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2021-10-29由 鬱金香抗抑鬱 發表于 母嬰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值編輯 | 愛米粒

配圖來源 | 鬱金香繪畫療愈成長營

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在大量觀察中發現,父母親對於孩子力量的掌握、知識的學習一般都很有耐心,比如孩子學走路,可以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反覆練習,父母給了他很多時間和耐心,但對於情緒的學習,父母親卻沒有那麼多耐心讓孩子跌倒、受傷、感覺疼痛,然後再學習。

這可能是基於我們的一個錯誤認識:孩子有負面情緒是不好的。

因此我們認為,讓孩子沒有負面情緒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如果孩子表現出膽小、生氣、嫉妒,我們就會認為自己這個媽媽當得不夠好,所以總是企圖避免和掩蓋這些情緒。

事實上情緒並沒有對錯,我們常常把情緒劃分成“正面”或者“負面”,只是代表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舒服或者不舒服。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要允許孩子有負面的情緒和行為

親子關係中,無論孩子情緒多糟糕,父母要能接得住。這個接得住就是所謂的

“接納”。

孩子讓你感受好,無須接納。他聽話懂事學習好、勤奮刻苦有禮貌,那你還接納什麼,你應該興奮,因為你的期待他都滿足了,是他接納了你,你不需要接納他,只需躺在功勞簿上竊喜即可。

所以,接納的前提是:孩子沒有滿足你的期待。

比如:你讓他寫作業,他卻在玩遊戲;你希望他懂禮貌,他卻衝你吼叫;你希望他開心快樂,他卻悶悶不樂;你希望他溫和善良,他卻亂髮脾氣、不停抱怨、摔東西;你希望他冰雪聰明,他卻又笨又蠢;你希望他一切順利,他卻抽菸喝酒自殘自傷……

只有當孩子與你的期待不符甚至相反的時候,才需要“接納”,接納的內涵是“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接納孩子的不好”。

事實上,你覺得一個人不好,卻還要接納他,本身就很變態。所以你認為的不好其實是錯的,你要越過這些不好看清本質。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瞭解孩子情緒背後的真實需求

當孩子透露出對上學有牴觸情緒,家長更需要多給予耐心,別簡單的認定孩子的沉默和牴觸為一種不好的行為,甚至定性為厭學。

我們需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TA的真實想法,努力探究孩子這些不良情緒和行為背後真正的心理需求,TA遇到的困難是什麼、這些困難給TA帶來了情緒體驗是什麼、TA希望得到什麼幫助等……如果孩子遭遇適應困難時能夠感受到父母不是一味的指責,而是覺得能夠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老師的支援,那麼自然就不會排斥父母和學校的環境。

允許就是願意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很多父母沒有這個能力,當孩子表達任何不開心,父母往往採取以下3種態度,無論有心還是無意。

認可和看見情緒背後的原因。你要先看見,才能做到認可,甚至要先看見,才能做到允許。“看見”負面情緒背後的動力,這動力就是:期待親密。

所以無論孩子多麼“作”,都是因為他沒辦法讓你“愛他”,一個從來不在你面前作的孩子是徹底絕望了。

還能在你面前表現不好,證明他是勇敢的!而不是唯唯諾諾俯首認命,只是勇敢的孩子越來越少了,有的眼神透著世故,舉動像個小大人。

思索孩子究竟在表達什麼,會思索過去一切家庭關係,會思索孩子以及自己生命歷程。認可孩子情緒的表達、認可這份勇氣、認可他的無奈他的期待,併為孩子還能對你而不對別人表達心存感激——這個過程,才是真實的接納。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如何做到真正的接納

01 你要自我接納。

不能自我接納就無法接納他人,如果有就是強迫接納,十分消耗。最近,我把朋友圈簽名改成了“敬畏自己生命中的任何階段”。

活著是單程路,誰也無法重新來過,所謂“往事不堪回首”指的是厭惡、貶低過去的自己,恨不能把那經歷徹底抹去。

你不要抹去,要去“敬畏”,當初任何決定與選擇都是當時“比較而言最優的”,如同人質透過沒有尊嚴的討好綁匪來保全性命。

越理解自己的傷痛,就越不容易投給孩子,就不會把包容變成縱容,就不會矯枉過正。

02你的負面情緒要有去處。

無論什麼辦法,不管工作還是瑜伽,不管諮詢還是課程,不管伴侶還是情人,不管知己還是閨蜜,你一定要找到接納自己負性情緒的他人或場域。

你的攻擊、壓抑、憤怒在這裡都可以或部分可以被接住、被容納、被理解。被接納越多,就越有經驗接納孩子,這是良性迴圈。

否則就是惡性迴圈,孩子表達攻擊,而你的攻擊還無處發洩,乾柴烈火一點就爆,哪還談什麼接納。

03 允許自己接不住孩子。

孩子只能陪你一程,他有他的使命,你有你的,你們交織又分離是必然,也是自然。交織的歲月裡,沒有任何父母可以一直接納,恰恰是這種“不夠好”給了關係一個間隙,孩子才有機會自我發展。

