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2022-09-21由 單讀Reading 發表于 歷史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一位女士乘坐高鐵時來了月經,但高鐵上買不到衛生巾,最後乘務員幫她找到了一張。於是女士在網上提出希望高鐵可以售賣衛生巾,讓所有女性都能避免碰到和她一樣的尷尬情況。

但是這一需求以“衛生巾是私人物品”為由被拒絕了。在網路上激烈的討論中,同樣反對的人說沒辦法接受高鐵的推車上衛生巾和食品放在一起,有人說這種情況是小機率的、沒必要搞特殊,女性應該自備,甚至還有人搞不清楚月經、衛生巾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次討論中,女性的困窘和衛生巾的上不了“大雅之堂”,將月經禁忌和其後不平等的性別文化,赤裸裸地展現了出來。月經(和月經用品)被認為是不能讓別人知曉的,具備這項生理特徵的女性也是被貶低的。

因此,今天單讀想分享 8 本書,揭開月經禁忌的神秘面紗,看到這種文化加諸女性的枷鎖。如果說古人對月經的汙名化來自無知,我們想為現代社會仍然對這一自然生理現象諱莫如深、女性的需求被理所當然地忽視找到答案。

01

《馬坡林舍的女孩》

月經初潮:嚇都嚇煞,怕難為情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馬坡林舍的女孩》是對 11 位浙江林業廳職工女兒的口述訪談實錄,受訪者多出生於 60 年代前後,學者記錄了共和國曆史變遷下女性的生活史和生命史。下面的對話來自其中一位受訪者的訪談實錄,她講述了自己在沒有性教育的年代,因為無知而對月經初潮產生的恐懼和羞恥感。

問:你月經初潮大致是幾歲?當時你怎麼辦?感覺如何?

答:偶 15 歲剛剛讀初中噶辰光碰到月經初潮,嚇都嚇煞,出了噶許多血,以為自家快要死掉的嘞。

問:來月經後,有關月經及處理知識你是如何知道的?誰給你製作或購買相關物品?

答:那個辰光,偶媽媽不來杭州來蕭棉工作,一個禮拜回屋裡一趟的。則來月經以後麼,是偶姐姐把她自己用的衛生帶把偶用,一開始,偶佗過來是介個套用都不曉得啦,以為是像穿揹帶褲嘎套穿了肩膀高頭的,因為帶兒太短穿不上去麼,把偶姐姐罵都罵煞。她說偶介個套會嘎木的,是繫了腰高頭的啦,介個套往肩膀高頭掛上去,則啥啦!弄得偶是難為情都難為情煞。

問:你什麼時候,如何知道自己成大人了?當時感覺如何?

答:那辰光不曉得啥個叫作大人,月經來的第二天才子曉得,糾個是每個女伢兒正常的生理狀況。

問:你來月經時,家人和鄰居們是如何看待你的?與平時有沒有不同?為什麼?

答:沒啥個不同。因為來初潮第二天,學校就組織偶們去大觀山果園學農勞動去的,一個禮拜以後,媽媽從蕭山回來,姐姐告訴她糾個事情,媽媽還特意趕到大觀山果園偶們勞動嘎地方來看偶嘞,茂不放心偶。偶麼怕難為情呶,想想全班同學都要曉得偶來月經了,就不去理偶媽媽,噶卯想想真當是太不懂事了。媽媽“千里迢迢”來看偶、關心偶,偶理都不理她。

問:那時家人和鄰居是如何看待月經的?

答:記得偶們一道的朋友,最早是郭韻來月經,偶們啊要嘲笑她。

問:你當時對來月經和以後的月經經歷有何感受?為什麼?

答:當時來月經,心裡還是比較高興的,因為,偶小辰光身體茂差嘞、茂弱嘞,有人叫偶僵歪佬的,偶自家呢心裡啊有點兒陰影的,專門覺得自己長不起來了,茂擔心事嘞。聽大人說,來月經麼就是做大人的,覺得自己還是會佗(大)起來的,以後就背得是僵歪佬的。所以,偶心裡啊是暗暗叫高興的。

問:說一件你印象最深的當時有關月經的事。

答:偶月經沒來之前專門會胸部脹痛的,而且還可以摸到硬塊,每次噶種狀況一出現,偶就會偷偷叫回到屋裡衝個熱水袋,死命燙胸部,就是夏天啊一樣的,心裡是茂慌、茂慌嘞,覺得自己是不是生佗毛病的?是不是生癌了?為什麼會有腫塊?又不敢問大人,只是心裡頭發慌。月經來噶辰光麼腰啊茂酸、茂酸,去廁所裡一趟麼看看都是嘎血,又嚇煞的,趕緊回來躲到棉被洞裡困了休息,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了,腰痠又雜血,一定是要死了,真當真當茂慌(害怕)。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紀錄片《月事革命》

