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空中交鋒:第二次世界大戰空戰揭密(14)比斯開灣空潛戰

2022-11-27由 子名歷史 發表于 歷史

1944年,隨著德國法西斯在蘇聯戰場、北非戰場的節節敗退,盟國乘勝追擊,計劃渡過英吉利海峽,開闢第二戰場,登陸法國西部。

為此,希特勒德國調集了55個師的兵力,駐守在法國西部,同時命令納粹空軍和海軍,一旦登陸發生,不惜血本,打擊航渡之敵。

1944年春,在法國作戰的德國空軍第3軍,只剩下90架轟炸機和70架戰鬥機,名存實亡,派不上多大用場。因此,希特勒倚重的是海軍。

可是,德國海軍總司令鄧尼茲現時手頭又有多少兵力可以調遣呢?

德國王牌戰列艦“提爾比茲”號被英國袖珍潛艇炸傷後,4月底,又遭到皇家海軍艦載機的轟炸,這時已遍體鱗傷,正和5艘驅逐艦躲在阿爾騰峽灣內,動彈不得;

“格納森諾”號戰列巡洋艦完全失去了戰鬥力,也無法出戰;

“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和“科隆”號正在修理;

“舍爾海軍上將”號、“呂佐夫”號、“歐根親王”號等艦傷勢累累,均呆在波羅的海內,以求暫避一時。

事實上,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已成了一些捱打的大目標,根本不能指望。

實際上,德國西線海軍司令克朗克手上倒是有400多艘小型艦艇(其中驅逐艦5艘、魚雷艇40艘、掃雷艦艇209艘、巡邏艇116艘、炮兵駁船42艘),

但是,在盟軍強大的登陸編隊面前,它們充其量也只能騷擾一下對方而已,唯一能夠擔起打擊登陸盟軍重任的,只有納粹海軍的掌上明珠——潛艇。

按照他的作戰計劃,起先應將潛艇儲存在比斯開灣,各法國基地的大量防空襲的水泥洞庫中,一直等到同盟國可能進行的預先轟炸結束。

登陸一經開始,潛艇即應大量出動,強行透過同盟國的防禦,趕赴作戰地域,並在必要時不惜付出重大的損失。

潛艇航行的距離不可能太遠,因為從布勒斯特到德國人認為最可能的登陸地域——加來海峽,不超過300海里。

只要潛艇的艇員有決心,一夜之間就能在水面上航行這個距離的一半左右。克朗克完全相信,總會有幾艘潛艇能夠突破防禦,去摧毀那些集中的、易受損的運輸艦船。

1944年夏,德國首都柏林在英美空軍的狂轟濫炸之下,成為一座沒有頂蓋的碉堡,已毫無安全可言。

納粹海軍總司令鄧尼茲無可奈何,只好將他的司令部,搬出了施泰因普拉茨大街的豪華大廈,遷到了貝爾瑙郊區的營地裡。

6月5日夜,當盟軍千軍萬馬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時候,他正躺在臨時司令部的行軍床上,昏昏熟睡。

6日清晨,副官走進了他的房間,交給他一份電報,電報是西線海軍司令特奧多爾·克朗克上將拍來的,向他報告說:盟軍在諾曼底登陸。

登陸是預料之中的事,但登陸地點卻令他頗覺意外,他走進隔壁房間,叫醒了戈德特少將和赫斯勒上校,然後直奔作戰室。

作戰室內掛著一副巨大的大西洋地圖,上面標有每一艘潛艇的艇位。鄧尼茲的目光從西向東移動,掃過比斯開灣、英吉利海峽、多佛爾海峽和北海,然後打量了一眼挪威海岸,又目光下移,死盯著瑟堡和勒阿弗爾之間的登陸地段。

他臉色蒼白,下頦尖瘦,已經全然沒有戰爭初期的那種猖狂勁頭了。他默然良久,才轉過臉來招呼赫斯勒傳達他的命令,讓“農夫”艇群立即出擊。

鄧尼茲是從潛艇起家的,對潛艇戰有著一種固執的偏愛,儘管他清楚地知道盟軍會嚴密封鎖英吉利海峽,但覺得冒這樣的風險值得。

因為,擊沉一艘滿載軍火燃油和其他作戰物資的船舶,最多就犧牲一艘潛艇,而在岸上要想消滅同樣的物資,少說得損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兵力。

