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繡春刀,飛魚服,你所熟悉卻又不熟知的錦衣衛,到底如何形成的?

2023-01-05由 伩蕊說史 發表于 歷史

引言

將時間指標回撥五百年,明朝的土地上有一群特殊的人,威武昂然者身著飛魚服神采凌人,落魄潦倒者一身布衣混跡小巷,寄人籬下者侍奉於高官身側,但無論明面上的身份如何,做的是何種行當,當他們隱匿黑暗中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錦衣衛。

錦衣衛名聲之盛,不僅流傳明朝一代,時至今日亦然。即便對明代歷史一無所知的人,也能透過影視劇瞭解到這個大名鼎鼎的機構。

不過號稱“錦衣血屠九千萬,只因此命奉皇天”的鐵血機構錦衣衛,卻並非像大眾認知一般那麼簡單。

它的形成,經歷了曲折的過程。

繡春刀,飛魚服,你所熟悉卻又不熟知的錦衣衛,到底如何形成的?

電影《繡春刀》

一、從拱衛司到到親軍都督府,錦衣衛前身飽經改制

錦衣衛的形成,並非是皇帝一時興起,四處網羅人才憑空出現的。

它的形成,來源於前身組織所遺留的人員班底和機構框架。

在明朝歷史中,錦衣衛,或者說錦衣衛的前身——拱衛司早就存在,這個時間甚至比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更早。

拱衛司,

是由朱元璋親自成立的禁衛官署,用以保衛、儀仗之用。

拱衛司的成立,並非朱元璋一人獨創,歷朝歷代都有皇帝禁衛或者依仗部隊的存在。

漢代的羽林軍,唐代的金吾衛,都是此等禁軍制度下守衛皇城和統治階層的特殊部隊建制。

朱元璋設定拱衛司的初衷,也僅僅是讓它承擔以保護為主的職能。彼時的朱元璋並沒有想到,

這個無意中設定的拱衛司,會在經歷諸多波折後,變成自己最信任的特務機構錦衣衛。

“甲辰年十二月乙卯,置拱衛司,以統領校尉。置大都督府,秩正七品。”

繡春刀,飛魚服,你所熟悉卻又不熟知的錦衣衛,到底如何形成的?

《明太祖實錄》

《明太祖實錄》

中,對於拱衛司的記載能讓我們很清楚得知道——它成立於“甲辰年”,這裡的甲辰年就是1364年,還要早於朱元璋稱帝建國的1368年,所以

如果追根溯源的話,以拱衛司作為前身的錦衣衛,它的源頭比大明朝成立還要早出四年。

拱衛司作為明朝的重要官署,主要承擔“吳王”時期,和皇帝時期朱元璋的安全保衛工作和儀仗工作。

與其同時的另一個部門儀鸞司,也對後世被稱為“本儀鸞司”的錦衣衛產生了深遠影響。

儀鸞司

雖然和拱衛司同期,但是其歷史淵源,卻要比拱衛司久遠得多。

儀鸞司最早起源於宋朝,專門負責皇帝出行、祭祀的保衛和儀仗工作。

這聽起來好像是個無足輕重的部門,其實不然。

我們都知道皇帝作為天子,其一舉一動都必須暗合天道和儒家禮儀,皇帝出行車輦的規格、禮制,以及作為國家大事的祭祀都有十分複雜繁瑣的流程和規格。通俗點說,這關係到了皇帝的臉面也不為過。因此儀鸞司的人員組成,也必須是精銳之士,深受皇帝信任。朱元璋沿襲舊制設儀鸞司也和前代無異,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錦衣衛,能成為直屬於皇帝的特務機構,也是有儀鸞司的影響在內。

繡春刀,飛魚服,你所熟悉卻又不熟知的錦衣衛,到底如何形成的?

皇帝出行儀仗

拱衛司雖然在明朝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它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久。洪武三年,拱衛司改製為親軍都督府,不再隸屬於明朝軍隊建制當中,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禁衛組織,如果按照今天的理解來看,它顯然從軍隊變成了有點類似於“保鏢”的性質。

拱衛司改制後,親軍都督府職能更偏向于禁衛,儀仗職能只能由儀鸞司全權負責,儀鸞司也由此歸於親軍都督府轄下。

從最開始的拱衛司和儀鸞司分立,到親軍都督府成立二者合併,

錦衣衛的前身組織都屬於親軍都督府一個部門之中

。再到後來親軍都督府脫離大都督府,徹底成為了皇帝的“影子”,錦衣衛也初見雛形,只等一次歷史推動的機會到來。

這個機會就是

“胡惟庸案”

。看過明劇的朋友們可能都對胡惟庸案瞭解一二,此案對於明朝的影響之深遠,不亞於後世的土木堡之變。也是因為胡惟庸案的爆發,朱元璋才借坡下驢,直接廢除了中國持續了數千年的宰相制度,有關此案細節在此不再贅述,

我們來看看胡惟庸案是如何推動錦衣衛成立的。

繡春刀,飛魚服,你所熟悉卻又不熟知的錦衣衛,到底如何形成的?