02

《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

現代社會仍然如此,只能被視為冥頑不靈和愚昧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李銀河的《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寫於 20 年前,訪談了不同年齡、職業、教育程度的中國女性。她發現,極少女性面對月經初潮持肯定的正面的感覺,雖然現代社會大家不再相信汙名化月經的假說,但是厭惡、恐懼的情緒仍然影響著當代女性。

為什麼我們會對一個正常的,甚至代表身體成長的生理現象感到厭惡、恐懼、羞恥,而不是欣喜呢?李銀河分析說,一是因為婦女地位低下,二是因為力圖掩飾女性第二性徵的禁慾主義。

女孩月經初潮時感覺是很不相同的,這些感覺可以被概括為以下幾種:一、由對此一無所知而引起的恐懼感;二、由對此事的負面看法而導致的羞恥感、厭惡感甚至自卑感;三、視為平常事。但調查發現,極少有人對這件事持有肯定的正面的感覺,比如,由於期待成為成熟女性而引起的欣喜感覺,由於對這件事的正面看法而引起的自豪感等等。

一、事先對月經來潮一無所知

調查物件中有不少人在事前對月經來潮一無所知。這和她們進入青春期時的時代氣氛有關,也與同齡人(姐妹、同學、朋友)之間傳播這類資訊的方式有關。調查表明,事先的一無所知往往會使女性對自己的這個生理特徵產生恐懼或厭惡一類的負面看法。

……

二、事先對月經來潮略有所知

事先對這一生理現象有所瞭解的女孩恐懼感較少,但仍有不少人有厭惡感:“我是 14 歲來的月經,來之前就知道了,知道是女孩子都要有的,但我還是很緊張。我特別不希望有這種事,覺得很髒,很麻煩,很痛苦,每次一來就腰疼、肚子疼。”

……

總的看來,月經來潮是女性人生的一個重大事件,是促使女性意識到自己與男性具有性別差異的一個重要關頭。從我訪問到的女性的經歷與感覺來看,儘管許多人能夠從一開始或隨年齡增長把它看作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的確有不少人在月經初潮時由於無知而產生恐懼感,或受周圍人們看法的影響,對女性特有的這一生理現象產生不潔、厭惡一類的負面感覺。

這種情況並不是中國獨有的,不僅許多欠發達國家中有類似的情況或對月經更嚴厲的負面看法和風俗習慣,就連我們心目中最開放、文明程度最高的歐洲在中世紀時也是這樣的。……實際上,這種對月經的負面看法還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人們雖然不再相信這些假說,但對月經的恐懼感至今仍在影響著人們對經期婦女的看法。

……

對於月經來潮這一無害的生理現象,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誤解、恐懼甚至是厭惡?原因首先來自無知,人類的先祖對於不可解釋的生理現象產生誤解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對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抱有恐懼感和厭惡感就只能被視為冥頑不靈和愚昧了;其次,對月經來潮的負面評價反映出婦女地位的低下——由於婦女的地位低下,所以她的某種生理現象會令人厭惡;最後,對月經來潮的恐懼感和厭惡感反映出一種禁慾主義的心理傾向,因為它是小女孩開始向成熟女性轉變的訊號,對它的厭惡表明一種希望停留在女孩階段、不願成為女人的心理。這種心理產生於不希望彰顯而力圖掩飾女性第二性徵的社會氛圍中,而這種社會氛圍正是禁慾主義文化中所特有的。

#FormatImgID_5#

紀錄片《#女敗女戰》

03

《女性主義有什麼用》

女孩們正因為“月經貧困”無法去上學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女性主義有什麼用》這本書提出了 40 個和女性息息相關的問題,涵蓋政治參與、婚戀、家庭、職場等等。在與身體相關的章節中,作者說明了女性的身體特徵在西方文化裡遭到的貶抑,子宮和月經同汙穢、退化、歇斯底里等負面詞彙聯絡在一起。

一方面月經是禁忌,女性得用衛生產品以防止他人知道自己行經,另一方面卻是衛生產品不菲的價格——文中還提到了“月經貧困”,世界各國都有女孩正因為買不起好的衛生產品、又羞於讓經血滲出而沒辦法上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印度和肯亞兩國政府已經讓學校提供免費的月經用品。

