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一旦患上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是醫學的滯後?還是商業的陰謀?

2023-01-01由 心腦血管專家羅民教授 發表于 歷史

大家一定都聽過患上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的說法。但這其中的原因卻很少有人深究。

事實上,直到20世紀40~50年代,高血壓還是不治之症。

那時不僅沒有降壓藥,甚至對患者是否需要降壓具有爭議。

有人認為,降壓治療弊大於利,擔心降壓會導致腎功能惡化,認為血壓高是一種生理代償,不宜治療。

另一部分的人認為,降壓治療利大於弊,因為高血壓會導致多種併發症,會對人們造成生命危險。

一旦患上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是醫學的滯後?還是商業的陰謀?

隨著對高血壓的深入研究,藥物治療成為了大家最認可,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說,高血壓防治的歷史是抗高血壓藥物研發和經歷循證模式評估的歷史。

一、第一個階段:證明“降壓是硬道理”

聽胡大一老師說過,在他剛畢業做住院醫生的時候,看到一些急進型高血壓、惡性高血壓和難治性高血壓的中青年患者,因為缺乏有效降壓藥物,心、腦、腎功能急轉直下,英年早逝。斯大林、羅斯福、任弼時和徐悲鴻都死於高血壓腦出血。

印度研發的植物藥蘿芙木(降壓靈)問世,此後合成了利血平,臨床上開始有了降低血壓的藥物。

早期降壓藥的應用顯示只要降血壓就能看到顯著效果。降壓和不降壓相比,收縮壓下降10mmHg,舒張壓下降5mmHg,卒中發生率降低40%,心肌梗死發生率降低16%,心力衰竭減少50%,惡性急進型高血壓減少94%。

一旦患上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是醫學的滯後?還是商業的陰謀?

這是前輩們親眼見到的轉折。

中國作為高血壓大國,在老少邊窮地區高血壓患病率很高。雖然目前在諸多心血管危險因素中,控制方面做得最多的就是高血壓控制,並且取得了進展(控制率從過去的4%提高到現在不到10%)。

然而比較發達國家,甚至中國臺灣地區以及新加坡,都存在明顯差距。

問題的癥結在於,農村人群高血壓控制率很低。所以,走出大城市,走出大醫院,到農村,下社群,指導社群醫生和鄉村醫生,根據患者需要用藥,提升社群和鄉、鎮、縣的高血壓控制才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針對“以藥養醫”的現狀,可以借鑑國外先進經驗,透過改變激勵政策予以改善。英國對社群醫生的工作評估,不是按醫生的處方量提成,而是根據他的工作業績(如每年高血壓的控制率提高了幾個百分點)來打分,打質量分,只有提高控制率才能得到更多的經濟報酬。英國目前高血壓控制率約為40%。

一旦患上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是醫學的滯後?還是商業的陰謀?

二、“一口水,一片藥”的降壓理念

面對“看病貴”的問題,為了貧困患者同樣得到必要的干預,哪怕使用最便宜的降壓藥都是可以的,比如兩元錢一百片的複方降壓片,3元錢一百片的國產卡託普利、氫氯噻嗪、國產的阿替洛爾。

畢竟今天的中國仍有2億的高血壓患者,如果過於強調降壓藥的降壓外作用,而忽略其經濟成本,很容易導致一部分家庭面對“吃藥難”的問題。

“一口水,一片藥”這個模式在新形勢下又得到了重新的驗證。

2004年,胡老師和孫英賢教授在遼寧阜新農村地區進行了“高血壓流行趨勢及低成本綜合干預預防卒中研究”。當時在阜新縣走村串戶得到的資料是:高血壓的患病率高達40%。爺爺、父親兩輩人因卒中躺在床上的現象很常見,這個縣是貧困縣,高血壓患者頭疼就吃片藥,不頭疼就拉倒。

我們的調查資料表明,按照140/90mmHg的達標標準,高血壓的控制率在內蒙古自治縣不到1%。根據調查結果,專案組用最便宜的藥免費發給當地農民,平均每人每年使用降壓藥的費用僅20元人民幣。經過5年努力,截至2009年,這個地區高血壓控制率達到40%,該專案因此獲得“遼寧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一旦患上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是醫學的滯後?還是商業的陰謀?

最後,高血壓的控制不是單純對新藥的追求。新藥研發意味著醫療領域的進步,可是對患者而言,更加必要的是提高服藥自覺性,提高血壓控制率,把高血壓防控落實到位,降低卒中與冠心病的危險。

一旦患上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是醫學的滯後?還是商業的陰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