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2021-11-03由 可愛美麗凍人 發表于 母嬰

大多數父母,總是習慣把孩子當作弱者來教育,覺得他很多事情都不會做、做不好,許多事情也不懂,於是把孩子保護得密不透風,幫他們做各種各樣的決定。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樣的方式無可厚非。

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慾望,這種“父母強大,孩子弱小”的模式,反而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因為當父母處處表現得無所不能,幫孩子打點好一切,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什麼也不需要做。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一直生活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他也很難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以為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於是他自然而然變得只會依賴別人,沒有責任心,也不懂感恩,成長的動力和潛力都被削弱。

在教育孩子時,一方面,父母給孩子樹立堅強、勤勞的榜樣必不可少;但在有些時候,適當地“示弱”更加會推動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一、孩子會更獨立、有責任感

胡可在一檔節目中傳授育兒心得時說:“男孩子的媽媽一定要懂得示弱,讓你的兒子有機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她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麼做的。

比如照顧兩個孩子感到疲憊時,就如實地跟孩子說自己的感受:“今天我特別特別地累,有一些家務需要你們來幫媽媽一起完成,可以嗎?”

孩子們聽了,也不沉迷玩耍了,搶著擦地板、洗襪子,非常積極主動。

孩子的能力一定是在一次次嘗試和動手實踐中鍛煉出來的,並從中收穫屬於他自己寶貴的經驗教訓,男孩女孩都一樣。

父母善於示弱,就是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孩子隨著成長會越來越有力量。尊重他,信任他,給他更大的成長空間,把主動權和表現的機會讓給孩子。

比如家長每天或每週抽出一些時間“偷偷懶”,給孩子佈置一些小任務讓他幫忙完成;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在一些家庭事務上,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孩子商量著來,合理地就予以採納,他會更懂得觀察和思考;

在非原則性的事情上,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多讓他自己做決定。

在話語上,少對孩子說“你不會”、“小孩子不懂”、“聽我的”,多多表達對孩子的信任、鼓勵和期待:

“你覺得怎麼樣?”

“咱們商量一下吧!”

“沒事兒,已經很好了,下次努力會更好的!”

把孩子當作一個“小大人”來看待,你會看到他的能力在快速增長,變得更獨立,更有責任感。

二、孩子會更自信、更堅韌

許多父母,總是很難放下成人的高姿態,喜歡用強勢、強硬的態度對待孩子。

父母懂得示弱,首先是不拿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懂得聆聽。

和孩子交流時,儘量每次都能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差不多的高度,平和地與他對話。

其次,不用覺得一定要扮演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完美父母,表現出自己能力不足的一面,並不是壞事,反而會激發孩子內在的積極能量。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比如學習上,如果孩子總是能輕易從父母那邊獲得幫助,會懶於思考。

父母適當示弱,假裝不知道答案,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學習。

引導孩子自己去想辦法,或者和他一起去解決難題,甚至可以讓孩子當自己的小老師。

“媽媽也有點忘記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吧!”

“呀,媽媽還不知道呢,你來當老師給媽媽講講好嗎?”

在孩子與人交往上,不要當他遇到一點問題,就趕緊上前干預,多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多跟孩子表達“我相信你”、“你行的”,讓孩子逐漸形成“我能行”的積極心態。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三、孩子會更懂得體貼、關心別人

在對孩子示弱這件事上,霍思燕給很多父母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在和孩子嗯哼的互動中,她常常表現出“弱小”的一面,尋求關心和照顧。

於是我們總能看到嗯哼高情商“小暖男”的一面。

家長每天或每週,不妨抽出一定的時間,卸下自己的“強大”,把表現的機會讓給孩子,享受被他照顧、保護的時光。

比如出去旅遊的時候,看到蟲子,“媽媽有點怕,你可以保護媽媽嗎?”

和孩子一起買東西的時候,撒撒嬌:“哎呀,媽媽提不動啦,可以幫我提一點嗎?”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工作回家的時候:“爸爸上了一天班,肩膀有點酸,可以幫我捶捶嗎?”

孩子感受到被人需要的感覺,自我價值感會變得更強,學會如何關心別人,學會愛。

同時,孩子也會明白原來父母也會累、也會疲憊,也會有害怕的事物,原來平時所擁有的一切,並不是理所當然。

他會更明白生活的不易,更懂得感恩、孝順父母。

父母示弱,不是不管孩子,不是偷懶,更不是向孩子表現出無能和軟弱,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

這種智慧就在於: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從而懂得把握好管孩子的度,隨著成長給他更多自主權、做決定權;多給他動手、實踐、愛別人的機會。

這種“以退為進”的智慧,能夠激發孩子成長的潛力,喚醒內心的力量,推動他成長為有愛、有擔當、自立自強的人。

家長尊重孩子的天分。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小學六年,從初入小學的懵懂孩童,到三年級閱歷第一次學業的轉變,再到五六年級步入青春期,迎來生理和學業上的宏大壓力,每一步都十分關鍵。

六年中的每一個階段,家長務必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的關鍵期,給予不同的教養計劃,以及正確的哺育引導。

這套心理學家推薦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指出了小學生成長中所會碰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方法,聚集小學生生長的經典案例,協助家長更好地陪伴、指導孩子的生長、成才!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數萬家長口碑相傳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針對不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突破教育的難題:1—3年級打好基礎、4—6年級注重身心發展、小升初做好孩子後盾。初一幫孩子打好基礎,適應初中生活環境,初二提升成績,找到正確學習方法,初三給孩子鼓足士氣,一起備戰中考和衝刺!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強大,別再只會對孩子說教

不管再忙,不如放下工作讀一讀這套書,讓你不再對孩子吼叫,不再只關注成績,讀過的爸媽都說:“幸好早早讀了這套書,否則我都不知道他會這麼難過。”

有需要的父母點選下面連結即可購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