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彩電大王真的涼了?變賣8000萬元大樓以求續命,還能如願嗎?

2021-08-03由 路憶流年 發表于 科技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幾十年間有越來越多的彩電企業成立,國內的彩電市場競爭也越發激烈。國內知名的彩電企業有很多,就比如海信、創維、TCL等等,這三家企業目前在市場的局勢不太明朗,由於市場接近飽和,他們的業績收入正在逐年降低。

彩電大王真的涼了?變賣8000萬元大樓以求續命,還能如願嗎?

就在這膠著之中,三大彩電企業的發展頻頻受阻。近年來,華為和小米也紛紛涉足彩電領域,使得業內競爭更加殘酷。華為和小米本身就是技術企業,在智慧技術方面可謂是國內比較領先的水平,它們的加入將會使得彩電市場的格局發生改變。

長虹彩電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它曾經是中國彩電企業中的領軍者,在過去其在彩電市場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被稱為“彩電大王”。其每年的收入都在穩定增加,在巔峰時期,總市值能超過580億元,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彩電大王真的涼了?變賣8000萬元大樓以求續命,還能如願嗎?

瞭解長虹彩電後會知道,它之前並不是在彩電領域的,甚至跟彩電毫無關係。一開始是一家軍工企業,主要就是生產機載火控雷達,但是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長虹也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才可以發展起來。

就在1972年的時候,長虹開始接觸電視產業。在當時電視產業是非常熱門的行業,長虹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一些相關的技術,所以成長的速度也很快。即使國家後來推行了家電監管政策,長虹也絲毫不受影響。在1988年,長虹的年銷量為四百萬臺,其他家電企業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彩電大王真的涼了?變賣8000萬元大樓以求續命,還能如願嗎?

在1996年,長虹的銷量一路攀升,超越了之前的記錄,總銷量達到了660萬臺。長虹彩電在1990年到2009年的這幾十年之間,銷量遙遙領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國內已經積累了眾多忠實的消費者。

長虹為什麼可以一直在國內市場長期佔據霸主地位呢?大概是跟企業的決策有關。前董事長倪潤峰有著非常長遠的目光,就在國家實行家電監管政策之時,其他彩電廠商都選擇把商品積壓也不願意降價賣出去,國家的稅收政策會導致這些彩電企業大量虧損,無法達到盈利的目的。

彩電大王真的涼了?變賣8000萬元大樓以求續命,還能如願嗎?

但是長虹前董事長並不這麼認為,偏偏劍走偏鋒,選擇使用低價的策略來讓商品賣出去,這樣一來資金鍊不會斷裂,庫存也不會積壓過多的彩電產品,在當時市場反響一片大好。

除了1985年的這次挑戰之外,國內的彩電企業在1996年又迎來了一次新的風波,中國的彩電市場一直都被國外的企業虎視眈眈,早就想爭奪國內彩電市場份額。當年有大量的國外彩電企業紛紛入駐中國,這使得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

面對這樣的局面,長虹又再一次使用了低價的銷售策略,降價的力度十分驚人,想要留住消費者群體就必須得作出一些犧牲。長虹與國外彩電企業的較量中最後獲得了勝利,仍然保持住銷量第一的寶座。

彩電大王真的涼了?變賣8000萬元大樓以求續命,還能如願嗎?

但是長虹在後來的發展中並沒有一直順風順水,長虹錯誤的決策讓其不得不走下坡路。當時的長虹想進一步擴大家電版圖,鞏固其在市場的地位,但沒料到的是大量購入的映象管並沒能發揮作用,只能變成壓箱貨,而此前投入大量資金的長虹因為映象管的淘汰造成了巨大虧損。

價格戰對長虹來說也不管用了,有更多的家電企業也選擇這種方式,願意提供比長虹更低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而此時的長虹因為映象管的事件,資金比較緊張,不可能繼續壓低價格,所以在後面的競爭當中,長虹的優勢蕩然無存。

彩電大王真的涼了?變賣8000萬元大樓以求續命,還能如願嗎?

接下來長虹的家電道路越來越坎坷,連續幾次的錯誤決定讓長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長虹想要繼續發展變得十分困難,既沒有資金,又沒有先進的技術,長虹很快就被市場逐漸淘汰掉。在18年,為了維持現金流只能被迫變賣辦公樓。

經歷了幾次挫折後的長虹仍然還在堅持,現在長虹的局勢也漸漸好轉,在4K、鐳射、智慧電視領域有一定的成果,不過在收入方面長虹還是在長期虧損的狀態。

結語

長虹的沒落根本上是因為決策性的失誤,但是長虹一直都有一種不放棄不服輸的心態,相信長虹的堅持會得到回報,慢慢重新找回昔日的輝煌,如果能抓住時機,或許能重新改寫命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