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2022-04-01由 聚美麗Jumeili 發表于 女人

成分創新道阻且長,品牌可以關注這4個研發方向。

| 聚美麗

作者

| 詩詩

上週,兩款進口新原料“四氟丙烯”和“月桂醯甲基羥乙基磺酸鈉”成功備案。在《化妝品新原料註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出臺後,至今我們已經迎來了六款新原料。

新條例下,國家藥監局對化妝品的監管要求越來越嚴格。隨著2022年到來,《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正式施行,標誌著中國化妝品行業進入功效評價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往盛行一時的概念性故事將難以立足,產品的實用性和功效性愈發重要。而成分作為當下產品宣稱中佔比最重的一部分,其研發創新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化妝品行業顛覆性的革新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首先,本身顛覆性的技術門檻就很高,需要大量的研究精力;其次,好的成分本來就很少,一種新原料從研究到市場教育,起碼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因此,

接下來可能還是在現有的一些成分上進一步挖掘更多有新意的點,在原來的基礎上去做更多其它通路的開發。”

贏創活性物業務亞太拓展經理喬艦博士

說道。

那麼,作為功效元年,2022年成分創新的趨勢有哪些方向?如何進一步發掘現有成分新的功效點?對此,聚美麗記者與國內外原料公司進行了一些瞭解與探討。

修復類成分需求上升,神經醯胺開發出衍生物

近兩年,敏感性面板、面板屏障修復是化妝品行業內的熱詞。無論是消費者端的研究報告,還是業內人士對趨勢的觀察,我們都看到修復品類有著很大的市場。

比如,根據中國面板性病學雜誌第31卷第1期《中國敏感性面板整治專家共識》的一組資料顯示,我國平均每3位女性中就有1位是敏感肌膚,其中20~35歲是易敏高發人群,佔比超過七成。

上海百好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清標

認為:“一方面,敏感性面板人群基數越來越大,消費者開始注意到面板屏障功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完整的面板屏障是護膚品發揮功效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道關卡。因此,

面板屏障修復將會成為一個長久的主題。

“修復類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再加上面板科醫生與化妝品行業的聯絡越來越緊密,未來這類產品會往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

科萊恩市場經理Caroline

說道。

同時,受到“刷酸”、輕醫美等美容熱潮的影響,這類消費群體的面板屏障受損情況加重。對於她們而言,修復更是成為必不可少的護理步驟。

“現在國家也在促進輕醫美的健康發展,做完水光針之類的專案之後,肯定會有大量的修復需求,

未來的消費場景中,很可能會出現輕醫美搭配護膚品的銷售渠道。”

合壹商埠技術總監蘇彥

補充道。

主打修復功效的成分有很多,在消費者端認知度比較高的有神經醯胺、依克多因、β-葡聚糖、二裂酵母發酵產物胞溶物、透明質酸、膠原蛋白等。其中,神經醯胺一向是修復類產品的主推成分。

神經醯胺是一種由脂肪酸和鞘氨醇組成的脂質,在面板中天然存在,是面板屏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含量多達40-50%。不同的脂肪酸鏈和鞘氨醇可以組成不同的神經醯胺,因此其種類較為豐富。其中,神經醯胺3在面板中含量最高,同時也成為化妝品中應用最廣泛的神經醯胺成分,近年呈現出應用增長的態勢。

根據美業顏究院的資料顯示,神經醯胺3在2017-2019年的備案漲幅都在50%以上,2020年的備案數達到1。9w+,同比增長11%。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作為修復面板屏障的核心,以神經醯胺為基礎還可以開發很多衍生物。

比如,結合發酵技術和去乙醯基化得到植物鞘氨醇,具有抗痤瘡的功效;在植物鞘氨醇的基礎上加入水楊酸基團,得到水楊醯植物鞘氨醇,能夠發揮很好的抗光老化作用。此外,神經醯胺也可以進行多重複配,以到達接近天然皮脂的組成,從而提高它的功效。

