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2021-12-26由 歷史其實挺有趣 發表于 歷史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劉辯)

漢靈帝很不喜歡自己的兒子

劉辯

,因為他是皇后何氏生的。

又因為何皇后是靠著母憑子貴上位的,最開始的出身只不過是個負責亭臺灑掃的宮女。

堂堂帝王,後宮佳麗三千,個個出身名流,皇帝卻偏偏和一個身份卑微的宮女誕育了子嗣。

要麼是宮女太迷人,要麼是皇帝不檢點。

在很多人的心裡,皇帝是萬乘之尊,天下之主,皇帝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其實不然,整個東都洛陽,皇帝其實是最要守規矩的人。

朝服穿什麼,上朝說什麼,午餐吃什麼,晚上到哪位妃嬪的寢宮就寢,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皇位之上的帝王,他的言行舉止都會被無限放大,任何有悖常理的行為都會引起全天下的軒然大波。

譬如皇帝和不知名的宮女竟然有了不正當的男女關係,難免被人貽笑大方,指責皇帝不檢點。

反正不管怎麼說,這件事對漢靈帝劉宏來說是個黑歷史。

皇帝矚意的皇位繼承人另有其人,是美人(漢朝後宮的一種位份)王氏生的兒子,劉協。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劉協)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病重,已經到了旦夕將死,隨時隨地就要領便當的地步。

皇帝臨死之前,找來了自己最信任的宦官,上軍校尉蹇碩。

皇帝託孤找宦官,這事兒倒是很新鮮,但對漢靈帝來說,卻已經是無奈之舉。

縱觀東漢政壇,皇權一落千丈,皇帝從原來的香餑餑變成了現在的人見人嫌,劉宏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何宮女變成了何皇后,外戚勢力做強做大,已經到了目中無帝王,當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的地步。

而朝堂上計程車大夫們雖然忠君愛國,但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除了一張整天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嘴之外,什麼也幫不上皇帝。

病榻上的靈帝長吁短嘆,鬱悶不已。

誰能活一萬歲呢?

活那麼久又有什麼意義呢?

還不是萬般過眼雲煙皆成空?還不是事到臨頭一個信任的人都沒有?

現在,皇帝勉強能依靠的人只有多年侍奉他,和他朝夕相處的宦官了。

他找來蹇碩,直截了當的囑咐了後事:

皇帝希望,自己死後,蹇碩可以擁立自己的兒子劉協當皇帝。

交代完後事,皇帝眼睛一閉,腿一蹬,駕崩了。

雖然漢靈帝劉宏並非這篇文章的主角,但我還是要為他留下一句評語:

少年嬉戲,中年玩樂,東漢在他的手裡,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人到晚年,不思進取,負面悲觀,終其一生活在自責和悔恨中。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漢靈帝 劉宏)

他不是一個好皇帝,更不是一個好人。

皇帝死了,留下了身負皇命的蹇碩。

這個被臨終託孤的小宦官能幫先皇把事兒辦好嗎?

實事求是地說,很難。

皇帝一死,朝政大權迅速傾斜到了何氏外戚的手裡。

何皇后坐鎮中宮,朝政大事不便干預,但在確立皇帝繼承人的問題上卻一點都不會退步。

作為皇后,她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皇位繼承的結果,而作為母親,她也必須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劉辯成為新的帝王。

何太后有名望,但並沒有實權,想要擁戴

劉辯

,她必須依靠自己的哥哥——在朝中掌握絕對權力的大將軍何進。

而蹇碩想要遵從先帝的遺願,冊立劉協當皇帝,就必須先把何進解決掉。

何進一天不死,就斷然不會讓劉協成為皇帝。

蹇碩和何進的矛盾一觸即發,但結果也顯而易見。

所謂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沒等蹇碩先動手,何進一個回馬槍,直接把蹇碩給弄死了。

蹇碩一死,大事已定。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蹇碩 形象)

公元189年,在何氏外戚的擁立下,

劉辯

登基為帝,史稱漢少帝。

而他那競爭皇位失敗的弟弟似乎待遇也還不錯,被封為渤海王,同樣坐擁榮華富貴。

彼時的劉協不知道,當一個王爵並非他命運的終點,在未來,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故事到這裡,我要給各位讀者交代一下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

東漢從靈帝時期就開始走下坡路,中原大地上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皇帝沒有實權,而擁有決策權的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忙著爭搶權力,根本沒有時間處理農民起義。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黃巾起義)

但各地的農民起義進行的如火如荼,大有星火燎原,做強做大,和朝廷分庭抗禮的架勢,於是東漢朝廷臨時決定,把權力下放到各個州郡的軍事長官手裡,讓他們暫時先替朝廷處理一下叛亂。

地方長官的募兵數量、武裝防衛在以前是有定額限制的。

朝廷讓你招十個兵,你招十一個就算是違反規定,搞不好就要拉去砍頭。

朝廷讓你鍛造十副刀劍,你偏偏鍛造了十一把,那很有可能第二天你就要被押解到京城去吃牢飯。

封建帝制時代,限制地方勢力的發展很有必要,因為一旦當地的武裝力量過大,就極容易對朝廷造成威脅。

但現在情況危急,朝廷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紛紛解除限制,要求各地軍事長官廣泛募兵,大量鍛造兵器,自行組織力量對抗農民起義軍。

