著把畫筆丟到地上,直接跑掉了。

小偉媽媽:我家孩子也是這樣不懂事,沒孩子之前,我本是聲音很小的,有了小偉之後,天天變河東獅吼。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小明媽媽:小孩頑皮,我也不想吼,但是說他一次得聽啊,說了兩次他還是當耳旁風,天天氣的我忍不住。

我接著和她們聊,吼過孩子之後,心理什麼感受,答案都是一樣的:後悔,非常後悔。

能不能對孩子吼罵?科學證實:影響超出你想象,從大腦到情感。

1、變“笨小孩”,有可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經常被吼罵的孩子,大腦可能會受傷變形。

哈佛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曾做過一項研究,針對父母的語言暴力例如對孩子長期吼叫、斥責、侮辱、威脅等等帶給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結果觸目驚心,令人惋惜。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長期被語言暴力的孩子,大腦海馬體(記憶形成的關鍵腦體)和胼胝體體積縮減。

孩子的記憶力和反應速度明顯下降,孩子的整個智商也都受到直接影響,語言理解能力更差、記憶力更差,反應更遲鈍。

而這個影響在10年後,甚至是20年後更為明顯。

孩子在成年之後,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可見父母的大吼大叫,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2

吼完孩子為什麼還是記不住?是年齡太小還是故意為之?

一次我在寶媽群裡看到這樣一句留言: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寶媽在給老大輔導作業時,憋了一肚子火,這時候老二跑來非要講故事。

一天工作勞累,老公又不幫忙,於是對著老二一頓罵,還轉身給了老大一巴掌,兩個寶寶嚇了一跳,哇哇大哭起來,老二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抱抱。

看著兩個孩子哭泣,這位寶媽心疼不已,也後悔自己太沖動,明白問題不是在孩子身上,自己卻拿孩子撒氣。

吼叫式教育一直不被推崇,可現實生活中,沒有哪個父母能做到不對孩子大吼大叫的。

可能有時候,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對孩子吼叫之後,不會記仇,只要哄哄她,很快就會忘記。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3

孩子會不會記仇?會不會長大後打擊報復?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並不是。

因為依賴父母

,就算父母對自己如何吼叫,他們的世界是乾淨的,想法非常單純,縱使這樣,他們依然不會帶著任何目的親近父母,想讓爸爸媽媽抱抱,安慰一下。

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被吼叫

,一旦孩子被吼叫刺激多了,就會變麻木,最後覺得無所謂了,故意為之也是為了激起你的注意和關心。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因為愛你,所以原諒你

,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愛父母,只是他們不知道怎樣表達。

李玟瑾教授曾說過,孩子的心理陽光成長比智力更重要,我寧願孩子就是個普通的快樂少年,也不願他成為心理壓力的學習機器。

那麼“經常被吼”和“沒被吼”的孩子有哪些區別?一對比,所有家長都心酸。

4

1、繼承吼罵,實施打擊報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孩子的說話方式、人際交往模式和他的父母非常相似。

父母經常以吼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孩子也會學習這種方式,在年齡稍微大點之後,脾氣暴躁。。

用這種吼叫的方式回饋父母,使得親子關係更加難以調節,這種方式也會影響他成年之後的社會人際關係。

2

缺少安全感,膽小,嚴重封閉自己。

最近看了一期真人秀《超級育兒師》,裡面跟拍一對母子,孩子蠻不講理,寶媽脾氣暴躁。

去超市路上,孩子嘰嘰喳喳問不停,媽媽不耐煩大喊:不要煩我。

買完東西,孩子想要抱抱,媽媽生氣說,我提著東西怎麼抱你?

回到家,孩子玩小汽車發出刺耳的聲音,寶媽歇斯底里怒罵,不要發出聲音,我最嫌吵。

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體會寶寶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重聽了她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結果這位寶媽瞬間崩潰了,她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跟主持人說,這些聲音讓她恐懼。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大人尚且無法接受,何況孩子?

孩子經常被吼,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害怕,不被父母認可,在日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也會變沉默,孤僻,封閉自己,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時,變得更加自卑。

3

、不經常被吼的孩子,情商會更高。

大吼大叫對父母來說,能以最快速度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但對孩子內心的傷害卻是永久的。

那些不經常被吼叫的孩子,在父母處事方式的影響下,也會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問題的對立面,處理人際關係方面遊刃有餘,更容易與同學同事領導形成良好的事業合作伙伴關係。

4、不經常被吼叫的孩子,創造力更強。

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相應的動機。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孩子喜歡拿著畫筆亂畫,她其實是對色彩感興趣,看到電視機的動漫,想要學習畫下來,只有心情愉悅時,才能天馬行空,腦袋大開。

父母怒吼孩子的目的是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但同時也讓孩子很不高興,很掃興,打斷了她想要去畫出來的慾望,久而久之,她可能對畫筆都不會提起興趣。

5

知乎上曾有人問:

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父母是什麼體驗?

很多回答令人心碎。

“不理他,以暴制暴。”

“想跳樓,心裡連死的心都有了。”

“不願意回想童年,因為那段時光培養了我敏感優柔寡斷不愛說話的性格。”

孩子犯了錯,父母的怒吼只能雪上加霜,治標不治本。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語言,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負面的,對於父母而言,吼叫只是幾秒鐘的事,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面對伸手想抱抱的女兒,我滿懷不安和愧疚,我甚至覺得配不上這個擁抱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修行,學會與孩子一起成長,發脾氣之前先閉上眼睛,深呼吸秒鐘,也也許就不那麼生氣了。

如果你對孩子吼了,千萬別忘記安慰她,畢竟她的世界裡只有你。

你可以抱抱他,適時告訴他,家長也很辛苦,作為小孩子也是家裡一份子,如果聽話的話,就是幫助爸爸媽媽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