植物鞘氨醇

是一種磷脂質的前驅物,也是皮脂的組成部分之一,

水楊醯植物鞘氨醇

則是由植物鞘氨醇和水楊酸結合形成的分子,被應用在蘭蔻小黑瓶,修麗可AGE面霜等主打抗衰老的明星產品中。

目前,許多定位為面板屏障修復的品牌如薇諾娜、玉澤等旗下的產品中都曾應用神經醯胺。針對敏感性面板護理的美國品牌CeraVe還將神經醯胺作為核心修復成分之一,在其全線產品都添加了神經醯胺成分,其中以神經醯胺1、3和6-II為主,復配植物鞘氨醇等成分協同發揮修復作用。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CeraVe

“早C晚A”熱潮下,維A醇類成分正在進階

站在行業風口的功效性護膚品,除了主打“修復”之外,“抗衰老”也是另一大產品功效方向。

根據Euromonitor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抗衰市場規模達646億元,佔據中國護膚品市場份額的28。8%。而根據福布斯資料,中國抗衰老市場未來有千億級的發展空間。

“早C晚A”理念,也是在整體抗衰老市場下盛行起來的。據微熱點研究院統計,受“早C晚A”理念的影響,

維生素C和維A醇

成為消費者最關注的兩個抗衰老成分,維生素E、玻尿酸、多酚類、多肽類等成分也較受關注。

抗衰老成分的創新,主要是在這些成分的基礎上,圍繞其自身存在的功效性、穩定性、刺激性等問題進行改進,從而衍生出更多優秀的創新性成分。

以維A醇為例,目前已經衍生出第三代維A衍生物:

羥基頻哪酮視黃酸酯(HPR)。

該成分的化學結構由視黃酸和頻哪醇組成,可直接與維A酸受體結合發揮作用,且穩定性約為維A醇的10倍,克服了維A類成分的應用難點。

不過,目前HPR在產品端的應用案例並不多。比如,國外功效護膚品牌the ordinary的維A衍生物精華中,HPR是主打成分之一。此外,國內護膚品牌優時顏推出的蘊能緊顏精華乳中,使用了HPR+視黃醇丙酸酯兩種維A醇衍生物的組合,產品主打抗衰老功效。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優時顏的蘊能緊顏精華乳

值得注意的是,抗衰老功效與其他護膚理念的結合,或許也將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勢。

袁清標

表示:“

抗衰老需求與現在流行的一些護膚概念緊密聯絡著,

比如抗氧化、抗糖化、情緒美容、生物節律等,這類護膚概念從具體的作用機理、感官情緒、生理作息等角度以表達更科學合理的面板護理方式。”

生物、醫藥領域將帶來技術變革

“如今,國內很多醫藥、生物領域的公司開始將生物技術應用在化妝品中,打破這層壁壘,其實對於國內化妝品行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蘇彥

說道。

贏創喬艦博士

認為:“諸如發酵技術、多肽成分等方面,是醫藥公司的專長,但是對於這些公司來說也存在一些問題,只能提供生產需求,但是如何按照化妝品的標準去進行功效測試,並將其更好地應用到配方中,屬於他們的知識盲區。”

儘管如此,依託於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化妝品的科技含量確實有了質的提升。

1)生物多肽的熱度不減

未來6-8年,提到抗皺成分,多肽應該是這個方向上持續不變的話題中心。多肽成分天然存在於人體面板內,安全效能較高,而且具有低濃度、高活性的特點。正因如此,行業內不少人都對多肽抱以較高的期待,在新規下,肽類成分更將成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事實上,多肽的功效遠遠不止於抗皺。

禾大中國區業務發展經理Dean

表示:“多肽由幾種氨基酸排列組成,20多種氨基酸其排列組合可以有非常多,當然不是所有的排列都有功效。另外透過接入其它基團,比如較常見的棕櫚醯基、乙醯基等,或者更進一步,對某些基團進行修飾,形成不同結構或者達到不同的功效。”

