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人生初旅】我的第一本課外書 | 散文 張相義

2021-11-25由 乘興走筆 發表于 母嬰

【人生初旅】我的第一本課外書 | 散文 張相義

常想寫點文字卻無從下筆,因之自悔讀太少。宋代蘇大學士有詩曰:“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理學家朱熹有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說得都是這個道理。

誠然如此,不讀書,沒有充實的知識積累,寫文章怎麼能揮灑自如呢!

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季羨林坐擁書城,讀書萬卷,在寫他的書齋時謙虛的說道:我的每一本書都蘊含著無限的智慧。我只讀過其中的一小部分,這智慧我能深深體會到的。”

吾輩出身貧賤,天資愚鈍,少年適逢無書可讀,蒙童時僅讀一本文學作品,從中我也體會到人生的智慧。它讓我終生不忘。

那年,我十歲,小學四年級,正值文化大革命,學習任務很輕鬆。語文、算術兩本薄薄教材,上午上四節課就放學。

下午就揹著畚箕跟小夥伴們去田裡薅豬草。如果在田裡貪玩忘記了薅豬草,回到家裡就得挨一頓揍。那時的我捱揍是家常便飯,稀鬆平常之事,皮肉之苦一會兒就隨風而去了,最苦的還是那可憐的八戒又得忍飢挨餓了。

第二天上午老師要去學習,便提前一節課放學,趁這個機會,我就跟躍進兩人商量去他爸爸工作的蠶繭站(也就是廢品收購站)去玩一會。

我倆在廢物堆裡躲貓貓,我藏在廢紙堆後躲避著他,突然發現廢紙堆裡有一本書,沒封面,扉頁上小字寫道:《魯濱孫漂流記》,我如獲至寶,迅速把它塞在身後褲腰裡。沒敢告訴躍進,玩了一會,就和他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我先把那本書藏在床底下,吃過午飯沒讓母親督促我就揹著畚箕薅豬草了。那天下午,天沒黑我就薅滿一畚箕豬草回家了。放下豬草,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那本沒有封面的書讀了起來,晚上,點起煤油燈繼續讀。母親問起哪來的書,我告訴她是借同學的,母親接過來看了看說:”這本書不錯,好好看吧,不要看太晚!”我答應了母親,可是書中情節太吸引我了,那一夜我囫圇吞棗的讀完了那本書。

讀後,書中精彩紛呈的神奇的世界、歷險的故事深深的吸引著我,曲折情節一直在我腦海裡迴旋。第二天數學課上,老師在前面板書一道思考題,一邊讀一邊寫,當讀到:“問那天是星期幾?”我在座位上不假思索脫口答道:“星期五”。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結果被老師狠狠的教訓了一頓,批評我課堂上不遵守紀律,老師還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父親。父親責問我時,我終究不敢說出偷書的實情,險些筋骨又要接受一次更嚴峻的考驗。

有幸的是,書中主人公無畏的歷險精神已經形成一股強大的動力,鼓舞我戰勝種種困難:求學的艱辛、勞動的艱難、生活的艱苦。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回憶”

回想起來,汗顏、慚愧,有如孔乙己般可笑可憐!

還是要感謝那本不義之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