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2021-10-17由 蒐羅美食小分隊 發表于 體育

北方人喜食麵,南方人多吃米已經成為普遍的印象。然而生在魚米之鄉的蘇州人,卻是出了名的喜歡吃麵。喝茶,吃麵,聽評彈是老蘇州們每日的必修課。一碗湯麵,早已不只是一頓簡單的早飯,而是 “蘇式生活”一部分。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蘇州人吃麵歷史早

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大型人口南遷潮,江蘇三次都是主要目的地之一。隨著北方移民的到來,南稻北麥的格局也在悄然改變,小麥也逐漸走進了南方人的生活。

“麥風低冉冉,稻水平漠漠”,留下這句詩的白居易,時任蘇州刺史。可見,唐朝的蘇州,已是麥稻兩相宜了。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蘇氏面最重湯頭

對一碗蘇氏面來說,吊一鍋好湯,便成功了一半。蘇州人講“吃麵要吃湯,聽戲要聽腔”,跟湯比起來,面本身反而有些受冷落了。

吊湯的基礎食材則無外乎“雞鴨魚肉”:青魚、鱔骨、螺螄、大骨、豬肉、整雞……再加入各種香料,燜煮的時間多在8、9個小時以上。在蘇州叫得響的店子,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家秘方。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有些店家,會將河、湖鮮與禽畜類分開熬煮。根據不同食材的性狀,各自成湯,再行調配,如此,吊出的湯比例更精準,風味更佳。

不管湯里加了什麼,清而不油是底線。食材本身要好,熬煮時也要注意火候分寸,絕不能把湯料煮得粉身碎骨、四處逃亡,出現糊味更是大忌。否則,食客定然是一鬨而散。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老蘇州人執著於頭湯麵

想了解蘇州的風土人情,陸文夫的《美食家》是本繞不過去的書。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懶覺倒是與他無緣,因為他的腸胃到時便會蠕動,準確得和鬧鐘差不多。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老蘇州人對頭湯麵有種執念,都喜歡在清晨麵館剛營業時去吃麵,認為頭湯煮出來的面才清爽。麵湯用得時間長了,裡面澱粉太多,面身發粘,有股鹼水氣不說,搞不好連帶著湯頭都會變渾。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幼細的面身,被大師傅一下從滾開的鍋中撈出,三抖五抖,請入碗中。面卷緊,密密匝匝,像梳子梳過,稱之為觀音頭。浸入湯中,向外微隆,如魚浮出水,便叫做鯽魚背。這就是蘇式面的一絕,裝碗。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蘇式面的區別,就在澆頭

蘇式面好吃,且能常吃不膩,湯鮮,

面爽

,還不夠。五花八門的澆頭,最能幫助面痴們時刻保持著新鮮感。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在麵館裡選澆頭,跟點菜差不多。爆魚、素澆、炒肉、滷鴨、燜肉、蝦仁、鱔絲、雪菜肉絲等等常規操作,還有三蝦、禿黃油、蕈油這些奢侈版本。麵館都很友好地考慮到吃貨們想多吃多佔的心情,貼心地推出雙澆、三澆、四澆,讓人一次吃個夠。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澆頭吃法也分花樣。面澆是直接蓋在面上,底澆是放在碗底,過橋則是單獨盛在碟中。怎樣吃法全憑個人喜好,可燜肉底澆,鱔絲過橋是絕不會錯的。如果不要澆頭,那就是一碗光面,俗稱陽春麵。

澆頭對一碗蘇式面的貢獻並不限於此。澆頭的湯汁也是無上法寶。一勺原汁澆在滾燙的湯裡,瞬間煥發出活力,面、湯、澆頭,才算來了一場真正的靈魂交流。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一碗湯麵裡

圖/網路

“一望二三里,麵館四五家”這可能是蘇州麵館的真實寫照。春天有三蝦面,夏天有楓鎮大肉面,秋天有禿黃油拌麵,冬天有凍雞面……當蘇式面遇到時令菜,更是將蘇州人的“細膩”發揮到淋漓盡致!

吃麵,已融化在蘇州人的生活中。在快節奏的今天,吃上一碗精緻地道的蘇式面,也快變成了奢侈。

文丨伊森

封圖攝影丨袁千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