對此,記者整理了部分目前應用較為熱門的多肽類成分,表格僅供參考。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應用熱門的多肽類成分(表格資訊來源於網路)

“肽的種類有很多,能夠作用的靶點也有很多,目前消費者更多對肽的認知還停留在抗衰、去皺,但肽類產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現在市面上生產活性肽的廠家有很多,比如,Sederma就是最早研究肽的活性物供應商之一。”

Dean

說道。

目前,國內化妝品行業的多肽領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不少國內廠家在生物活性肽領域擁有較高的知名度,比如維琪生物、山東濟肽、暨源生物、浙江湃肽等生物科技公司。

Dean

認為,國內肽類市場越來越大,但質量參差不齊,

現在的技術階段,肽的合成並不困難,不過在純度、比例以及使用功效上存在一些門檻。

2)具有諾獎光環的前沿研究:線粒體和端粒酶

1954年由哈曼(Harman)提出的生物衰老學說——氧化自由基學說認為,

線粒體是細胞及機體衰老的主要原因。

線粒體是為細胞提供ATP能量的主要場所,細胞90%以上的ROS與自由基都由線粒體產生。因此,其調控著氧化應激、炎症等多種生物功能。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線粒體和細胞衰老(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0年發表在《美容面板病學雜誌》上的一篇綜述中提到,個護行業中有一些能夠促進體外培養細胞生成ATP的植物提取物或天然化合物。此外,

諸如輔酶Q10和煙醯胺之類的常見活性物質,也被證明能夠線上粒體這條通路上發揮作用[1]。

相關研究表明,煙醯胺可減少人類原代成纖維細胞中線粒體ROS的產生,並延長其複製壽命。在體外培養的成纖維細胞研究中,輔酶Q10可防止線粒體自噬,並使細胞恢復健康。

“當下,大多數的研究方向只停留在面板結構,透過新增維C、維E之類的抗氧化劑來中和自由基,這是目前主流的產品開發思路。

而線粒體靶向研究則是屬於細胞層面的研究,其能夠內源性地抑制自由基的產生。

蘇彥

介紹道。

據瞭解,由杭州彗搏科技搭建的Vitalitin Platform 維粒新研發平臺,是業內首個線粒體靶向研發平臺,其推出了Vitalitin維粒新X31原料,據稱是一種“線粒體多肽”,能夠靶向作用於線粒體,提升細胞活力。該成分被應用在丸美晚香玉臻致賦顏系列、赫麗爾斯的凍幹安瓶,以及福瑞達旗下品牌善顏等產品中。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赫麗爾斯靈芝Pro凍幹安瓶

在活性物的研究上,除了線粒體靶向技術之外,端粒酶也是另一個比較前沿的技術趨勢。端粒酶是細胞中負責端粒的延長的一種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轉錄酶,可將端粒DNA加至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

關於面板衰老的研究,可以從面板結構,到細胞,再深入到DNA。“染色體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護”被認為“揭示了衰老和癌症的秘密”,這一開創性發現獲得了2009年的諾貝爾獎。

理論上來看,端粒酶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因此將這一研究應用在化妝品中,或許是一個新的方向。

據悉,法國護膚品牌希思黎推出的高階抗老線SISLEY A 抗皺修活系列中,使用了一種CLC胜肽(水解大豆蛋白、水解酵母蛋白),據稱能夠保護細胞端粒免受環境和情緒等因素傷害,有助於延緩細胞衰老的速度。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希思黎SISLEY A 系列

此外,德國功效性護膚品牌Dr。 Barbara Sturm,以端粒酶啟用專利技術為基礎,產品主打馬齒莧和黃芩兩種植物提取成分。

不過,目前對於端粒酶的研究和認知都比較淺,端粒與導致衰老的原因是否直接相關,端粒與癌變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等疑問,仍然尚未有明確的解答。