胡惟庸影視劇形象

胡惟庸案爆發後,本就對文臣武將猜忌頗多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他擔憂若是再有文臣武將勾連一氣,自己打下的大明江山隨時都有傾頹之危。於是為了監察百官,蒐羅情報,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一紙詔書:

“改儀鸞司為錦衣衛,設指揮使,秩從三品。”

這一句話也代表著錦衣衛就此登上明朝的歷史舞臺,開始展露它血腥的作風和尖利的獠牙。

二、錦衣衛結構——前五所、後六所分工明確

錦衣衛成立之初,還沒有完全擺脫前身拱衛司及儀鸞司的影子,

錦衣衛內依然存有御椅、扇手、斧鉞、馴馬等七司。

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七司承擔的依舊是儀仗一類的“老本行”。不過除了這些“老本行”,錦衣衛的新變動才是重中之重。

“所屬有南北鎮撫司十四所,所隸有將軍、力士、校尉,掌直駕侍衛、巡察緝捕。”

繡春刀,飛魚服,你所熟悉卻又不熟知的錦衣衛,到底如何形成的?

錦衣衛指揮使腰牌

《明史》

中就有記載,錦衣衛結構主要包括最高長官

錦衣衛指揮使,總領中、前、後、左、右、上中、上前、上後、上左、上右、中後、馴象所、南北鎮撫司

等十四所,巔峰時期又細分

馬軍前、後、左、右所

,共十七所,統領全部校尉、力士等。

因此大家對於錦衣衛十四所和十七所之間存在很多爭論,直到今天也沒有蓋棺定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錦衣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其內部明確的職能分工是分不開的。

錦衣衛中,

前五所是源自前身拱衛司和儀鸞司的精銳。

主要負責皇帝御前禁衛和儀仗職責,和儀鸞司一樣,是整個錦衣衛中最精銳,最受皇帝信任的部門。他們可以承擔皇帝下令的一切任務,包括但不限於刺探、刺殺、情報、審訊、用刑等等一切見不得光的事情和明面上的保衛自己儀仗工作。

前五所的錦衣衛成員堪稱萬里挑一,除了個人能力優秀之外還要保證對皇帝無與倫比的忠誠,這也是我們在影視劇中最常看到的錦衣衛成員,他們時常活動在皇帝面前,是錦衣衛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上前、上中等後六所主要承擔的是次要的情報等工作。

明朝因為錦衣衛無處不在,人心惶惶之下,錦衣衛特辦的案子“錦衣獄”數量很多,除了能成為皇帝心腹的前五所之外,這些“錦衣獄”大多經此六所負責。

監視大臣之間的書信往來、深入市井刺探情報、秘密處決目標任務、臥底潛伏

等等任務都能從他們中找到擅長者,這也是錦衣衛的名聲能讓人聞風喪膽的關鍵,說一句能止小兒夜啼也不為過。

錦衣衛其他機構也各有各的職能。

馴象所職能比較好理解,馬軍所主要負責皇家御馬的一系列複雜工作,不過聽起來好像有點像明朝的“弼馬溫”。和我們印象中冷酷無情的錦衣衛不是很搭調,但是確實也是錦衣衛的一部分。

至於屯田所,這個還得了解一下明朝的衛所制度。

明朝在全國各地設立衛所,由“軍”駐守,世代為軍,自行開墾土地種植,解決衛所糧食物資問題,減輕國家支出壓力,明朝在東北地區能實現實控正是得益於衛所制度。和屯田所掛鉤的正是衛所中的屯田制度,他們負責監察、管理屯田制服下的相應麻煩和問題,算是錦衣衛中並不出名的一部分。

三、錦衣衛的禮制——飛魚服、繡春刀是身份的象徵

除去鮮明的組織結構之外,錦衣衛內部也有一套獨屬於自己的禮制。

繡春刀,飛魚服,你所熟悉卻又不熟知的錦衣衛,到底如何形成的?

飛魚服

錦衣衛內部高階官員會身著

飛魚服、蟒服、鬥牛服

等高階服飾。

其中名氣最大的肯定是飛魚服了,不過和大家認知中錦衣衛人人都腰配繡春刀,身穿飛魚服不同。真正的錦衣衛飛魚服,必須得是官職三品才能穿的珍貴服飾。

所謂“飛魚”也不是魚,而是長著魚尾的龍,一般多為皇帝賞賜。飛魚服象徵著的不光是地位,還是皇帝的恩寵,所以可不是誰都能穿的。

不過繡春刀倒的確是錦衣衛制式武器,這種融合了倭刀元素的武器堅固鋒利,適合揮砍,到了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眼中錦衣衛的象徵。

結語

錦衣衛正是仰仗著前身拱衛司和儀鸞司留下的雄厚底蘊,和分工明確的組織結構,這才深得明帝喜愛,迅速成為了明朝不可或缺的重要機構。

縱觀錦衣衛從剛有前身,到萌芽,再到初步成型的過程,堪稱曲折複雜,經歷了從組織架構到職能權力的全面轉型,才形成了真正的錦衣衛。

也許因為它艱難曲折的誕生過程,錦衣衛甫一出現就展露了嗜血鋒芒,在明朝掀起無數腥風血雨,就像一把最鋒利的刀。在雄圖大略的君主手上,它就是維護君權專制的利器,在庸主昏君手中,就是閹黨權臣排除異己的幫兇,直到最後消亡於歷史中再無影跡。也許只有大紅的飛魚服和寒光凜冽的繡春刀,才能銘刻它在歷史中的榮光了。

參考資料:

《明史》

《明太祖實錄》

《錦衣衛經歷司為有功官旗遵例三年升敘事手本》

《兵考·禁衛兵》(明)王圻

《客窗偶談·錦衣衛》(清)陳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