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2021-10-27由 讀星星的少年 發表于 母嬰

以感受說話,用心去體會!

嗨!大家好,我是少年的名字,一個南翔畢業的,執著於打通自閉症底層原理的挖掘機小哥!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這期回到自閉症的底層邏輯。前幾期中,我提出泛多巴胺波動過大是造成自閉症兩大核心症狀之一,“可控偏好”的根源所在。(另一個核心症狀則是“高專注度”,其背後的原因是大腦運算時的高佔比)

但按這個說法,症狀不是應該是情緒的兩極化,具體表現就是情緒上的狂喜狂怒(躁鬱症),但為什麼最後表現出來的卻是刻板行為與興趣狹隘呢?

這一期,我就把堵在自閉研究上的郵輪給你挪開。

趨利避害

本能,是指動物不學而能的行為,是鐫刻在基因裡的自我保護機制,最典型的行為包括尋求母愛、迴避危險等,可以將其簡單歸納為“趨利避害”。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 當你面對未知生物會不會焦慮緊張?

這裡我假設一個場景,人類有一天登陸火星,火星上出現一種外形獨特的外星生命體,它向你友好地伸出“手”,此時你也伸出手,在還未觸及之前,告訴我你會不會心臟撲通撲通狂跳,呼吸急促,精神特別緊張?

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正是如此,當遇到可能存在的危險時,會透過生理機制讓人規避危險。比如人類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面對和人一樣高的袋鼠,你不知道它吃不吃人,緊張感帶來的不適驅使人遠離這種不確定的風險;但當你意識到袋鼠沒有危險後,再次接近的時候就不緊張了。

從生理角度而言,我認為這種

自我保護機制是透過降低多巴胺實現的。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複習下抑鬱症,都知道抑鬱症是多巴胺長期偏低造成的,但多巴胺長期偏低真的只是心情低落嗎?

No,

多巴胺長期偏低是會有生理反應的。

參看抑鬱症的百度詞條,其中藍線部分是不是自閉症家長很熟悉,但這裡要講的重點在紅線部分。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 抑鬱症百度詞條的臨床症狀部分

其實,人在多巴胺低下的狀態下是會有不適的生理反應的,這點我在《可控偏好-上》裡,拍攝影片的經歷中就描述過這種感受,我們來比對下: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 正是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自閉在壓力下的感受

透過自己的經歷,我意識到當自閉特質攜帶者面對壓力時,多巴胺驟降,人會產生緊張、心慌、喘氣等不適性生理反應。這種感受與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基本一致,迫使人逃離與迴避觸發焦慮的壓力環境,這就形成了一個泛多巴胺波動理論下的自閉特質的行為邏輯鏈:

人類出於本能,透過對多巴胺的調節,控制人的焦慮感來規避可能存在的危險。如何界定危險呢?當事人認為環境事物可控時便是安全的,而認為不可控的就是不安全的,甚至是危險的。

正常情況下,當人接觸不可控的環境事物時,本能促使多巴胺略微降低,從而保持警惕。

但自閉症的核心問題是多巴胺波動過大,在同等條件下,多巴胺大幅降低,從而激發生理反應,當低於一定的閾值就會引發情緒崩潰。

面對多巴胺降低會帶來不適感,自閉症孩子並非坐以待斃,由於高專注度機制的存在,他們會在現場尋求符合可控的元素,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手段,實現提升自己的多巴胺水平。

所以,

刻板行為的本質是人在本能驅使下的“趨利避害”,由於多巴胺波動過度放大症狀,具體表現出的就是刻板行為與興趣狹隘,也就是我一直講的“可控偏好”。

正是上述的邏輯,我們會看到當自閉症孩子處於焦慮或無聊時,他們會去尋求那些符合可控偏好的事物,比如風扇、小車等提升多巴胺水平,擺脫多巴胺偏低的不適感。因此,刻板行為往往具有成癮性,這就是刻板行為反覆出現且持續時間較長的原因。哪怕是普通人,也會用“團團轉”緩解焦慮。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 上一期的小T就是透過看向窗外轉移焦慮的

重新定義刻板行為

有了底層邏輯支撐,我對刻板行為做了重新定義,那就是:

