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紅樓夢》林黛玉為啥要譏笑劉姥姥為“母蝗蟲”?

2021-12-16由 八月半Fly 發表于 母嬰

最近偶爾拿起《紅樓夢》時,我一般都挑前八十回看。

書裡面有一個很違和的情節,就是第42回,林黛玉將劉姥姥描述為

“母蝗蟲”

,並且給惜春尚未開筆的畫作戲謔取名為:

攜蝗大嚼圖

《紅樓夢》林黛玉為啥要譏笑劉姥姥為“母蝗蟲”?

為了避免吃樹皮,劉姥姥只好舍了臉皮,在富貴親戚家裡裝瘋賣傻,以求得“嗟來之食”。

但劉姥姥並不是一個壞人,她來自社會底層,貧窮、粗糲的表象下,藏著一個莊稼人精明、淳樸的優秀品質

。劉姥姥年老窮苦,依靠女婿過活,但她樂觀豁達,有大局觀、知道盡人事聽天命,善於創造機會去主動解決生活危機。在第二次來到賈府後,她扛來了田裡的時鮮瓜果,看得出是一位知恩圖報的老人。在大觀園中,她毫不吝嗇地將自己作為笑料,以逗樂賈府眾人,也顯示了她善於交際的才能。

以前看到這裡總覺得黛玉太刻薄無理,與她的詩人形象格格不入,她看見大觀園的花謝了都可以哭一場,卻對貧窮年邁的劉姥姥毫不留情地譏笑。後來想想也明白了,

林黛玉雖然自認為在賈府裡過著“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日子,但她畢竟只是一個養在深閨的小姐,在兩百年前的社會,她怎麼可能有機會走出宅院,去接觸和她不一樣的人群。

一個從小到大從來不為金錢憂愁的人,她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底層人民的辛苦的。

所以林黛玉看不到風塵僕僕、衣著襤褸、生活困頓的莊稼人,她只看到了那個在大觀園裡笑料不斷、胡吃海塞、來打秋風的鄉巴佬。賈府裡對劉姥姥最好的人是平兒和襲人,這倆人都是來自於底層社會:但凡是家裡有點餘錢,也不會淪落到賣女兒給大戶人家當丫鬟的地步。

因為深切地知道家裡揭不開鍋是什麼滋味,所以她們對劉姥姥都諸多照顧,這裡面也多少有些投射自己的因素。

劉姥姥離開大觀園前一晚,平兒為她打點東西。平兒先是將賈府的老太太和太太們送的東西一樣一樣交代清楚,她說一樣劉姥姥就唸一句佛。最後平兒自己也送了幾件衣物給姥姥,並說:

衣裳雖然舊了,我也沒大狠穿,你要棄嫌我就不敢說了。

一句話說得劉姥姥感激不盡,千恩萬謝。平兒的一席話共情地很到位,被共情的人也很受感動——

並沒有居高臨下的施捨,只有感同身受的憐憫。

最後賈府沒落了,鳳姐的女兒巧姐兒流落到煙花之地,也正是劉姥姥拼了命地散盡家財去將巧姐兒救了出來。

《紅樓夢》林黛玉為啥要譏笑劉姥姥為“母蝗蟲”?

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

共情是指能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

在理解對方後,給予相應的積極反饋,讓對方真正體會到你理解他。

共情,是一種高階的修養,也是很多人在追求的幸福之路。有時候人與人吵架,一個說,你根本不懂我。所謂懂,邏輯上的理解淺顯,情緒上的共鳴卻很難。其實這句話的背後意思是,你沒有共情到我。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的交流也是這樣的。

忘了在哪裡看過的一句話,

不要看一個人說什麼話,要看一個人處在什麼位置。

要想理解一個跟你差不多型別的人,比較容易。要想理解一個和你很不一樣的人,很困難。如果只看到眼前的人和事,很容易以偏概全。

共情,就是跳脫出自己的認知系統,嘗試著進入對方的認知系統,重新審視問題。

林黛玉怕花謝,看見花飛花落也能勾出一籮筐的眼淚。而劉姥姥盼花落,“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才能吃了填飽肚子。

林黛玉和劉姥姥,一個大雅一個大俗,她們之間的不懂得,其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紅樓夢》林黛玉為啥要譏笑劉姥姥為“母蝗蟲”?

放下成見。學會多聽、多想,三思而後行。這是一門大學問。

END

個人微信公眾號:八月半Fly,寫讀書,寫生活。

喜歡文章,點個在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