所以,他參考克朗克的抗擊盟軍登陸計劃,於5月中旬,向克朗克發出了組建“農夫”艇群的命令。

命令的主要內容為:

用37艘到40艘潛艇組成一支艇群;在入侵發生時(在最近幾天即將發生),在港潛艇必須出擊。

6月6日當天,當他收到克朗克的電報後,又對第一批出擊的潛艇發出了下述訓令:

“參加登陸的每一艘船隻,哪怕只載一輛坦克和幾十個人,也得看成極其重要的目標,要不顧危險加以攻擊。必須竭盡全力,攔截敵人的登陸運輸隊,不必顧及淺水、雷區或其他任何危險。在航渡中殲滅掉敵人的一兵一卒和一槍一炮,都會減少敵人成功的機會。給敵以損傷就是盡了職守,潛艇存亡,在所不計。”

很顯然,他強令部下進行自殺出擊,就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孤注一擲。

德軍的反撲在盟軍的意料之中,為此,盟軍集結了一支龐大的反潛兵力,將英吉利海峽裡裡外外,封了個嚴嚴實實。

海峽東部水淺,加上航道較窄,完全可以用水雷堵死,海峽西部較深,加上水面開闊,是設防的重點。

盟軍反潛兵力由水面艦艇部隊和岸基航空兵構成。

第一道防線:在英格蘭南端130海里的洋麵上,由“搜尋者”號、“活動”號、“文德克斯”號護航航空母艦和6個反潛大隊組成外層防護,負責攔截由大西洋和挪威基地趕來的敵艇;

在布勒斯特和普利茅斯之間的海峽入口處,由兩個反潛大隊和4艘驅逐艦進行巡邏;

第二道防線:在海峽群島和託基之間,由4艘驅逐艦配合飛機行動;第三道防線:緊挨登陸場,在瑟堡和波特蘭之間,反潛兵力為12艘驅逐艦、護衛艦和8個近海艦艇大隊。

1943年秋天,布賴安·貝克空軍少將接替布羅米特空軍少將,任岸防航空兵第19大隊指揮官,負責反潛空中巡邏,以支援登陸作戰。

空中交鋒:第二次世界大戰空戰揭密(14)比斯開灣空潛戰

盟軍反潛機正在裝載深水炸彈

他所指揮的這次代號為“圍剿”的作戰所要跨越的區域,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大,其面積約為20,000平方海里,包括法國的西北海岸和愛爾蘭的南部海岸,向東沿英吉利海峽直到瑟堡半島。

反潛作戰要求,對這樣大的水域晝夜不停地加強空中巡邏,使位於該水域內任何一點的水面潛艇,至少每30分鐘就能被雷達發現一次。

為了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貝克的大隊已加強到25箇中隊,計有“桑德蘭”式、“威靈頓”式、“解放者”式、“哈利法克 斯”式、“蚊”式、“勇士”式和“劍魚”式飛機350架左右。

在這350架飛機中,每一次只能出動約30架在英吉利海峽西端執行巡邏任務。初一看,這個比例也還可以,但是,這種巡邏要晝夜不停地而且沒有期限地進行下去。

一箇中隊的建制一般是15架飛機,這就是說,每個中隊只有8-12架飛機隨時可以出動。這樣看來,要求一箇中隊經常保持兩架以上的飛機在空中飛行是不現實的。

當然,飛行中隊在短時間內努力一下也是可以辦到的,但現在強調的是長期性,而且要制訂出相應的作戰計劃。

除此之外,還要有預備飛機,隨時準備在接到通知後立即行動,因為用於巡邏的飛機有時可能會出現無法使用,或者耗完了深水炸彈,或者被擊落等情況。

英國皇家空軍有四個“劍魚”式中隊只適於靠近英國海岸執行巡邏任務,還有兩個裝備有“蚊”式和“勇士”式飛機的中隊不適於執行正規的反潛巡邏任務。

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用這30架巡邏飛機呢?迪克·裡查森空軍上校和他所領導的岸防航空兵司令部的導航處想出一種辦法,以便能夠有計劃地每隔30分鐘將這20,000平方海里的水域整個搜尋一遍。