縱觀歷史,女性的身體對屬於任何國家和信仰的男性來說,都構成了問題。它反映了一種矛盾,即女性既被視為非常強大的存在,又被視為非常軟弱的存在;既被視為非常誘人,又被視為非常令人噁心。這一點在當今每個國家仍然存在的有關月經的禁忌中尤為明顯。《聖經·利未記》第 15 章告訴我們:“女人行經,必汙穢七天……凡摸她床的,必不潔淨到晚上,並要洗衣服,用水洗澡。”公元 73 年出現的第一部拉丁文百科全書宣稱,如果接觸到經血,“新酒會變酸,作物會枯萎,嫁接作物會死去,花園裡的種子會乾枯,樹上的果實會脫落,兵刃會變鈍,象牙的光澤會變暗,蜂群會消亡,甚至青銅和鐵會立刻被鏽蝕”。等一下,女人們可能在喊,沒那麼糟!月經怎麼會如此強烈地抓住男性的想象力?

在女性主義文字《詛咒:月經的文化史》(1976)中,社會學家珍妮絲·德萊尼(Janice Delaney)、瑪麗·簡·盧普頓(Mary Jane Lupton)和艾米麗·託斯(Emily Toth)探討了有關月經的禁忌。她們發現,“西方科學之父”亞里士多德曾宣稱:男性在生殖中的作用是提供“活性物質”(精子),而女性的作用是被動接受,因而他確信男性更優越。女性在性生活中似乎不會產生任何東西,所以人們認為精液是一種活性的、有生產力的物質。另一方面,女性的經血則與流產和缺乏生命力聯絡起來,因此被認為是“退化的”,意味著一種走向死亡的被動性。(這可能是那些頑固神話的一大源泉:“男人是積極且富有生產力的,而女人則是被動的,什麼都不做。”)

接著,子宮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被看作是導致女性軟弱無能的原因。波斯醫生和哲學家伊本·西納曾說:“子宮是女性的弱點。”到 18 世紀,英國醫生約翰·弗裡德把經血和歇斯底里症聯絡到一起。他的推理表明,如果男人流那麼多血,他們也會“歇斯底里”。一種新的觀念由此出現:女性的出血傾向不僅

是導致軟弱的原因,也是導致精神紊亂的原因。女人由於她們的身體,自然是歇斯底里的(這個觀點

一直傳到弗洛伊德,促成精神分析學科的建立)。

在男性關於女性生殖器官的理論的長期影響下,許多女性開始信以為真。也許,經血不會導致水果從樹上掉下來,但這仍然是嚴格的禁忌話題,即使在女性之間也不應該談論。世界各地反“月經貧困”的運動人士認為,有關月經的禁忌正在使女孩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女孩因為買不起價格不菲的衛生用品,往往無法上學,她們不得不用破布、報紙和塑膠袋來對付經血,以防經血滲入衣服。2017 年,世界各國都有女孩面臨著這種情況,只有印度和肯亞的女孩除外,因為這兩國的政府開始透過由學校提供免費月經用品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在其他地方,這一問題被“優雅”地忽略了。買不起衛生用品的女孩因為經期“曠課”和長期無法取得學業進步而受到懲罰。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紀錄片《月事革命》

04

《厭女》

“好好收拾衛生用品,千萬別讓爸爸哥哥弟弟們看見”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上野千鶴子的經典作品《厭女》向大眾揭示了早已潛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物體的重力一般,因為太理所當然而使人幾乎意識不到”的厭女症。厭女不僅表現為男人身上的“女性蔑視”,還有女人身上的“自我厭惡”。“月經羞恥”的經久不衰,不僅來自男性對女性的貶低、排斥,還因為母親在女兒心中根植的自我厭惡而鞏固。女孩接收到“衛生巾是私人物品,不能讓別人看見”的資訊,首先來自母親的告誡。

女人的厭女症從母親處學來。母親透過厭惡女兒的“女人味”而在女兒心中根植自我厭惡的意識,女兒則透過目睹母親的不滿足、不如意而輕蔑母親。當少女迎來初潮並告訴母親時,如果母親用一種彷彿看到穢物的語氣回答“你終於也成了女人了”,這會讓很多少女受傷吧;要是女兒被母親告誡“好好收拾衛生用品,千萬別讓爸爸哥哥弟弟們看見”,這會讓少女不但不能為自己身體的變化而喜悅,反倒懷有一種必須對他人隱藏的羞恥感吧。