這樣一來,農民起義倒是剿滅了,但地方的軍事長官們卻在這一期間大撈特撈,瘋狂發展自己的勢力。

村鎮募兵過萬,州郡募兵過十萬,地方官搖身一變,成了割據一方的軍閥。

權力給出去容易,但要回來可就難了。

擁兵自重的軍閥不再聽從朝廷指揮,東漢朝廷混到了今天,只剩下四個字:

名存實亡。

雖然東漢朝廷已經快混到頭了,但何氏外戚和宦官勢力仍然為了爭搶權力而打得頭破血流。

何氏外戚以大將軍何進為首,而宦官陣營中也有兩位狠角色,張讓和段圭。

何進想要徹底誅滅宦官勢力,而宦官勢力看何進也不順眼,想要把何進擠出東漢政壇。

矛盾又爆發了。

久經權力鬥爭的何進當然知道先下手為強的道理,但這一次宦官們顯然比何進還快,還沒等何進反應過來,張讓和段圭就在背後捅刀子,直接把何進殺死在了皇宮中。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宦官們想法不錯,但殺了何進之後很快就出了問題。

什麼問題呢?

何進雖然死了,但他官拜大將軍,手底下馬仔小弟可是養了一大堆。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何進)

這幫人跟何進同志的關係未必很好,但長官死了,肯定是要報仇的。

打著給何進報仇的名號,一夥人抄起傢伙就衝進了皇宮,打算找宦官算賬。

宦官同志背後陰人、捅刀子很有一套,這大概跟他們的職業和性格有關,但如果面對面對抗,一定不是何進這幫小弟的對手。

但他們也不傻,坐以待斃肯定是不行的,乾脆腳底抹油,帶著皇帝和改封陳留王的劉協逃跑了。

從後世的視角來看,這無疑是一場沒有意義且註定徒勞的逃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跑?

又能跑到哪裡去呢?

屋漏偏逢連夜雨,何進的這幫小弟們在身後窮追不捨,東都洛陽城外,浩浩蕩蕩又來了一隊人馬。

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董卓同志。

董卓,字仲穎,隴西人,幷州刺史,外地軍閥。

大軍閥實力雄厚,但通常只是鎮守一方,沒有朝廷的命令,是絕對不能隨意離開駐地,更不能帶著部隊往京城跑。

京畿各營本來就沒有多少兵力,你帶著一堆士兵跑過來,萬一想要造反怎麼辦?

所以按規矩來說,董卓同志是絕無可能帶兵來京城的。

但他偏偏來了,不僅來了,而且來的大搖大擺,不慌不亂。

原因很簡單,不是董卓自己要來,而是別人請他來的。

請他來的人,正是早已經領了便當的大將軍何進。

何進請董卓來當然不是吃飯喝酒,而是請他來對付宦官勢力。

現在董卓來了,何進卻早就涼了。

董卓一來,拳打外戚勢力,腳踢宦官集團,一頓暴力操作,把群魔亂舞的東漢朝廷一頓收拾,大家終於都安靜了下來。

沒辦法,董卓是帶著部隊來的,不服不行,不服就要捱打。

朝野重歸平靜,大家也不吵了,也不鬧了,外戚勢力也消停了,宦官勢力也覆滅了,一切似乎重歸平靜。

按理說董卓同志完成工作,也該回家了。

但,請神容易送神難。

都這種情況了,只要留下就能控制朝政,當上權臣,傻子才走呢。

董卓當然不是傻子,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狠人。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董卓)

現在來看,何進找董卓幫忙實在不是什麼好辦法,非但不是什麼好辦法,簡直可以說是引狼入室。

那當年何進要請董卓進京時,沒有人反對嗎?

大部人都沒反對,但有一個人認為不妥,這個人的名字我們也很熟悉。

他叫做曹操。

董卓自封司空,接手了京師軍防,挾持天子,操控眾臣,正式成為了東漢王朝權傾朝野的人物。

控制朝政,接下來就是廢立君王。

現在的皇帝

劉辯

是外戚擁戴的,一來和自己沒有感情基礎,二來沒辦法很好地跟自己合作。

想要徹底把東漢王朝的命脈捏在手裡,必須自己立個傀儡皇帝。

漢少帝

劉辯

的皇位終於坐到頭了。

皇帝要下臺,皇帝要被廢黜,這似乎是無限傷感的事情。

但作為作者,我實在是替他開心。

這位皇帝出生在東漢最糟糕的年代裡,被外戚控制,被宦官掌控,被東漢朝堂上的各種勢力反覆利用。

顛沛流離的做帝王,膽戰心驚的做皇帝。

他不僅失去了作為一個帝王應該有的生活,更失去了作為帝王應該有的尊嚴。

而沒有尊嚴地活著,在某些時候,比死了還要難受。

他是皇帝,但他也是全天下最可憐的人。

既然如此,對劉辯來說,走下皇位,無疑是一種解脫。

漢少帝劉辯:一個十分標準的末代皇帝,一段異常悽苦的風雨人生

(戰火連天的東漢末年)

這位皇帝被廢黜於公元198年,次年,被董卓毒殺,享年十八歲。

劉辯

死了,他死得悲慘,但卻停留在了一個少年最美好的年紀。

多年前,他曾經在陰雲密佈的皇宮中加冕,而現在,他孤寂的死去,成為了壓垮東漢王朝的第一根稻草。

東漢,迎接你最後的時光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