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靖難之役:一場叔叔與侄兒的戰爭,如何開始,如何結束?

2022-07-26由 狗狗推拿 發表于 歷史

洪武三年(1370)四月,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登基,為確保朱明王朝能夠千秋萬代地統治下去,他一方面加強君主專制統治,把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加強皇室自身的力量,其具體的辦法就是分封諸王。

靖難之役:一場叔叔與侄兒的戰爭,如何開始,如何結束?

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封為藩王,分駐北部邊境和全國各戰略要地,想透過他們來屏藩皇室。

可是他忘了一點,

當臣子的實力超過君主

,則臣則不臣,王之不王。

其時,鎮守北部邊疆的諸王已有很大的權勢,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燕王朱棣更握有“節制沿邊士馬”的重權。朱允炆對這些皇叔們憂心忡忡。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與燕王沆瀣一氣,於是決定先廢周王。時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其父謀反,於是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經過開封,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今昆明以西、大理以南)。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直接廢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 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

以上種種,建文帝以為準備妥當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卻沒有成功。事情已經敗露,圖窮匕見,皇親國戚們紛紛加入兩個不同的陣營,大戰一觸即發。

靖難之役:一場叔叔與侄兒的戰爭,如何開始,如何結束?

史稱

靖難之役,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靖難”的意思:“靖”指平息,掃平,清除。“靖難”代表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

朱棣以北平(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竟逐漸消滅了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靖難之役”是明朝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一次政權爭奪戰,不僅導致了明朝皇位歸屬的改變,也極大影響了此後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