同時,孩子們也看到,在孩子的人生中作為最初的絕對權力者登場的母親,卻伺候並被控制於更為強有力的權力者。

母親的不如意,與自己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力感混為一體。母親一邊詛咒自己的人生,一邊又將同樣的人生強加給女兒,引來女兒的憎惡。女兒一邊視母親為“不想成為那樣的人”的反面教師,但同時也知道要想解除母親的束縛必須藉助他人(男人)之力,對這種只能委身他人的人生深感無力。而且,她還預感到,自己委身的那個男人,或許與不合理地支配母親的父親一模一樣,為此而恐懼不安。

徒勞地看不到出口的無盡迴圈。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電影《印度合夥人》

05

《看不見的女性》

所謂的平等,實際上偏向男性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只有女性需要衛生巾,而且只有在乘坐高鐵時來月經且沒有自備衛生巾的女性才需要衛生巾,所以這是個小機率的需求,不應該被滿足。男性網友在反對高鐵售賣衛生巾時,將女性對衛生巾的需求同“特殊”疾病的用藥需求作類比,強調女性這一訴求的非日常性、非必要性。但這只是男性(也許是部分)眼中的合理,所有人需要的東西才是必需品,而這裡的所有人等同於健康的成年男性。

《看不見的女性》這本書中,揭示了許多形式平等背後的不平等,作者讓我們看到,習以為常的社會,都是怎樣以男性需求來運作,而女性的需求不被看見。比如相等的男女公廁面積看不見女性的生理特徵、育兒需求等,實際上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在性別文化更先進的英美,也有免費提供的物資中缺了經期用品的情況,因為看不見女性缺少經期用品要面臨的患病風險和行動受限。而這次爭論中要求的,還只是售賣。

然而,區分性別的物資供應不僅關乎安全,還關乎健康。在英國,無家可歸者收容所可以(而且確實)向國家醫療衛生系統索要免費的安全套,但不能索要免費的經期用品。因此,庇護所只能在碰巧有閒錢(不太可能)或者收到捐款的情況下,免費提供經期用品。2015 年,一個名為“經期無家可歸”的活動組織請求英國政府像提供安全套一樣提供經期用品。儘管在議會中提出了問題,但政府資金一直沒有到位,不過在 2017 年 3 月,該運動組織宣佈與衛生巾品牌 Bodyform 合作,到 2020 年捐贈 20 萬包衛生產品。美國的活動人士取得了更大的成功:2016 年,紐約市成為美國第一個在公立學校、無家可歸者收容所和懲戒所免費提供衛生棉條和衛生巾的城市。女性難民也未能倖免於一種全球性的、長期的忽視:女性會來月經。為這種基本需求提供的資金往往無法到位,其結果是婦女和年輕女孩可能多年無法獲得經期產品。即使是在確實提供了衛生用品的地方,它們傳統上也是“為分發給家庭而設計的,沒有根據每個家庭中經期女性的數量進行調整”。在設計分發方式時也常常沒有考慮到月經的文化禁忌:他們指望女效能夠從男性員工手中或者當著男性家庭成員的面索取月經產品;而且未提供適應不同文化的產品或處理方法。這種供應方面的差距影響了女性的健康和自由。一項研究發現,由於不得不使用不衛生的替代品(“破布、苔蘚、床墊碎片”),超過 50% 的女性“患有尿路感染,但往往得不到治療”。而且“由於對月經的羞恥感以及月經滲漏的風險”,女性的行動受到限制,無法“獲得食物、服務、資訊,與他人互動”。

縮小性別資料缺口並不能神奇地解決女性面臨的所有問題,無論她們是否流離失所。

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對社會進行大規模重組,並結束男性暴力。但是,認識到性別中立並不意味著性別平等這一事實,將是一個重要的開端。而且如果有了按性別分列的資料,人們肯定更難堅持認為,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大可徹底忽視女性的需求,因為所有證據都證明事實恰恰相反。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紀錄片《給老孃衝》

06

《應得的權利:男性特權如何傷害女性》

讓人重視、相信和理解女性的病痛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現代醫療也是以男性為中心發展的。《應得的權利》中講到,女性的疼痛描述不被醫生相信,女性在生理上可能比男性感覺到更多疼痛感,卻被歸結為心理原因,是在裝病。同樣的,女性因為月經隨時可能到來而產生不安感,在這次爭論中就會被認為是麻煩的、不能忍受的、沒有辦法照顧好自己的人。與此同時,女性的經痛問題沒有得到醫學重視,也是事實。

