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2021-09-06由 新聞雜學鋪 發表于 體育

“在偵探學的各個分類中,足跡學是一門最重要但是又最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學問。幸運的是,我一向都很重視這一門科學,並且,在我多次實踐之後,它已經變成我的第二項‘天生的’才能了。”

這是

《福爾摩斯探案集之血字的研究》

裡福爾摩斯說的一段話。

在這個小說情節中,福爾摩斯透過犯罪現場的足跡,推理出兇手的個人特徵,進而快速鎖定嫌疑人。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在小說或是影視上,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推理故事裡的偵探都對犯罪現場的足跡格外重視,透過足跡,偵探們迅速鎖定兇手的個人特徵,這些特徵不僅包括身高,也包括年齡、性別等。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透過足跡推斷身高很好理解,因為我們知道人四肢的長短與身高是成比例關係的,當除身高以外的其他人體特徵,真的會在足跡中反映出來麼?

這並非小說的虛構情節,在現實犯罪案件的刑偵中,足跡所能反饋的資訊非常多,甚至誕生了《足跡學》這麼一門學科。

不可輕視的足跡資訊

早在宋朝宋慈所著的《洗冤錄》裡面就提到

“若經泥雨,須看死人赤腳或著鞋,其踏上處有無印下腳跡。”道出了在犯罪現場觀察足跡的重要性。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一直以來,足跡在刑偵領域倍受重視,甚至發展出一門學科——《足跡學》,在案例偵查中,足跡資訊與指紋資訊在重要程度上不相上下。

2015年,CCTV的一檔綜藝節目《挑戰不可能》,就向我們顯示了足跡分析的神奇。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舞臺上一位被稱為“民間女神探”的社群民警董豔珍,根據一枚足跡,在30位模特里面找到了足跡的主人,贏得了這次挑戰。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這位女神探提到,透過足跡資訊,她能夠分析出足跡主人的身高、性別、年齡等特徵,這門“足跡追蹤術”的絕活幫助她偵破了很多案件。

那麼,足跡究竟是如何反饋其主人的個人資訊的呢?

“立七坐五盤三”,足長身長1:7

足長何身高成比例,這個很好理解,人越是高大,其腳下穿的鞋子就越大。

中國古代有“立七坐五盤三”之說,即以頭長(或腳長)為單位,身高與頭長(或腳長)的比例為7∶1。

這一比例在醫學、藝術等領域被認可並廣泛應用。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而現實案例偵查中,因為足跡是其主人再行走過程動態留下的,所以必須對這一比例進行修正。

在《犯罪現場分析》一書中,提到了一條根據現場赤足足跡推算其主人身高的公式:

身高=63.7+4.45X( X為平面赤足跡長)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是赤足的腳印,而現實中人通常是穿鞋走路的,所以在計算過程中就需要考慮鞋與赤足的關係。

我們在買鞋的時候,都會選擇稍微寬鬆的尺寸,這時鞋底內空長與赤足長之差,就稱為放餘量;而鞋底內空長和鞋底外長之間又有長度差,稱為內外差。

這時我們就可以得到鞋印長和赤足長的關係:

赤足長=穿鞋足跡長-內外差-放餘量

這裡面,內外差和放餘量根據不同鞋的款式有所不同,刑偵人員在長期實踐積累中有相應的經驗值。

足跡上的“年輪”:隨年齡移動的壓力面

從足跡判斷年齡,這件事看起來很不可思議。

或許有人說,小孩穿小鞋,大人穿大鞋,看鞋印的大小就可以判斷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但是這種判斷方法並不靠譜,有些小孩比較早熟,十幾歲的年齡鞋碼趕得上大人;有些成年人個字矮小,四五十歲的足長如兒童一般;另外成年人從二三十歲到七八十歲足長不再變化,光靠腳印大小根本區分不開。

所以,依靠腳印的大小判斷年齡是不準確的。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那麼,我們從腳印的哪些資訊可以判斷出年齡呢?

依靠的就是壓痕裡的壓力面(重壓面)。

所謂壓痕,就是人的腳掌碾壓地面時,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痕跡。壓痕中的壓力面位置,與人的年齡關係密切。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足跡重心會從前往後移動。年齡小足跡前掌重壓面越小,且靠前、內側,隨著年齡增大,壓力面則向後、外轉移,且面積增大,但老年人(50歲以上)的壓力面還會由外後向內前轉移。依據這一變化規律,並結合足跡掌和跟部的壓力面形態、位置及大小,按照一定的經驗演算法便可推測留痕的大致年齡。

透過足跡推算年齡的方法很多,針對青少年足跡的有“乘5法”,針對中青年人你有“乘7法”,而無論哪種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判斷這個足跡的留痕人究竟處於哪個年齡段。