這並不矛盾,因為不夠好和傷害完全是兩個維度,所以我最好的建議不是讓你無條件接納,而是有條件接納,類似某種“需求互換”。

但凡兩人深度互動,一定是彼此滿足,而不是一方總在付出,另一方總在索取。你對孩子也有需要,需明示而非含糊其辭。

你希望孩子考重點學校、希望孩子勤儉節約懂禮貌、希望孩子學鋼琴美術架子鼓……你就要清晰這些是你的需要,要明確告訴孩子。比如這樣說:“媽媽希望你學鋼琴,因為你學了我就開心,就更喜歡你,你願意滿足我嗎?”而不是說“讓你學鋼琴是為你好,讓你出人頭地有才華”,好像顯得多麼偉大似的。

明示需求這句話,你講出來有多難,決定了你們關係有多不和諧。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情緒管理的案例

01

果果2歲8個月,剛上幼兒園。她非常喜歡幼兒園, 老師也挺不錯。但是最近老師反應說:“ 果果什麼都好,就是一句都說不得,剛說一句,還沒批評呢,她立刻就哇哇大哭!”自尊心這麼強,以後怎麼辦呢?

2歲多的孩子都是這樣:不希望別人說她不好,聽到不好,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把難受的感覺表達出來。

其實任何人被批評時,都會難受,只不過成人有更多表達方式,比較容易恢復而已。而2歲多的孩子擁有的表達方式很少,哭,通常就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重要的是,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被批評當然會難過。”然後告訴孩子:“老師這樣說你的時候,她說的是一件事,而不是針對你這個人。”常常這樣對孩子講,她就能明白。

另外,媽媽平常在對孩子說話時也要注意,不能說:“你這個人真笨、真懶惰、真差勁。”措辭要針對事情,而不是人,這樣你才能真正告訴孩子:“我沒說你這個人,而是事情,這個事情要改過。”

02

有一天我出門上班,走得比較著急,沒太照顧到女兒的情緒。後來聽家裡的老人說,女兒在家哭了好久,一直喊“找媽媽”。等我下班回到家,她早已沒事了,我還是不太放心,睡覺前問了問她:“今天不是哭了?媽媽走時沒抱抱你,是不是委屈了?”我想知道,這樣做過頭嗎?我對孩子的情緒的關注是不是有些過頭?

媽媽的做法是可以的。至於有沒有必要,那要看媽媽和孩子兩個人的需求。比如這個過程當中,起碼媽媽心裡已經有了不踏實,想跟女兒聊聊,那麼就可以聊。

在這方面,我們要向孩子學習,他們是最自然地在做溝通。

面對情緒,當孩子覺得自己可以消化或者從中學點兒什麼,那麼就讓它自然過去,不必講出來。當他覺得自己處理不了,則自然會表達出來。

所以,在媽媽這裡,是不是每件有關孩子情緒的事情,都需要過後更好地處理一下?需要媽媽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如果孩子沒有主動提出,但我們總覺得心裡有個事,不踏實,那麼就去主動找孩子。我們和孩子一樣,是自由的。

至於對孩子情緒的關注有沒有過頭?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只能跟著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不斷去摸索。只要跟孩子在一起時,我們可以做到儘量溫和,儘量不用過於激烈的情緒和言辭,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一旦有問題,其實是孩子給你訊號。有時候孩子會說:“媽媽,別再說了!”或者當我們因為害怕、焦慮對孩子“過好”,做得“過多”時,孩子會覺得很辛苦,並用表情告訴我們,比如皺眉頭、不耐煩、聽不下去、避開話題……只是我們很多人根本沒在觀察孩子的反應,只是一味地跟著我們的頭腦,即使孩子說“別說了”,我們還是停不下來,非說不可。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情緒是生來就有的一種能力,也是我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種能力。一個正常人都會有情緒,在生活中也會伴隨著各種情緒。

面對孩子的情緒,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不斷的去體會與行動。

而且,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情緒問題也會讓我們覺察到自己的一些情結所在,比如,在一些不可控的事情發生後,我們是否能好好地面對自己的無力與挫敗?

願我們與孩子彼此都能互相理解,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收穫和諧的親子關係與更成熟的自我。

特別感謝 【冰千里】【催眠師聶飛】【紀中德育】對本文的貢獻

- end -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要怎樣做,才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猜你還想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