化妝品成分也要可持續發展

宏觀上,國家碳中和的目標制定,及禁塑、減塑等相關政策推出,再到化妝品行業中,監管條例對於塑膠微珠的使用限制等,我們都看到,可持續發展的位置越來越重要。

從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等知名國際品牌近幾年的舉措來看,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必經之路。(詳見聚美麗往期文章《2022年度中國化妝品四大設計趨勢預測!》)。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國外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認證標誌有很多,包括COSMOS(有機或天然化妝品)認證,零殘忍、純素認證等。從生產來源到應用,以及開發過程中的評估方式,外包裝的選材,結合整體來判斷產品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化妝品行業上游也有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標誌認證。比如,2013年,由國際主導性的

可持續棕櫚油認證體系(RSPO)

進入中國大陸並持續至今。RSPO的認證標準要求企業確保其棕櫚油生產、銷售或使用能夠保護和鞏固生態系統和環境。

2022功效元年,化妝品成分的4個新趨勢

△可持續棕櫚油認證標誌

據悉,RSPO認證在原料端的重視程度很高,現在大多數企業已經在使用棕櫚油代替石油,但生產棕櫚油的同時會破壞熱帶雨林,而RSPO認證的棕櫚油要求對熱帶雨林具有一定的生態補償。

在贏建立立的CAREtain Toolbox系統中,除了包括RSPO 認證之外,還有生物降解能力、COSMOS認證、素食主義與溯源等指標。各家國際原料公司根據各自不同的標準,推出了不少帶有可持續標籤的化妝品原料。

比如,陶氏的SunSpheresTM BIO天然防曬增效劑、帝斯曼加持了生物科技的丙二醇TILAMAR PDO with NOOVISTATM、贏創的可再生增稠劑TEGO Remo 95 MB、科萊恩可再生利用的“植物擠奶技術”、禾大的ECO表面活性劑系列等。

贏創喬艦博士

說道:

“從化妝品行業的上游來看,綠色化學合成工藝、發酵工藝等產生的汙染物更少,將成為原料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選工藝。雖然現階段使用可持續發展的原料,相對來說成本更高,但這是企業必備的一種社會責任。”

就國內市場而言,目前品牌更多追求的是功效護膚、天然護膚的理念,現階段消費者端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認知也並不夠明確。不過,正如某國際原料公司相關負責人所說,這在國際上已經是一種共識,

但國內市場仍然需要進行教育。

“很多國際公司在篩選原料的時候,都會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加分項來評估。從長期來看,這是正確的道路,這也是很多公司投資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她補充道。

過去,在國內整個行業的市場環境下,可以說,大部分國產化妝品的生命週期都不長,真正的好產品少之又少。最近幾年,“成分黨”出現後,又讓一些推崇成分的消費者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同時也有不少品牌在推廣時過分強調成分誤導消費者,由此誕生“唯成分論”。

但伴隨著問題,我們也看到化妝品行業正在向好的方向發生改變。比如,面板科醫生與行業的合作越來越多,為化妝品研發帶來了人體面板一側更科學專業的引導。在明年《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的全面實行下,“成分黨”也將實現向“功效黨”的轉變,“唯成分論”逐步煙消雲散。

跟隨這樣的發展趨勢,儘管化妝品行業內短期難以出現顛覆性的技術革新,但以往概念性故事的亂象勢必會退出主舞臺。而成分作為化妝品發揮功效的組成基礎,在實際應用是否能產生有效的作用,一定會成為未來創新性成分的評判標準。

參考文獻:

[1] Menon G K , Farra C D , Botto J M , et al。 Mitochondria: a new focus as an anti‐aging target in skin care[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0, 9(2):122-131。

資訊來源丨知乎、採訪

圖片來源丨網路

視覺設計:樂樂

微信排版:高高

·END·

看完不妨給個在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