在國內期刊《刑偵技術》上,有一篇論文《根據足跡特徵推斷年齡》就介紹過一種透過壓痕重壓點來推算年齡段的方法:

在足跡前掌部確定出足跡中心線及前掌最寬處的橫切線,再以橫切線的內側邊沿至足跡外側第五蹠骨的後沿線作一天斜連線,將中心線的內外兩側各均分兩等份(共四等份),由內向外編為1,2,3,4,然後觀察其壓痕重壓點在斜連線上的位置,根據位置來確定年齡段,具體如下圖: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足跡壓痕如同人類想在腳底板上的“年輪”,記錄一個人的年齡資訊。

步伐也能看出年齡

除了足跡本身記錄著留痕人的年齡資訊,多個足跡所組合形成的步伐形態也與其主人的年齡段存在關聯。

人類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步法特徵,這些特徵具有一定規律性:

隨著年齡增長,步子由短變長,再由長變短;步寬由寬變窄,再又窄變寬;步角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抬腳由低變高,再由高變低;腳底壓力由前掌向後向外轉移;蹬挖痕由明顯變模糊,逐漸轉為挑痕;摩擦痕由出現到消失,到再出現並加大。

刊登在期刊《法制與社會》上的論文

《談根據足跡分析行為人的人身特點》

裡就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步伐作出了劃分:

1.少年階段:14-17歲

這一時期,人的腿部肌肉處於發育狀態,力量薄弱,導致步伐呈現不穩定特徵,如運步多但不規則,步行線彎曲較大,步長長短不一……這樣步伐不穩定的現象會隨著年齡增長慢慢變得穩定。

2.青年階段:18-29歲

此時人的身體逐漸發育成熟,腿的骨骼基本定型,肌肉發育健全,腿部力量充足,這一切展現在步伐上就呈現出力量的特性:首先是步子長,一般為足長的三倍以上;其次由於腳步起落有力,運步利速度快,步行線穩定且規律;而且,由於步長,重心高,行走時身體晃動幅度大,有時出現迫痕。

3.壯年階段:30-39歲

這個時期,人體各部分發育成熟,走路規律相應地相當穩定,步長基本固定為足長的三倍;對比青年階段,步寬較窄,壓痕前後、內外側比較均勻,留下的擦痕也比較青年階段力量也較小。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4.中年階段: 40-49歲

進入中年階段,步長逐漸變短,步寬變窄,步角外展變大,多接近大外展。起、落足偏低,壓痕前輕後重,內外重,跟壓面積大而明顯。

5.老年階段:50歲以上

老年時期的人,步長逐漸變短,步寬初期變窄,後期變寬。壓痕前輕後重,內輕外重。母趾壓後端重,趾節很寬而扁。這些特徵跟老年人腿部肌肉的萎縮,骨骼的老化有關係。

人行走姿態隨年齡的變化,不僅與身體發育、肌肉強度、骨骼架構有密切關聯,也受到不同年齡的心理狀態的影響。

這些都需要觀察者在長期實踐積累進行經驗判斷。

但是並非每個刑偵人員都能夠掌握這樣的經驗,因此有人也將前人經驗轉化為技術,發明了

足跡(身高、年齡)測算尺

,用這把尺卡在足跡上,就能立馬推算出留痕者的身高、年齡資訊: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利用這樣的“傻瓜式”裝備,即便是新手,也能從足跡裡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

足跡還能告訴我們更多

除了身高和年齡,足跡裡還蘊含留痕者的更多資訊。

例如性別:

男性身高較高,腳較長而寬,小腳骨較長,骨盆高而窄,腰部較粗寬;同時脂肪較少,肌肉發達,髖圍小於肩圍,因而重心高,跨步大,因此足跡較長偏寬,起、落腳有力,壓痕深淺不均多偏外壓。 女性身高相對較短,腳窄而短,腳弓偏低,小腳骨較短,骨盆低而寬,腰部細窄;同時脂肪發達,髖圍大於肩圍因而重心低,跨步小,穩定性強,因此足跡偏窄、短,起、落腳平均。

推理故事裡,根據腳印算身高很好理解,但推算年齡是什麼鬼原理?

又例如胖瘦。

胖人運腳邁步比較緩慢、穩重,足跡較寬,很少出現蹬、挖痕,步子較短、步角較大。瘦人運足邁步動作多數較輕快,足跡偏窄而淺,與胖人步伐特徵相反。

總之,我們所留下的足跡,記載著我們的特徵資訊,以後在電視上或小說裡,看到偵探們根據足跡推斷兇手,不必驚訝,藝術來源於現實,或許在未來,人們還沒透過足跡來推斷留痕者性格,甚至相貌也說不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