經過多次討論,裡查森的一位參謀軍官詹姆士·佩裡空軍中尉制定了一個最佳方案,這就是“軟木塞”巡邏方案。

佩里根據每一種飛機的續航力,將要巡邏水域劃分為12個框,並依次命名為A、B、C、D、E、F、G、H、I、J、K、Z,每個框的周長等於一架飛機30分鐘或60分鐘的航程。

如果周長等於60分鐘的飛行距離,就由兩架飛機以30分鐘的間隔,繞著長方形框飛行。

這樣一來,320架飛機可以輪番升空,每隔30分鐘,就將這片2萬平方海里的水域整個搜尋一遍。

佩裡設計的長方形框像一個巨大的“軟木塞”,將英吉利海峽封得嚴嚴實實。

空中交鋒:第二次世界大戰空戰揭密(14)比斯開灣空潛戰

4月間,為了檢驗它的巡邏效果,貝克在愛爾蘭島南部水域進行了一次實戰演習。

英國皇家海軍“海盜”號潛艇奉命完成90海里的航程,上方有飛機進行反潛巡邏。結果,在整整28個小時內,潛艇只在水面航行了2個小時。

這2個小時有9次浮出水面的時間,每次上浮時間平均13分鐘,由於上浮時間太短,潛艇根本無法充足電或補充壓縮空氣,從而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海盜”號艇長說:如果一艘德國潛艇遇到這種情況,那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

讓我們再回到盟軍“諾曼底”登陸當日,6月6日5時13分,納粹德國“農夫”艇群接到了火速出擊的命令。

當時,“農夫”艇群共有49艘潛艇,布勒斯特24艘、洛里昂2艘、聖納澤爾19艘、拉帕拉斯4艘,可是,由於種種原故,能夠立即出海的只有35艘。

布勒斯特離諾曼底水域最近,6日晚上,15艘潛艇排成一路縱隊,間距300米,魚貫出港,海面月光閃爍,暗一片亮一片,駛達下潛點後,潛艇便改取270°航向,全速向英吉利海峽峽口逼近。

7日凌晨1時45分,天空中傳來了飛機發動機單調的響聲,巡邏的盟軍反潛機發現了他們。

U-256號潛艇首當其衝,遭到了“軟木塞”巡邏機的攻擊,潛艇開炮還擊,在飛機投下深水炸彈的一剎那間,將飛機擊落。

飛機的殘骸在水面燃燒著,將艇隊四周的天空照得通紅,但U-256號潛艇也在劫難逃,被深水炸彈炸成重傷。

25分鐘後,又一架盟軍惠靈頓式飛機撲來,從艇隊右舷40°方向發起攻擊,編號為U-415號潛艇趕忙開火,但飛機疾如流星,從200米高度急衝到潛艇前方,投下了4顆深水炸彈,巨響過後,把潛艇丟擲了海面,艇裡的艇員摔倒一片。

當潛艇跌回水面時,躍起的水柱又跟著下落,把成噸的海水從指揮台出入口灌進艇內,該艇兩臺柴油機停止了轉動,舵機嚴重受損,潛艇因傷勢太重,只好掉頭脫離艇隊,和U-256號結伴,返回了布勒斯特。

從聖納澤爾、洛里昂和拉帕拉斯出航的德國潛艇,也同樣遭到了“軟木塞”巡邏機的頻頻攻擊,編號為U-955號和U-970號潛艇被炸沉,U-212號和另外兩艘潛艇也被炸傷。

天亮後,德國潛艇一艘接一艘地潛入水下,直到7日夜幕降臨,才重新浮出水面,繼續向東北方向全速行駛。

8日凌晨,加拿大皇家空軍肯尼思·穆爾空軍中尉駕駛一架解放者式飛機在英吉利海峽西口連連得手,半個小時內,僅用12顆炸彈,只兩次交叉投彈,就分別擊沉了U-629和U-373號潛艇。

