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古人不但長髮雲鬢,還“懶”洗頭,那他們用什麼“洗髮水”?

2022-02-15由 觀史客棧 發表于 女人

引語

:古代人是很重視頭髮的,因為他們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對他們很重要,他們不會隨意剪頭髮,所以古代的男人和女人都留長髮。古裝影視劇中呈現得也非常多,其中也有涉及剪髮的橋段,剪髮被視為不敬的舉措,所以古人自然就留著一頭長髮了,冬天還好說,那麼夏天的大汗淋漓,肯定是要洗頭的,畢竟連現代人短髮都受不了,那麼他們又怎麼洗頭呢?會像我們一樣用洗髮水嗎?那又是一種怎樣神奇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代人的頭髮。

古人不但長髮雲鬢,還“懶”洗頭,那他們用什麼“洗髮水”?

對古人洗髮疑問

古代女子,她們既留長髮,又扎著各種各樣的髮髻,每整理一次都很麻煩,難洗程度可想而知,古代男子則是扎辮子的,絕對不能隨意整理,否則就是對父母的不尊重。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看到的影視化古代男子形象都是飄逸長髮,光滑的辮子,風度翩翩,但實際未必如此吧。我們隔一天,再出點汗

,頭髮都已經開始有點冒油了,更何況古代的

,幾乎都是及腰長髮,如果不經常洗頭髮,肯定會變髒,所以必須經常清洗,那麼古人是怎樣洗頭髮的呢?頻率又是怎樣的呢?

古人不但長髮雲鬢,還“懶”洗頭,那他們用什麼“洗髮水”?

古人對洗髮的特別稱呼

翻閱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早期,古人還是比較注意乾淨的,基本上幾天洗一次頭髮,但在漢代時候,洗頭的時間變長了,一週一次。對於我們來說,這種頻率真的令人難受,而且這樣是很髒的,更何況她們的頭髮還這麼長。但或許,是我們對古人有點誤會,他們也是想幹淨,只是他們當時的條件不允許,畢竟也沒有花灑這種裝置,就是徒手,加上頭髮長,洗一次頭髮也是相當累的。當時的官員只有在休息時間才有時間洗頭,影視劇裡還出現過“休沐”,

這是一個用來

洗頭洗澡的休息日。

古人不但長髮雲鬢,還“懶”洗頭,那他們用什麼“洗髮水”?

洗髮週期改變

後來的洗頭時間,就變得越來越長,有時甚至是一個月一次,真的難以想象。古代人大概是有“戀發情結”,能不洗頭就不洗頭。放在現在簡直是不能忍受,首先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好看,頭上都是油,手都不敢碰了,第二就是不健康,頭髮太長時間不洗頭上都會長蝨子吧,第三就是氣味難受,先不說他人的感受,自己都難受。針對第一點,古人也是知道的,為了這樣,他們也會讓自己看起來乾淨些。

至於氣味問題,大家都一樣

,應該也不會說來說去了。

古人不但長髮雲鬢,還“懶”洗頭,那他們用什麼“洗髮水”?

古人的洗髮水是怎樣的

我一直都很好奇古代人是用什麼洗髮水的呢?趙飛燕姐妹用的是木膏;《紅樓夢》中芳官用的是蛋清、花露油;還有富裕的家庭大量使用豬、浴豆,在七夕節的時候,某些地區的女子會用桃枝和芙蓉葉的油煮水來洗頭。這些聽著就蠻新奇的,有些“洗髮水”還能一物幾用,功用也是多方面的,既能洗髮又能護。我們的肥皂名字的來源也得益於脂肪珠和肥皂莢,它們的功用相當於現在的洗面奶,真是走在時代的潮流前端了。我們再來聊聊古代的“洗髮水”吧,分分鐘出人意料,在我們現代人覺得沒有用的東西,在古代能發掘它的用途。古代真的有很多奇人奇事,

稀奇古怪的新鮮玩意呢!

古人不但長髮雲鬢,還“懶”洗頭,那他們用什麼“洗髮水”?

古代人第一樣是

淘米水

,真沒想到古代人竟然用淘米水洗頭,我們現在都是用淘米水沖廁所或是做肥料的。其實淘米水有很多用處的,用它洗髮不僅能滋養頭皮,保持清爽的頭髮,還具有防止白髮的功效,又簡單又方便,平常就能得到,也因為大眾化很受歡迎喲。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就是雞蛋清了,但對於古代人來說雞蛋是比較奢侈的。古人將蛋白塗在頭髮上,幾分鐘後,就可以用乾淨的水洗乾淨了,洗完後油脂和汙垢都沒有了,還可以修復乾燥的頭髮,真是神奇的功能,還可以使頭髮更有光澤、更滋潤。鑑於他們洗頭頻率,他們用的“洗髮水”清潔力肯定少不了,皂角用於洗髮清潔力強,不傷頭髮,還有獨特的清香,能使頭髮潔淨暗亮;

木槿葉

對於

去除頭部的油膩、頭皮屑,

改善乾燥糾結的髮質有很大用處;用過濾過的草屑洗頭髮,頭髮會光滑有光澤。

古人不但長髮雲鬢,還“懶”洗頭,那他們用什麼“洗髮水”?

總結

突然之間,小編也想試一下呢!雖然用的都是

皂角

木槿葉

草木灰

等等

都是用純天然的物品作為“洗髮水”,洗得也不頻繁,但是純天然的物品於人體自然更有益。

哪怕古代沒有現代的技術,古人對洗髮水還是非常講究的,從功用上來看,古人也是做足了研究的,確保他們有一頭優質頭髮。雖然想嘗試一下,但對於現代人來說,古代的“洗髮水”只能試一試,

長期這樣用的話可不行,畢竟大環境可不一樣

,會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響到。但心動不如行動,大家還是可以去試一下那些平常就能見到,比如淘米水、雞蛋清,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看法,或者是試過之後的感受哦!

參考文獻:

《紅樓夢》

《左傳 哀公十四年》

莊季裕《雞肋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