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韓非學的是儒家思想,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2021-09-09由 史讀天下 發表于 體育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最為著名的便要屬儒家和法家了,儒家思想注重以德服人,故而十分注重仁義禮儀,二法家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世間需要制度,故而需要管教,主張以法治天下,因兩家思想相互衝突,所以在歷史上也常常會有摩擦,但是韓非此人師從荀子,學的是儒家思想,為何後來會變成法家的代表呢?

韓非學的是儒家思想,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儒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是一位主張以“”治天下的人物,後來又有孟子注重“義”之一字,而到了韓非的老師荀子這一代,荀子雖是儒家代表,但他也採納了其他學派的一些思想 曾提出了一個“人性本惡”的說法,雖說此番說法與儒家不符,但卻被法家所認同,韓非也是因為老師的薰陶,故而走上了法家的路線。

韓非生於韓國,是韓國的貴族人物,後拜在了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門下學習,與李斯成為了師兄弟,後效力於韓國。

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之術,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韓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韓非的哲學觀點。

韓非學的是儒家思想,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在韓國為官期間,韓非曾多次向韓王上書,因為當時的韓國十分弱小,韓非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是韓王始終沒有采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

韓非此人口拙,不善言辭,但是文采出眾,所以寫出來許多很好的書,自己的建議沒有被韓王採納之後,韓非漸漸退出官場,開始寫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十分出名。

這些著作流傳各地,被秦王知曉,秦王看過之後大為驚歎,認為韓非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想著把他拉攏到秦國來,但是韓非本是韓國的貴族,怎會為秦國效力?故而秦王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派遣韓非出使秦國,到秦國後,秦王十分喜歡韓非的文采,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韓非也就一隻留在了秦國,

韓非學的是儒家思想,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當時由於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韓國,此事被愛國的韓非知曉後當然要上書反駁,於是師兄弟二人為此事爭論起來。

韓非想要保住韓國,李斯卻打算滅掉韓國,因為韓非子和李斯曾經是同窗,李斯深知韓非辯才了得,擔心嬴政被韓非計謀所矇蔽,故上疏嬴政,陳述其中利害,他對秦王說:“韓非此番說法,定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是重韓之利益而來,他讓您保住韓國,是想從秦國取利,窺伺著讓陛下做出對韓有利的事。”

秦王認為李斯說的很有道理,畢竟韓非是韓國的貴族,於是命人把韓菲關押進了牢房之中,於韓非曾有過同門情誼的李斯這時候卻打起了自己的主意,他在兩人同窗學習的時候便知道韓非的才華要高於自己,此刻嫉妒心起,私下派人進入大牢,送給韓非毒藥,令他自殺。

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寫道:“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殺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王后悔將韓非送入了牢房,命人將其解放出來的時候卻發現,韓非已經去世了。

韓非學的是儒家思想,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雖然韓非已經去世,但是他的政治思想卻被保留了下來,秦王憑藉韓非在秦國所留書籍,終於在韓非去世後的幾年中統一了天下。

法家思想主張社會歷史進化論,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當代必然勝過古代,人們應該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傳統,韓非便是以此為基礎,發展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法家堅持歷史進化論,認為歷史是不斷髮展進步的,這在諸子百家中是難能可貴的。

韓非學的是儒家思想,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認為當代人應該尊重古人過去的經驗,這種想法其實是過於保守的,法家主張銳意改革,變法圖強的想法才符合歷史的推進,而韓非師從儒家,卻主張法家思想,雖說其原因與他的老師脫不開關係,但這也證明了處在當時的社會中,法家的政治手段是十分正確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