自閉特質攜帶者一切提升自體多巴胺的行為都是刻板行為。

刻板行為的本質是自閉特質攜帶者為了對抗或逃避焦慮,提升自身多巴胺水平的自我平衡手段。所以在干預中家長會發現,刻板行為總是消除一個又出現一個。因為自閉特質攜帶者總會找尋一種方式來平衡自己的焦慮,所以如果孩子的刻板行為看上去不古怪,也不影響別人,比如手指敲擊桌子等,那就把它保留下來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作為一名高功能,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成年後的刻板行為並不是消失了,而是變豐富了,更多事物可以激發多巴胺提升,單一性的興趣狹隘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廣泛性的興趣狹隘。

那麼重點來了,我們是不是該給孩子培養更多的興趣呢?這個話題等我到《穩態的成長之路》裡再填坑,因為給自閉特質的孩子培養興趣不是那麼簡單的~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滔滔不絕的自說自話也是刻板行為

這裡補充一種特殊的刻板行為,那就是:

滔滔不絕的自說自話也是刻板行為。

鄒小兵教授曾在公開的影片中描述一個6、7歲左右的孩子在他面前大談自然科學,鄒教授試圖打斷卻沒有效果。這就是孩子的刻板行為,因為孩子在講述他熟悉瞭解擅長的領域時,會獲得多巴胺提升,進入一種“說嗨了”的狀態。這類現象我稱之為話題舒適區,講述者會陷入高度興奮狀態而無視環境。

這點與我電話過的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和我打電話會有被支配的感覺,我搶話頭的情況非常嚴重,總是在對方講話還沒講完就急不可耐地插入自己的觀點。這種情況不止在自閉症領域,我去談金融的客戶也是這個問題,上次就被我的合夥人提點了,說我不讓甲方爸爸說話~

這方面我求證過好幾個自閉特質的家長,他們都有在聚會、飯桌上口不擇言,高談闊論,然後發現所有人其實不感興趣的情況。我給他們解釋,

因為自閉特質人群在講自己熟悉瞭解擅長的話題時,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取悅自己。

整個講話過程是高度興奮的,所以就會無視環境。如果講話被外部打斷,會有強烈的失落感。如果你也有類似體驗,你懂的,你懂的~

泛多巴胺理論下的行為解讀

厭惡改變

熟悉的環境可以帶來安全感,而改變就意味著打破安全感,多巴胺應聲下降,焦慮感油然而生。

我約過幾個孩子線下見面,往往剛進商場或餐廳,孩子的注意力都轉移到燈光和屋頂上。他們需要花上15-30分鐘適應環境,確保安全後才能關注到我。

所以這裡就回答家長關心的一個話題,自閉特質的娃該送早教還是早託?答案是早託。早教的課程時間短、間隔長、同學不固定,這些都違背多巴胺理論,孩子剛適應環境已經下課了,效果會非常差。我家的NT也報過早教,結果就是早教裡半年的進步還不如在早託一個月進步大。

成年人的這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宅。我就是出了名的宅,放長假期間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連串親戚都不願意,快奔四了我也就只離開過上海5次。(我也有見到過喜歡旅遊的成年自閉攜帶者,相對較少,他們是將旅遊當成逃避的一種手段)

在我的大群裡還有個案例很能說明情況,某人的老公是華為的員工,他的同學當上領導後想提拔他做自己的助理,這麼好的晉升機會卻被他回絕。他寧願那一半的工資,做自己可以勝任的工作,這種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背後,其實就是對改變的恐懼,對不確定性的排斥。

其實這類人只是畏懼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焦慮感,如果他真的在這個崗位工作段時間,堅持下來表明自己可以勝任,你讓他回到原崗位他都不樂意,因為勝任更有挑戰的工作也能獲得多巴胺。把這個邏輯用在干預孩子身上,就是要幫助孩子獲得成功,之後他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就不會焦慮了。

性格固執

經常看到群裡家長抱怨孩子固執,其實讀懂上面厭惡改變的邏輯,就能夠理解為什麼他們性格固執了。

孩子從認知開啟後就會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體系來理解世界,當你告訴他這是錯,就是需要他去重新適應,這種生理上的不適感會讓他們抗拒接受別人的觀點。這也是自閉特質攜帶者共情差的原因,畢竟多巴胺的升降只由本人感受決定。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這種抗拒成年後會好轉,因為我一直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知是與自閉特質構成博弈關係。當我們意識到老師、領導的話是對的,出於對社會關係和利害關係的考量,我們會接受別人的建議,但內心難免抗拒。所以成年的過程中,家長需要幫助穩態的孩子建立一套接受他人觀點的可以帶來更多好處的價值觀與社交框架,這有助於他們融入社會。

