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2022-03-27由 蜂窩兒童未來 發表于 母嬰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蜂窩兒童大學從日常看教育

20

從習以為常的小事思考教育

上一篇文章《請不要用「神獸」稱呼孩子,他們不是神,也不是獸,孩子就是完完整整、值得我們尊重的人| 蜂窩看日常》我們講到,“神獸”一詞暗藏對孩子的偏見,使用這個詞語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隱性、難以被察覺的負面影響和傷害,所以我們應該停止使用“神獸”一詞。

除了“神獸”以外,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詞語正在被用來指代孩子:小兔崽子、小屁孩、熊孩子、魔童等等。縱觀我們的語言使用歷史,“神獸”只不過是眾多給孩子的代稱中的最新版本。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01

現在的孩子就是過去的“我”

既然這些指代孩子的貶義詞已經存在了這麼長時間,那麼現在的成年人在童年的時候必然也承受過成年人世界對孩子暗藏的偏見、使用貶義代稱帶來的不適感、以及少數人明晃晃的敵意。

令人疑惑的是,當曾經的“小兔崽子”長大成人到了18歲之後,童年時被輕視、被評價、被指責的感覺並沒有讓盛久不衰的“小屁孩”、“小兔崽子”、“小鬼頭”等詞語消失,反而是催生出了更多新的代稱,例如“熊孩子”、“魔童”、“神獸”。

正如知乎這個問題所問及的:為什麼童年時熊孩子的人,長大後卻在批評熊孩子?

該問題底下的高贊回答分為幾類:

一、我小時候沒熊過;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二、我小時候熊過,但是被爸媽糾正了;

三,我以前是熊孩子,不代表我現在不可以認為熊孩子是錯的。

這似乎給了我們一些線索:大人們也認為自己小時候的所作所為是不可接受、難以容忍的,幸好有父母、老師的教化才成為了現在這樣“成熟的人”,所以現在的孩子也是像我小時候一樣不完整的、需要被規訓的人。

這就像一個迴圈:這些詞語不斷地渲染社會對孩子的偏見,隨之讓孩子對自己的成長和童年也充滿著否定和不滿,當孩子長大了之後,他們一方面驕傲著自己擺脫了那個“更差的”自己,另一方面,當他們也會像否定自己小時候一樣去否定當下的孩子,於是製造了更多“神獸”的近義詞,繼續影響著下一代的孩子。

這個迴圈的核心是,當我們用“神獸”這樣的詞語去描述孩子的不完整性時,我們可能也是在否定自己的過去與童年。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02

重新認識自己的過去

這個起於孩子、終於孩子的迴圈該如何被打破?我們可以透過重新認識自己的過去,重新尋回“孩子”在我們心中的意義。

詩人奧斯卡·王爾德說:“拒絕或放棄自己的經歷就是阻止自己的發展,否認自己的經歷就是自己對自己撒彌天大謊,這無異於否定靈魂。”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童年充滿了否定和鄙視的話,其實是否定了過去的自己,把自己的童年異化成了另一個人。

一個是長大了的自己,一個是小時候的自己。

那個小時候的自己就像受驚的小孩一樣在內心的角落裡躲藏著,一旦出現了就要遭受長大了的自己的指責和否定。彷彿過了青春期以後,只有一部分的自己在成長,而幼小的自己則被遺忘在原地。這樣的自我發展又怎麼能稱得上完整呢。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長大的自己像超級英雄一樣散發著成熟的光輝、披著炫目的斗篷,一往無前地作為大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在現實生活裡痛罵著一個又一個的“神獸”和“熊孩子”之後,回到“內心的世界”時不小心瞥見了躲在角落的小孩子,心想“這都是我的黑歷史啊”。

童年的自己之所以被驅趕到了內心的角落,是因為我們被稱為“小兔崽子”的同時,還遭受了十分強烈和粗暴的懲罰和規訓:拿了別人的東西就會被狠狠地踹兩腳;電視看久了就會被衣架抽屁股;沒有禮貌會被貶低為“沒教養的東西”……

久而久之,不管當時受到了什麼樣的傷害和痛苦,我們會壓抑著自己的痛苦和難過,認為“大人都是為了我好”,完全內化成年人對於孩子的攻擊和偏見,進而站在成年人的一方去指責作為孩子的自己。

當我們和大人一起去否定自己那些不成熟的行為時,會帶來“我也是大人”的感覺,也會認為大人們是對的,因為我開始像那些“大人”一樣有能力去評判什麼是這個社會允許的、什麼是這個社會所不允許的。

換句話說:是大人們教會了曾經的孩子們,使用貶義詞、暴力、人格侮辱去教育孩子是合理的,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學會了以同樣的方式去懲戒不成熟的孩子(包括自己),使其快速「成長」。

漸漸地,我們都想要進化為那個“大人”,那個小時候的自己在社會化的程序中自然而然會被唾棄。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歸根結底,曾經被稱呼為“小兔崽子”的我們是真正的受害者,同時,這些創傷和影響一直都埋藏在不少人的心底,或者是被合理化為成長的必經之路。

成年人用“都是為你好”的威權和手段催逼我們去不斷否定自己的過去,和他們一起去針對、批評、否定自己的小孩子行徑。

現在的孩子和曾經的我們一樣,也是籠罩著“孩子”這個群體的偏見下的受害者,他們可能長大以後也會繼續否定自己的童年和過去,然後再去指責世上其他的“神獸”。

因此終止這個迴圈的方法就是,重新認識我們自己的過去,認識到童年的自己也是“我”的一部分。

小時候的“我”並不是什麼小兔崽子,“我”只是在當時的年紀、環境、經驗、性格之下,成為了那時候的自己,所以童年的我也是完整的我。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03

接納自己,也接納了孩子

當我們在從“不完整性”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過去和當下的孩子時,其實我們是以結果為導向去進行評價的,因為我們有了一個理想的目標和模板之後,才會認為孩子是不完整的人,而這個模板往往是一個優秀的成年人。

太過於注重結果和目標時,孩子(甚至自我)的發展過程就會被我們所忽略。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拾起來成長過程當中的每一個過程,並且回顧和珍視這個過程當中的意義,這時我們就會更加地明白,原來曾經的自己和現在的孩子,都在100%地做自己,而那些指責和否定都是過分的。

因此,我們不妨和孩子坐下來,一起聊一聊自己的童年經歷甚至是頑皮趣事,分享那個時候的經歷、感受和心得,不去否定和指責曾經的自己,反而是和孩子一起享受和共度那些過去的故事,一起分析、解構、討論曾經大人們所作的迴應與處理,而不是一味地「感激」、「無奈」他們所作的迴應或懲罰。一步一步地打破你和童年之間的壁壘,擁抱、接納曾經的自己。

我們在接納自己的同時,也接納了孩子不是“神獸”,而是像我們一樣的人。畢竟,我們也曾經是孩子。

課程推薦

“小兔崽子”長大之後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成年人的自我接納的問題

點亮

在看

,為更多人分享教育新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