“農夫”艇群膽戰心驚地緩緩向前推進,天亮時分,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U-413號潛艇又遭不測,被一架哈利法科斯式飛機炸傷。

但是,德軍潛艇的損失還在不斷增大。9日上午,在布勒斯特以西海面上,U-740號潛艇剛剛浮出水面為蓄電池組充電和補充壓縮空氣,被一架解放者式飛機發現擊沉,10日,U-812號潛艇一命嗚呼。

至此,“農夫”艇群已損失了1/3的兵力,除了幾艘闖到英吉利海峽西口外,其餘的仍在比斯開灣內徘徊不前。

德國西線海軍司令克朗克向鄧尼茲報告了這一嚴酷的事實,承認遭到了失敗。同時,他下令,沒有裝通氣管的潛艇全部返回基地待命,而將突入登陸水域的希望,一股腦兒賭在裝有通氣管的潛艇身上。

二戰期間的潛艇,普遍採用的是柴電動力裝置,潛艇在水面航行用柴油機,水下用電動機。

由於蓄電池組的電能消耗相當快,所以,潛艇要經常浮出水面,由柴油機帶動發電機,給蓄電池組充電,同時,更換艇內的空氣,併為高壓空氣瓶充氣。

奔赴作戰水域時,潛艇絕大部分都是在水面趕路,盟軍“軟木塞”反潛方案中的巡邏機正是利用潛艇的這一弱點,透過反覆迫使敵艇下潛,使其來不及充電和補充高壓空氣,從而達到使敵艇喪失作戰能力的目的。

實際上,對這一點,德國人早有警覺,他們研製出一種名叫通氣管的裝置,使潛艇能在潛望鏡深度行駛時,就能為蓄電池組充電,從而無須浮出水面。

這種通氣管裝置,露出水面部分的只有一米來高,在雷達螢幕上的回波訊號相當小。

這樣一來,無疑大大減少了潛艇被飛機發現的機率,但是,由於法國的鐵路遭到了盟國飛機連續不斷的轟炸,許多用來改裝通氣管的配件無法運到比斯開灣的德國潛艇基地。

因此,當鄧尼茲下令組建“農夫”艇群的時候,49艘潛艇中只有9艘裝上了通氣管。

6月10日,克朗克接到報告時,只有6艘潛艇,勉強進入了英吉利海峽西口,越過了兩個反潛大隊和4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一道防線。

這6艘潛艇編號是U-621號、U-764號、U-953號、U-275號、U-269號和U-441號潛艇。其中,除U-441號潛艇外,其餘5艘潛艇全部裝有通氣管。

有鑑於此,克朗克才在12日下達了裝有通氣管的潛艇繼續出擊,其餘潛艇一律返航的命令。

空中交鋒:第二次世界大戰空戰揭密(14)比斯開灣空潛戰

德軍潛艇出發

U-441號潛艇奉命返航,其餘5艇繼續潛行,沿英吉利海峽緩緩東進,一連三天平安無事。

15日,潛艇來到拉阿格角附近,編號為U-764號潛艇首開殺戒,用魚雷攻擊了“布萊克伍德”號驅逐艦,使該艦身負重傷,在拖往波特蘭港途中沉沒,但U-764號潛艇隨即遭到盟軍反潛力量的猛烈回擊,只好帶傷潛伏水下,不敢越雷池半步。

這時,德軍U-269、U-953艇蓄電池能量耗盡,躲進了海峽群島根西島的聖彼得港(仍在德軍手中),U-275號潛艇時運不濟,隨後被飛機炸傷。

唯有圖克曼海軍中尉的U-621號潛艇,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破了“軟木塞”封鎖,闖過了水面艦艇的三道防線,在通往諾曼底登陸場的主要運輸線上,佔取了陣位,這是一個極其富饒的獵場,到處都有極好的攻擊目標。