迴避眼神

我看到很多幹預裡都有對視訓練,但實際上,我在和成年自閉特質的家長交流後,確認我們在面對壓力時也會迴避眼神。以我本人為例,我平時是可以看人眼睛的,但如果交流的話題敏感(比如工資、崗位)或對方身份構成壓力(如領導、客戶),我的眼神也會發飄,而我的解決方案是看對方的眉心、眉毛、鼻尖,迴避眼神的同時不至於失禮。

我作為成年的高功能尚且如此,其實孩子在對視訓練後,面對壓力也還是迴避的。在我看來,傳統的對視訓練,其實是孩子抬頭響應訓練,有點形式主義。

其實眼神迴避是因為對視帶來的壓力會造成多巴胺降低,本能地進行迴避,不然自身會不適。不信這個觀點的家長,不妨讓有自閉特質的家長在與領導談工作時,嘗試看對方雙眼,會發現心裡各種彆扭難受,這種難受的感覺就是多巴胺降低後的生理反應。理解這種感受,相信家長就不會過於苛求孩子對視,而是告訴孩子可以看對方的眉毛、眉心做到禮節性對視即可。

不願說話

很多家長會為孩子不說話著急,以至於經常被家長問到這方面問題,一般我會反問“孩子到底是不會說?還是不願說?”

不說話一直是自閉症的診斷標準之一,但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大部分孩子不是不會說,而是不願說。說話就要面對面,對視可能造成壓力。佛系的孩子面對社交場景就回避了,驢系的孩子則直接動手不打招呼,他們藉此迴避面對面的社交壓力,這才是他們不說話的根本原因。大部分終生不說話的自閉症案例,主要原因還是智力受損。

理解力不足

大部分自閉特質的孩子都會出現理解力不足的現象,具體表現是機械記憶力好,但你我他混亂。如果看記憶力,那孩子可以說是天才,但是看看理解力,又覺得孩子就個“小笨蛋”。

這一現象是由邏輯思維切換障礙造成的,而邏輯思維切換障其實是由可控偏好造成的。論證這方面內容較多,這裡只是強調下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之後我會另寫篇長文論述,至於更新速度嚒……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 我很努力地暗示啦!!!

挑老師嚴重

自閉特質的孩子還很挑老師。由於厭惡壓力,自閉特質的孩子更喜歡溫柔包容的老師。遇到這樣的老師,孩子上課會非常配合;反之,孩子上課就全程神遊,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瞭解這點的意義在哪裡?一方面是挑選合適的特教老師,有人問我挑選技巧,我表示第一關就是要能獲得孩子信任,不然干預根本沒有效果;另一方面是在學校環境下,做好與老師溝通,幫助老師獲得孩子的信任,從而保證課堂紀律和教學效果。

感官敏感

自閉特質會造成感官敏感或遲鈍,當聽覺、觸覺敏感時,多巴胺波動會加劇這方面的感受。

典型的表現如有些孩子剪頭髮如同殺豬,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觸覺放大後觸發孩子的恐慌造成的結果。它是由兩部分共同作用導致,家長要改善的不是感覺失調,這是本質的偏離無法改善,家長要改善的是後者,消除對剪頭髮這一行為的恐懼。

上週末剛與一個家長交流,她的孩子之前就是沒法正常剪頭髮,但久而久之發現剪頭髮不會帶來傷害,他的驚懼反應基本消失。家長不應放大感官敏感帶來的影響,而是瞭解形成這一行為的原因,從而找到癥結,有針對性的消除焦慮。

驢系與佛系

又到了我獨立研究的部分,說實話目前我沒看到國內對多巴胺中位線有深入研究的成果。

之前曾有家長問我,是不是內向的人就是自閉症。我的回答是:

多巴胺中位線偏高的人就是外向,多巴胺中位線偏低的人就是內向。自閉特質是多巴胺波動過大,它可以疊加在偏高或偏低的多巴胺中位線上,於是就有了驢系、佛系和中性的不同特徵自閉特質人群,他們的症狀表現也有明顯差異。

