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缺乏自控力?聰明的父母怎麼做

2022-01-12由 雪球媽媽 發表于 母嬰

週末去一朋友家,朋友的孩子優優跑過來說,“媽媽,我想吃巧克力”,“去吧,只准吃一粒哦”。

過了一會兒,朋友起身倒了杯水,順便去看優優在幹嘛。“不是說只吃一粒嘛,怎麼把一盒都吃完了?今天不許再吃了。”

朋友教訓著兒子,走過來和我說,“一盒巧克力,轉眼功夫吃光了,孩子自控力這麼差,怎麼辦?”

優優3歲了,已經上了幼兒園。這個年齡的孩子由於身心機能不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不遵守規則。

小孩子缺乏自控力,除了因為年齡太小之外,還需要從小培養,讓孩子養成自控的好習慣。

那些優秀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自控的好習慣,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將來的工作上,都對孩子一生受益。

家長助力,是培養孩子自控力的關鍵

心理學家認為,自控主要分為兩個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讓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就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週末,媽媽陪3歲的樂樂在家玩。樂樂一個人專心致志地擺弄著自己的玩具,一會兒把積木擺成長龍,一會兒把積木擺成高樓,玩的興致勃勃。

還不到一刻鐘的功夫,一旁的媽媽就聽到樂樂“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媽媽趕緊跑過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兒。

在媽媽細心的詢問下,原來玩的開心的樂樂想要把積木擺成一個大輪船,可怎麼都搭不好,一著急就哭起來。

媽媽說,“輪船沒搭好,樂樂感到沮喪是不是?”樂樂乖乖的點著頭。

“這很正常啊,媽媽有時候遇到問題解決不了,也會很沮喪。但我們可以想辦法,對不對?”

“比如,你可以叫媽媽來幫忙,或者等爸爸回來了,讓爸爸給樂樂出出注意,看怎麼搭最好看。”

後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樂樂搭好了想要的大輪船,開心地笑了。

小孩子遇到問題不能馬上解決,就會發脾氣,情緒失控。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父母不要責罵孩子,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失控,找到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在家長的引導和幫助下,以後遇到問題,就懂得如何去解決,想辦法,而不是隻會哭鬧,發脾氣,任由壞情緒發展下去,養成不良的習慣。

這樣,孩子不但會重拾自己的好心情,擺脫壞情緒,重要的是,還學會了解決問題,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方法。

我們常常會看到,有的父母因為小孩子玩的時候情緒失控,就大聲責罵,讓孩子很委屈。

孩子有了情緒不能釋放,久而久之,還會產生牴觸行為,或逆反心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成長的路上,會面對各種問題,父母教會孩子解決問題方法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這對孩子一生受益。

家長信守承諾,有助於孩子形成自控能力

孩子在兩歲左右就逐漸開始形成自控力,如果早期加以訓練,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控能力。這個過程,家長需要好好配合。

一個媽媽講了與女兒心心的事情。

一天晚飯後,媽媽在收拾家務。2歲的心心想讓媽媽陪著去外面玩。朋友想了一下,沒有拒絕,而是說,“媽媽正在洗碗,如果你幫媽媽的話,我們就可以快點做完家務,媽媽就可以陪你出去玩了,好不好?”

心心愉快的答應了,帶著期待,很樂意的幫助媽媽一起完成了家務,然後出去玩了。

父母透過這種不著急去拒絕或滿足孩子,先讓孩子等一等的延遲方法,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哭鬧或沒辦法的時候,空頭答應孩子:

“你把玩具收拾好,週末爸爸帶你去公園玩”,

“乖乖不哭,媽媽明天帶你去動物園看小動物”。

父母以為,一時的哄哄小孩子,小孩子很快就會忘記了。而事實是,父母一次次的食言,讓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一點點地減弱,孩子的自控力也受到負面影響,久而久之讓孩子形成了不良的習慣。

羅徹斯特大學有一個有名的棉花糖進階版實驗。實驗前,先將孩子分成A和B兩組。然後,先讓研究人員分別和兩組的小朋友做個遊戲。

在做遊戲的時候,研究人員分別對兩組的小朋友做了兩次承諾。對A組的兩次都信守承諾,對B組的兩次都食言。

最後在進行棉花糖的實驗中,結果令人震驚,A組的小朋友透過的測試率比B組的孩子高出4倍。

實驗說明,信守承諾的父母,孩子更願意自控。

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再小的事情也要做到。

如果“連哄帶騙”、“出爾反爾”,孩子就會失去對你的信任,自然也不會去考慮自控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言傳身教,信守承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潛移默化受到父母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優秀。

聰明的家長,懂得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就像一張空白的紙,你往上面塗上什麼色彩,它就會呈現出什麼樣的作品。聰明的父母懂得從小鼓勵孩子做計劃,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計劃是培養自控的一部分。計劃不但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自控力,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心心媽媽講,心心是個急脾氣。2歲的時候,有一次,媽媽烤蛋糕,心心餓了想立馬吃到,就開始哭鬧不止。

不願等待,不能忍耐,這些都符合0-5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徵和表現。

後來,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心心的父母就引導孩子學著做計劃。

生活上,媽媽給心心定了作息時間安排;去超市,還會制定一個購物計劃。

一開始,心心並不按照媽媽的作息按時上床,媽媽就陪心心講故事,講著講著心心就睡著了。後來一到時間點,心心就鬧著上床,讓媽媽講故事。

心心在計劃的安排下,時間久了,做事有了耐心,性子也緩和了許多,慢慢養成了好習慣。每天知道自覺去睡覺。

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家長帶孩子去超市,孩子拿著喜歡的玩具或零食,怎麼都不走,大哭大鬧,撒潑打滾,讓父母很是難堪。

聰明的父母,懂得引導孩子學做計劃,並嚴格遵守,幫助孩子形成自控能力,養成好習慣。

家長帶孩子去超市前,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規定那些要買,那些不要買,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孩子學會了遵守規則,按計劃行事,就會養成好習慣。

孩子上學後,在學習上也會比較自覺,能夠獨立完成功課,不用父母監督。

計劃能力強的孩子通常自控能力也越強。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那些優秀的孩子通常都懂得給自己做計劃。

教育孩子如育花,需要精心的澆水,施肥,呵護其成長,才能讓種子開出美麗的花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孩子成長的好壞,都和家長的教育有關。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自控力越早培養越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