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追隨大哥就發紅包,還是去你家裡發,就問你願不願意?

2022-03-30由 吾乃求索人 發表于 歷史

學過歷史的同學都知道,明朝朱棣派一個太監七次下西洋,很拉風,很豪橫,很……

不知道咋說了,直接看吧。

鄭和是誰?

鄭和,原姓馬,稱馬三保。是明朝宦官,就是太監。在跟朱棣參與靖難之役後,因有從龍之功,明成祖朱棣賜姓鄭,

為什麼下西洋?

明朝朱棣上位後,為了彰顯天朝大國的風範和實力,派鄭和下西洋,說白了,就是去顯擺國力收小弟的。

追隨大哥就發紅包,還是去你家裡發,就問你願不願意?

鄭和下西洋圖

為什麼讓鄭和去?

明成祖選定鄭和下西洋,是因為鄭和打仗很牛掰,而且懂軍事,並且在明成祖朱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朱棣上位後,特別重視也特別信任他,有出國交流的差事肯定是先想著自己人啊。

鄭和下西洋都到過哪裡?

鄭和七次下西洋,一次比一次遠,曾到過泰國、柬埔寨、印度、馬來西亞、東非麻林迪、占城、爪哇,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地,每次航行時間都長達兩年多。在第六次去往孟加拉時,中途遇強烈大風,幾乎要把船都掀翻,船上眾人求神保佑,之後就平靜了,第六次航行就此結束返程,回國第二年明成祖朱棣駕崩。

追隨大哥就發紅包,還是去你家裡發,就問你願不願意?

鄭和下西洋劇照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能走那麼遠?

鄭和下西洋需要一直在海上航行,不是幾天幾個月,一去就是兩年多,什麼樣的船能禁得住這樣長期的人航行呢?

原來在那個時期,人們已經對船進行了改造,提升了船的速度、安全,讓航行更快更安全也更持久:

1、在槳的基礎上加上了櫓。櫓其實就是槳的升級版,比槳寬大,是固定在船尾的,只有一葉,人們透過搖櫓改變船的方向,增加船的動力。

2、人們又在船上增加了舵葉,又把舵改造升級,平衡舵更輕鬆,開孔舵減少阻力,升降舵根據水位調節高度,輕鬆操作轉向。

3、帆的改進,帆是人們利用風力推動船前進。後來發現風大時會直接把帆摧毀,於是人們發明了硬帆,就相當於把一塊布用珠片一節一節的撐起來,這樣遇到大風時更抗造了。

追隨大哥就發紅包,還是去你家裡發,就問你願不願意?

硬帆

4、漏水的解決。以前的船,只要有一個小孔,全船都會遭殃,根本來不及補救水就滿了,船就沉了。後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把一艘船隔成好幾個互相不通的船艙,這樣,一個船艙漏水不會連累整船灌水,就有時間去修補漏洞,行駛安全係數又提高了一個層次。

5、除了以上幾點船的裝置的升級,還有一些輔助裝備也被開發運用在航海上,像指南針等。人們的造船技術也越來越先進,越來越……硬核,基於這些,才促成了明朝的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都做了什麼?

明成祖安排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很明確:發紅包,收小弟,不服那就打你。斯里蘭卡就有一個拎不清的國王,他以為你再牛掰的王朝,到了我的地盤那就得聽我的,他貪圖船上的貨物,又不想跟大明交好,試圖把鄭和騙進皇宮,再去圍攻貨船,但沒想到船隊會有那麼多人,貨物沒拿到,倒讓鄭和把國王一家連鍋端了。

追隨大哥就發紅包,還是去你家裡發,就問你願不願意?

鄭和圖

據記載,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船隊人數都是小三萬

。這代表什麼:我有人,我任性,大中華的皇帝就是可以這麼任性。

每次下西洋,鄭和都帶去大量的珍品寶物,卻不是賣的,那幹什麼?

當然是用來送人的,為了彰顯我泱泱大國的神威,走到哪裡都要看情況給人不用數量的珍寶,對方也會有回饋,但終歸抵不上航海所花費的真金白銀啊。

這就導致,明成祖朱棣死後,他的兒子繼位時國庫裡就沒錢了,他直接喊停了這燒錢的下西洋節目。直到十年後國庫又攢了一些銀子,才有了鄭和的第七次下西洋,鄭和也在這次航海的回程中,因勞累過度而去世。所以,

鄭和下西洋代表著中國航海的進步,但也耗盡了國庫的銀兩,可謂有利有弊。

如果那時候明成祖懂得用這些航海路線去出售一些中國的商品,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那是不是後面的皇帝就不用總是為了錢發愁了。大中國的皇帝,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卻也要為錢財發愁,想想那畫面,嗯,也是很治癒。

船的技術改革資料來源:《半小時漫畫中國史》

圖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