在巴夫勒爾角,圖克曼擊沉了一艘坦克登陸艦,並朝兩艘美國戰列艦發射了魚雷,但是,魚雷沒有命中戰列艦,警戒艦隻聞警趕來,將圖克曼趕出了登陸場。

這時,又有5艘裝有通氣管的潛艇從挪威基地趕來,它們強行突破了由3艘護航航空母艦和6個反潛大隊組成的外層防護,殺氣騰騰地逼近了英吉利海峽。

15時,在蘭茲恩德角附近的海面上,U-767號潛艇擊沉了“穆尼”號驅逐艦。

不過,好景不長,3天后,丹克勒夫剛剛闖入海峽西口,進入盟軍兩個反潛大隊和4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一道防線,就被“哈夫洛克”號等3艘驅逐艦發現,很快就結果了U-767號潛艇,為“穆尼”號報了血海深仇。

餘下的4艇冒死前進,到6月的最後一週,都各顯其能,成功地溜進了英吉利海峽,他們的編號為U-971、U-191、U-988、U-984。

但是,它們同樣運氣不佳,除了1艘僥倖成功之外,其它3艘均被反潛兵力擊沉。

24日,1艘惠靈頓式飛機和兩艘驅逐艦密切配合,像屠殺羔羊似的只幾次攻擊,就幹掉了U-971號潛艇。

25日,在波特蘭海岬附近,“阿弗萊克”號和“鮑爾弗”號一頓猛揍,便使U-191號潛艇命歸黃泉。在同一水域,第一批突入海峽的U-269號潛艇在隱藏了十餘天之後,也遭到了“比克頓”號驅逐艦的致命打擊。

空中交鋒:第二次世界大戰空戰揭密(14)比斯開灣空潛戰

盟軍反潛機向德軍潛艇投擲深水炸彈

29日夜晚,1架解放者式飛機的利式探照燈罩住了U-988號潛艇露出水面的通氣管,在進行深水炸彈攻擊之後,飛機召來了就在附近巡邏的4艘反潛艦隻,於次日晨擊沉了潛艇。

僥倖進入登陸區的是U-984號潛艇,為它的同夥報了一箭之仇。

29日,它朝正在透過塞爾西角的4艘商船連續發射魚雷,且全部命中目標,3艘商船當即沉沒,一艘踉踉蹌蹌勉強駛進了登陸灘頭的人工港。

U-621號和U-984號潛艇的成功,給徹底潰敗的“農夫”艇群帶來了一線生機,鄧尼茲和克朗克抓住不放,決計作垂死掙扎。

他們又派出一艘艘裝有通氣管的潛艇,繼續突擊英吉利海峽,但是,在岸基航空兵第19大隊和水面反潛艦隻強有力的打擊下,它們的反擊成效甚微。

從6月底到8月底,鄧尼茲動用了30艘裝有通氣管的潛艇,在付出了20艘的重大代價之後,只取得了擊沉5艘護航艦隻、12艘商船、4艘登陸艦、擊傷1艘護航艦隻、5艘商船和1艘登陸艦的戰果。

這和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數以千計的艦船相比,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

由於享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盟軍登陸一帆風順,不僅奪取了橋頭堡,而且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向縱深推進。

6月18日,美國陸軍第1軍楔入科坦丁半島,7月1日奪取瑟堡;第21集團軍群以銳不可當之勢,於7月9日攻下岡城。

在盟軍一鼓作氣向法國中部挺進的時候,一支部隊乘勢奪取了佈列塔半島的雷恩城,8月4日,盟軍在阿弗朗什突破德軍防線,逼向了大西洋海岸的各海軍基地。

在貝爾瑙營地,鄧尼茲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他已無法向布勒斯特、洛里昂、聖納澤爾和拉帕拉斯運送彈藥、燃油和潛艇備件了,這些基地已成了名副其實的陸上孤島。

8月24日~26日,在比斯開灣窮兇極惡多年之後,他下令德國潛艇鑽出陰暗的洞庫,繞過愛爾蘭島和蘇格蘭島,向挪威海岸全線撤退。

比斯開灣空潛大戰,使希特勒最後一點血本,輸得精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