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吳敬璉:養那些只會“整詞兒”的專家有什麼用?

2021-12-16由 曹教授 發表于 母嬰

吳敬璉:養那些只會“整詞兒”的專家有什麼用?

養那些只會“整詞兒”的

專家有什麼用?

中國經濟研究中的“整詞兒”現象值得注意。什麼框架、重構、供給側、需求側等等,過一段時間就出現一堆新詞兒,但問題還在那擺著。

為什麼是這樣?這與中國經濟研究的膚淺密切相關。

▌中國經濟的兩大問題

我注意到,中國經濟研究存在兩大問題。

第一,更多地是在“歷史經驗中找類同”,套用某個國家、某個時期的歷史與中國經濟比對。

於是,把人家的發展結果套用到中國,看作是中國未來也必然出現的趨勢。比如,以日本和韓國的歷史脈絡論證中國經濟減速的必然性。

第二,就是翻閱教科書,從中找到一些名詞,並把它當成時髦詞兒,然後用它去概述中國經濟。

第一種研究方法很討厭,它的關鍵問題是:把別人的失敗當成歷史必然,當成我們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不是大問題嗎?

吳敬璉:養那些只會“整詞兒”的專家有什麼用?

▌養只會整詞兒專家的意義何在?

前段時間,一家重要的智囊機構召開研討會,研究日本20多年的衰落問題。這對我們而言本來應當是教訓,但研討會上有人認為,日本的發展是歷史必然,認為我們的發展道路不可能超越日本的命運。

我真不明白,國家養這樣的專家意義何在。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

人家怎樣做、出了怎樣的問題,那我們應當如何去做,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換句話說,我們應當研究的是,我們怎樣做才能跨越“日本困局”,而不是如何去適應。

在最近許多論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文章當中也經常出現韓國和日本的例子,說這些國家在什麼的情況下,什麼樣的時間點出現了經濟高增長的拐點,而我們在同樣的時間點上也必然出現這樣的問題。

看了這樣的論述感到很難過。為什麼它們的昨天一定是我們的今天?為什麼它們的今天一定會是我們的未來?那我們的未來還有希望嗎?這樣的比對能帶給我們什麼幫助嗎?

吳敬璉:養那些只會“整詞兒”的專家有什麼用?

▌“整詞兒”能解決問題嗎?

第二種研究方法就是“整詞兒”。為什麼“整詞兒”?因為要“顯得深奧”。用大家或領導過去沒有聽說過的“詞兒”以表現自己的研究深刻的、學問是淵博的,但“整完詞兒”就有解決方案嗎?

沒新的,只是再告訴我們一堆詞兒,於是就有了什麼框架、重構,什麼供給側、需求側等等。

用一堆“新詞兒”解釋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更有甚者,他們會告訴我們,失敗者是怎樣做的,我們應當向人家學習。

不是嗎?我們現在的做法不就是在沿著日本失敗的道路前行?看不到金融資本主義道路對日本經濟的摧殘,看不到金融短期化、投機化對日本實體經濟的危害,而所有人給出的方案都是“加槓桿”,那槓桿不是越去越高?這不是中國經濟的現實嗎?

我看到的事實是,金融的市場化、自由化摧毀了長期支撐日本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辦銀行制度”。當年,主辦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動輒5年、10年,甚至30年,企業依據這樣的資本期限所安排實業發展規劃,在金融市場化、自由化過程中泡湯了。

因為,金融投機盛行、金融短期化趨勢使得主辦銀行的資金週轉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尤其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發生了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企業已經把長期貸款使用出去了,不可能歸還銀行;銀行的存貸款期限錯配越來越嚴重,結果是資金鍊斷裂。加上企業間交叉持股,所以危機蔓延和傳導得十分劇烈。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而且一蹶不振。

所以我認為,摧毀日本經濟的關鍵問題是金融,是金融市場化、自由化過程中,至高無上的金融資本脫離了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重心的必然結果。在中國,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這樣的邏輯?

很少。為什麼不承認?

吳敬璉:養那些只會“整詞兒”的專家有什麼用?

▌理論到了無視現實的程度

為什麼不承認?因為他們所受的教育和讀過的課本沒有這樣的理論。

這就是中國經濟研究的悲哀——理論到了無視現實的程度。

現在,日本開始治理通縮,但有人把這個問題集中到物價上,這也太表面化、書本化了吧。

我認為,日本新政策的核心是壓低日本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向市場輸送長期流動性,讓金融市場更加有利於資本的形成,並藉以培育日本新的實體經濟快速發育。

這當然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所以許多人僅僅依據一兩年的GDP、CPI資料就說“安倍經濟學”失敗,這實在太小兒科了,真有點“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一位剛從日本考察回來的朋友告訴我:

日本經濟衰退是假象。原因是,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日本高科技產品正在突飛猛進。

所以我認為,日本臥薪嚐膽,正在準備彎道超車。

過去40年,中國的開放、日本的產業轉移和經濟、金融危機,使中國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在日本傳統優勢產業,中國幾乎全面超越了日本。

但未來在哪?全球經濟結構調整過程實際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日美重新合作,中國攪局,實際都有為自己贏得時間的韻味。

所以,中國經濟的關鍵問題還是金融問題,是中國金融市場越來越遠離資本形成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得到解決,中國經濟向好仍需要時間。

吳敬璉:養那些只會“整詞兒”的專家有什麼用?

正如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說,故弄玄虛,玩弄術語,用統計資料嚇唬人,成了經濟學的標配招術,偏離了經濟學增加個人福祉的使命,嚴重偏離了現實,這是經濟學的悲哀。

經濟學是建立在人性和現實上的學科,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事實。而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並有所建樹的中國經濟學家屈指可數,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吳敬璉先生。

吳敬璉幾乎參與了所有的經濟理論爭議,由他的思想演進出發,可以勾勒出中國幾乎整個波瀾壯闊的經濟改革歷程。

有這樣的學者,而不珍惜,那就是另一種悲哀。珍惜吳敬璉,就是珍惜我們自己。《華爾街日報》評論說:中國如果有一位經濟學家的話值得聽取,那就是吳敬璉。

為此,曹教授聯合先知書店誠摯推薦“吳敬璉作品集”,包括《吳敬璉改革文選》和《吳敬璉論改革基本問題》,吳老現已91歲高齡,先知書店有幸獲得他的親筆簽名藏書票+鈐印,非常珍貴、難得。

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

吳敬璉:養那些只會“整詞兒”的專家有什麼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