薩姆洛維茨和她的同事們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醫生不願意相信女患者描述的沒有明顯生理標記病症的疼痛,例如纖維肌痛(多見於女性)。總的來說,涉及這些病症時,“女性關於就醫經歷的敘述表明……在就醫過程中,要讓醫生重視、相信和理解自己的病痛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一般來說,“有疼痛症狀的女性會被視為歇斯底里、情緒化、愛抱怨,她們並不想改善身體狀況,只是裝病,想象並捏造疼痛症狀。其他研究顯示,有慢性疼痛症狀的女性……她們的疼痛被診斷為心理原因而不是生理原因”。相比之下,“男性被描述為有忍耐力,他們能忍痛,否認有疼痛感……不僅如此,男性還被描寫成善於自律、能控制情緒、不願求醫問藥、不願意談論自己的病痛”。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事實上有證據表明,在受到相同有害刺激的情況下,一般來說,女性可能比男性感覺到更多的疼痛感。但這並不涉及男性是否比女性更加堅忍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們是否只是更能“忍受”同等程度的疼痛。如果有充分的證據,那麼醫療服務提供者就有理由相信,如果一個男人說自己很痛,那麼他一定是真的很痛——或者說,確實是非常非常痛,遠遠超過他自己所描述的程度。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紀錄片《她在憤怒時最美》

07

《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所謂強者的特權,就是可以無須對弱者展開想象力”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父權社會中更容易掌握更多資源的男性,難以想象女性在權利上的匱乏。

上野

所謂強者的特權,就是可以無須對弱者展開想象力。由於權力關係不平衡,弱者會直接受到壓迫,因此不得不思考。弱者必須考慮強者,對強者展開想象力,但強者不需要對弱者展開想象力。所以,他們遇到一些事情,會表現得十分呆滯。比如自己的妻子在公司受到性別歧視,一些大叔會說“大家都這樣”,一旦女兒在找工作時受到歧視,就會大發雷霆。

田房

那究竟是怎麼回事?

上野

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妻子是外人,女兒是家人。女兒就像他的附屬品。直到自己的附屬品遇到了問題,男性才會有所意識,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情。到這裡還可以理解,可是那些人偏偏想象不到自己的女兒會成為其他男性毫無顧忌的性凝視物件,而他自己也可能對別人做過那種事。為什麼大叔就這麼遲鈍呢(怒)!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紀錄片《月事革命》

08

《女性與權力:一份宣言》

“一個公開發言的女人,就已經不是個女人”

#FormatImgID_16#

每次女性提出需求時,都會被要求閉嘴。一個歷來不掌握公共發言技能的女性,她的發言一定是充滿謬誤的、邏輯不通的、不顧全大局的,她一定是個潑辣的、事多的、別有居心或被人利用的女性。希望今天分享的這些內容,可以被不抱成見地傾聽。

然而,這一切的背後還有更多的東西。女性的“失語”並不僅僅反映著她們在古典世界裡總體上缺乏權利這一狀況:她們沒有投票權,法律上和經濟上都不能完全自主,等等。這隻構成“失語”的部分原因——既然古代的婦女無權擁有任何正式的政治籌碼,那麼她們在政治領域沒有什麼好說的,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我們這裡所討論的這種將女性與公共言說的隔絕是更加活躍積極的一種,有著更加豐富的意涵。這種隔絕對我們的傳統、我們的習俗和我們關於女性聲音的許多潛在預設造成的影響,也比我們所能意識到的要大得多。我的意思是,公開發言和實踐講演術這些,並不僅僅是古代女性沒有去做的事情:它們是專屬於男性的活動和技能,男性這一性別身份透過它們得到定義。就像我們在特拉馬庫斯的事例中看到的那樣,成為男性(或至少是成為精英男性)意味著對話語權的宣告。公共言說是男性身份的一個定義性特徵-如果不是唯一的定義性特徵的話。或者我們可以引用在羅馬廣為人知的一句口號,說一個標準的精英男性公民是一個 vir bonus dicendi peritus,即“擅於言辭的優秀的男子”。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公開發言的女人,按照定義,就已經不是個女人了。

加入 2022 單讀全年訂閱

打破更多枷鎖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被消失的衛生巾,被無視的女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