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2021-05-25由 可馨育兒 發表于 母嬰

文/可馨育兒

我記得《三國演義》裡有一名猛將夏侯惇,他被弓箭射中眼睛,他忍著劇痛說了一句話:

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啖之。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短短的一句話,能感受到他是一個遵從孝道之人,人之髮膚,受之於父母,寧可自己“消化”,也不能拋棄。父母給了孩子血肉之軀,生育之恩,需要孩子用一生來奉養的。除了這些,孩子從小受父母教養,給了他們認知、習慣以及三觀等。通常來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一部分是有意識地教養;另一部分是無形的影響。

與閨蜜一起喝茶,閒聊時她提到交男友的事情,在家裡一直是乖孩子,先去徵求媽媽的意見,採取迂迴的辦法。

她告訴媽媽:如果將來我找的另一半是單親家庭,你會不會不高興呢?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媽媽馬上回答:怎麼,你嫌棄苦命的男孩?他們不配收穫幸福嗎?從小經歷不幸,坎坷的命運更值得珍惜親人,這樣的男孩也需要被好好保護。

聽了她的話,馬上感覺到,閨蜜擁有一個好媽媽,三觀很正,不會帶著偏見去看待不幸的孩子。有這樣的媽媽,何愁教育不好兒女呢?

不幸家庭成長的孩子

我們看一組資料,日本母子單親家庭至少有120萬戶,超過一半的家庭生活在貧困之中。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我國相關資料也表明,單親家庭在2400萬以上,超過七成家庭結構是單親媽媽拉扯孩子。當一個家支離破碎時,最捨不得孩子的是媽媽。一邊工作一邊養娃,談何容易。一個弱女子辛苦付出,跟父母健全的家庭去競爭,試圖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氛圍。為了生存,經歷艱辛和苦楚。

單親家庭會影響孩子的三觀嗎?

性格獨立。

我們拋開偏見不說,單親家庭給孩子的成長留下遺憾,影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如果雙親家庭的孩子是水草的話,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像是浮萍,他們性格敏感,他們更加沉穩。從小缺乏可以依賴的人,形成獨立的性格。也有缺乏安全感,對異性產生過度依賴,給伴侶造成壓力。如果對方想要離開,ta也不會無法自拔,因為習慣了親人的離開,會很快調整自己的狀態,繼續走自己的路。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張雨綺的童年是在單親家庭中度過的,在媽媽的陪伴下長大,養成獨自自主的個性,同樣也形成火辣的脾氣。看似很要強的女人,內心卻隱藏著脆弱,經歷過兩段失敗的婚姻,都是找比自己大許多的伴侶,可能是需要像父親那樣的角色,彌補童年的遺失。

有時候就是這樣,越是害怕受到傷害,就會越容易被傷害。只好用一層堅強的外殼來保護自己。

問題不在於單親家庭

我們童年的印象裡,單親家庭是稀有存在,現在離婚率居高不下,單親家庭普遍存在。

離婚肯定會影響到自己和孩子,關鍵在於父母能不能調整好自己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婚姻不能將就,湊合的婚姻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要比幸福的單親家庭大得多。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單親父母也不必過度焦慮,孩子面臨的問題是缺失愛,父母雙方在離婚時,要共同商量好孩子的養育問題,想要解決也不難,父母要透過愛和接納來解決問題,記住不要附加任何條件,孩子依然能夠快樂成長。

獲得孩子撫養權的一方,不要阻止孩子見另一方以及其父母,孩子若能獨立選擇和判斷,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父母爭吵和矛盾不要把孩子摻和進來,讓孩子明白一點,父母的事情跟ta沒有關係,孩子沒有任何錯誤。大多數離異家庭,都會伴隨著矛盾重重,在處理婚姻和孩子的問題上,做不到冷靜和智慧,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打鬥,孩子會誤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或是不夠好,內心處於自責之中,但又無法扭轉局面。

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丫丫宣佈離婚的訊息時,她用了八個字做總結:

人間值得,未來可期。謝謝你。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父母離婚是大人的事情,過去兩人是因為相愛走到一起,生下孩子也是給愛情一個結果,這段時間是充滿愛和關懷的,它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所以丫丫用“人間值得”來形容,既然無法再繼續做夫妻,那就獨自奔向充滿期待的未來吧。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都愛ta,不會因為父母做不了朋友,既不會減少對ta的愛,也不會發生改變。對於大一點的孩子,父母要告訴父母不在一起的原因,不要告訴ta是誰的錯誤,只是父母雙方的個人選擇,每個人都要為各自的人生負責任。

父母離異給兒女的產生的影響,應該向孩子道歉,博取其理解。同時也要給孩子吃一個“定心丸”,不管父母做出什麼選擇,不會影響對ta的態度,更不會影響ta的生活。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父母的教養是孩子品質的根基

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孩子接受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雖然單親家庭也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

所有人都希望陪伴孩子,但是離異家庭陪伴變得稀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相信父母對ta的愛沒有改變,會一直像過去一樣愛ta。引導孩子正視與父母的關係,大人離婚的事情,與ta沒有關係,只要保證兩點,對ta的愛和親子關係不變。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透過努力同樣可以取得偉大成就,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如孔子、孟子、丘吉爾、成吉思汗、王陽明、魯迅(15歲時父親抑鬱而終)、胡適、老舍等。他們透過自己努力,標榜史冊。

雙親家庭雖然是理想環境,但是條件所限,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要面對現實。問題沒有想象得痛苦,我們不必放大別人的不幸,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要靠父母正確的引導。有時,我們過度重視對孩子的陪伴,難道陪伴不好就是罪過嗎?我們不必放大影響。很多成功的人生活在流離失所的環境,就一定會失敗嗎?

“苦命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嗎?”三觀正的孩子,有一位好媽媽

其實,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父母有沒有陪伴,而在於孩子如何理解與父母的關係

。比如失去媽媽的孩子說,我相信媽媽會在天堂保護我。如果孩子這樣看待與媽媽的有關係,即使經歷失親之痛,媽媽的愛依然在發揮作用,給ta強大的能量。

同樣,父母也要教育孩子,不要歧視經歷不幸的孩子,你可以不選擇他們作為人生伴侶,但你要保持應有的理解和尊重,這是孩子的素養,也是父母的教養。只要父母三觀正,尤其是媽媽,孩子一定不會太差。

圖片來源網路,只供想象,圖文無關,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