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古代皇帝有什麼怪癖,為何非要用太監伺候自己,而不用宮女?

2022-10-13由 大山講故事 發表于 歷史

我們看歷史書或者文藝作品時,對“太監”這一群體已經不陌生了,可是大多數人對他們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太監是怎麼來的?太監都要做什麼?這些問題一般人其實並不清楚,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走近太監,瞭解他們的歷史。

有的時候,我們會把太監和宦官混為一談,可是在清朝以前,兩者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宦官雖然也是古代皇家的奴僕,可並不全是閹人。正如秦朝時候的嫪毐,他是宦官,卻從未淨身。而宦官全為閹人,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

在古代,成為宦官和太監很可能是犯了嚴重的罪罰,才會被施以宮刑。最早的宮刑在商朝便有記載,當時的甲骨文中曾出現“凸刀”二字,意思就是將人閹割,不過那時候卻沒有將閹人作為宮中奴僕的記載。

歷史中最早記錄使用閹人做皇家奴僕是在周朝,《周禮》中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只不過這樣的人並不多,他們在宮中主要負責一些雜活。是在大一統時期,建立了封建王朝,王權思想加強,才會出現越來越多太監宦官。

到了漢朝,宦官主要被稱為內侍和常侍,本是普通的官職。可是後來,皇帝為了平衡外戚的勢力,於是重用宦官,就發生了東漢時期的十常侍亂政。

“太監”這一稱呼最準確是出現在唐朝,同樣也是官名。唐高宗時期,掌管皇帝生活事務的殿中省被改為中御府,本來的太監、少監就用宦官擔任。唐朝時還有一個官職叫大監,而中御府的大監就變成了太監,任職的人有過高力士、李甫國等。

到了唐中後期,這些宦官專權十分嚴重,權力極大,甚至對皇權造成了威脅。宋朝時也有內侍省,同樣由宦官主管。元朝和唐宋的情況也基本一致。

而到了明朝,出現了內廷,內廷中有十二監,主官和地位較高的內監都能被稱為太監。明朝仍有宦官,但宦官不一定是太監,只有高階的宦官才是太監。

所以明朝的宦官專權也非常嚴重,甚至開始出現了大太監,著名的有劉瑾、魏忠賢等。只是他們的權力並不能凌駕於皇權至上,皇帝想除掉他們還是可以除的,就如崇禎剛上位時就除掉了魏忠賢一等閹黨。

在清朝,雖然也有宦官,但一般已經等同於太監。清朝也有大太監,但從來沒有亂政,那是因為清朝對太監的管理非常嚴格。而清朝滅亡以後,太監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應該也有不少人有過疑惑,不說後宮三千,皇帝身邊也不少宮女,為什麼喜歡用臭烘烘的、怪里怪氣的太監為自己做事、服侍自己呢?那是因為有些事情還是“男兒身”的太監去做比較方便,宮女雖然也要幹髒活累活,但如果說到要做體力勞動,宮女的身體始終比較羸弱。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就算是平民百姓的公子也可能會搭上自己家的小婢女,更何況是擁有皇家血統的皇帝。所以為了保證皇子公主的血統純正,一般會安排太監服侍皇帝。而且宮女要是長得太好看,還會分日理萬機的皇帝的心,這可是會影響國家大事的。

再者說,有的太監是受過訓練的,所以還可以充當皇帝的貼身保鏢。有時候還能派到前方當監軍,指揮打仗。並且太監如果能做到皇帝的心腹,有一定的勢力,還可以與其他宮廷勢力抗衡。

雖然有部分太監做過多少喪盡天良的事,但也是因為悲慘身世扭曲了他們的心理。在皇家大院裡,他們也不被當作正常人看待,大多數到晚年仍然十分淒涼。可以說,太監是古代社會里一種可憐的畸形產物,從來就沒有平凡的一生可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