驢系與佛系在在自閉特質的基礎上分化出兩種不同的表現,目前圈內缺乏對此清晰的認識。

在以往的自閉症診斷和研究的過程中,醫生與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是佛系或中性的自閉特質攜帶者,忽略了驢系的自閉特質攜帶者。因為他們看上去有社交慾望,與孤獨症三個字似乎有點代溝,所以經常被誤診為多動症。

多巴胺中位線偏高的自閉特質攜帶者,情緒波動中容易向上突破,出現過嗨的狀態,容易無視規則想啥做啥;多巴胺中位線偏高的自閉特質攜帶者,情緒波動中容易向下突破,出現焦慮的狀態,容易情緒崩潰及刻板行為更為嚴重,他們干預的邏輯也會有所差異。

寫在最後

撈一把文章開頭的梗,自閉症之謎再難,我的挖掘機也要把它疏通的那一天。文中底層邏輯的解讀不會沒有意義,都是為後面的干預設計提供理論支撐。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我之前文章很少談論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其實線上線下都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自己開個機構。這裡我統一答覆,由於我長期從事金融工作,合規意識是深入骨髓。我從業的前提條件是自己理論得到業內論證,但我深知身為一名民科,要跨界實驗論證與釋出論文有多不容易,但我仍在努力中。

正因如此,我才選擇在網上公開自己的理論,讓網際網路記住我是泛多巴胺理論的提出者,並將真相交給時間來驗證,暫時不考慮涉足自閉症干預領域。而且已經有專業人士私下聯絡我並給我建議,說我目前的成果更趨向於心理學範疇。我的研究涉及強迫症、躁鬱症,甚至是性格的形成機制,如果研究成果成立將改變中國心理學的世界地位,但國內心理學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孱弱,行業重應用而輕科研,這條路可預見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近日的話,我已經答應了前公司的副總,與她合夥成立一家第三方廣告公司從事金融新媒體業務,未來數年內主業仍將聚焦在金融圈發展,有機會的話我會分享一些金融圈案例,也讓大家瞭解我的財經知識水平。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這期文章我有寫道,自閉穩態並非告別了興趣狹隘,而是擁有廣泛的興趣狹隘。在我的精神世界裡,能給我帶來多巴胺提升的領域有很多。動漫、編劇、歷史、政治,當然還有我的本職工作金融,研究自閉症並取得目前的成果則完全是一場意外,或許就是緣分吧。

我能一層層參透自閉症背後的邏輯,不是我的學歷有多高,經驗有多豐富,而是我身上的自閉特質驗證許多猜想,我的邏輯分析能力釐清整個關係。作為一個自閉特質攜帶者,透過分享自己研究的過程中獲得別人的認可,這種正向反饋不斷能提升我的多巴胺水平,令我在精神上非常滿足的。以己度人,牛頓、愛因斯坦痴迷研究,應該也是這個邏輯。

其實我也有很多憧憬與幻想,自閉症作為被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列為全球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之一,如果有一天我能以中國人的身份拿到諾貝爾獎,相信登上舞臺的那一刻,多巴胺會像噴泉一樣溢滿整個腦海。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那天,也能像吳孟超院士一樣靈堂放起國際歌,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

關於更新頻率,目前公眾號全靠我一人維護,沒有團隊也沒有助理。文章全靠手打且我研究的方向沒參考文獻,加上需要與群友互動,以及應付本職工作,更新頻率真高不起來,跪求大家多理解。但我會堅持更新,畢竟這也是自己可控偏好所在,還有很多具體的行為分析等我去展開。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最後是討飯時間,求多“

轉發

”、“

點贊

”、“

在看

”、“

收藏

”,打個賞就更好了!如果你對文章中的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到知乎給我留言(微信留言無法公示,知乎留言別人也能看到,知乎微信同名),如果駁倒我,也能幫助我更深入地認識自閉症,更接受專業人士挑戰。我們下期見!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公眾號底部選單整理了往期文章

方便家長取閱

知乎號:讀星星的少年

貼吧號:少年的名字

B站號:待定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球分享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球點贊

解讀自閉症(泛多巴胺理論):刻板行為的邏輯大揭秘!

球在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