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一個西方節日就能讓中國年輕人如此自嗨?

2022-03-10由 小水滴文化 發表于 歷史

中國國門開啟以後,西方各種思想文化等湧進來,特別是文化影響特別大,今天是聖誕節,朋友圈微博QQ空間都是滿屏的聖誕樹聖誕老人~各種活動刷屏,有女朋友的男朋友要曬曬平安夜聖誕禮物,或者出去玩玩,男的你試下聖誕節不送禮物給對方?沒有女朋友男朋友的就上去感慨蹭個熱度,以證明自己還活著,或者就是要出去玩玩,商家也不閒著,各種優惠大促銷,聖誕老人給你發福利,連支付寶也出來蹭,而今年的冬至節在平安夜之前則顯得冷清許多,令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西方節日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巨大影響。

一個西方節日就能讓中國年輕人如此自嗨?

聖誕節只是一個西方傳統宗教節日

按照百度百科上面的來說是一個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是最初基督教徒的盛會。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古羅馬教會在君士坦丁時代(公元313年),就逐漸習慣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主的誕生。

越演越烈的聖誕商業文化,到底是商家推動了聖誕在中國的盛行還是中國年輕人自己自覺接受這個西方節日?

一個西方節日就能讓中國年輕人如此自嗨?

​聖誕節從一個傳統宗教文化節日逐漸演變為一個全球化的節日盛典,有自身強大的宗教文化基礎作支撐,當它向外傳播時與當地文化糅合迅速擴散,在宗教基礎上被打上各種烙印,商業、政治、娛樂、甚至世俗化。2008年後,經歷經濟危機過後的世界各國過得也沒有以前那麼好,希臘經濟危機,英國脫離歐盟,一向是世界頭號經濟大佬的美國也沒能緩過來,債務危機的餘波仍在盪漾,這個時候,中國頑強挺過來了,不但不倒退,甚至越挫越勇,經濟增長持續穩定,經濟發展的同時國民收入得到保障,消費力不斷提高。各種出國旅遊消費,特別是影響至今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消費文化影響下的聖誕節更是火熱,聖誕節70%的商品生產都是來源於中國,而這些商品最終很大一部分還是迴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2011年聖誕前後,眾多中國人紛湧至英國各大城市購物,英國國內所售奢侈品的近三分之一都被中國人買走。在這種令人乍舌的購買力引導之下,不少國家在聖誕節專門推出針對中國人的有消費優惠的旅遊計劃。而英國倫敦更是有不少商家在聖誕節前後,專門僱傭會說普通話的店員,幫助中國顧客選購商品。據統計,在2010年,中國內地遊客在英國消費總量超過10億英鎊,英國本國居民的奢侈品消費需求則不足中國遊客的一半。對於一個宗教文化基礎不濃厚的中國,這樣的購買力足以讓西方人咋舌(oh my god )中國人真有錢。

放眼國內,從聖誕節進入到中國至今,似乎是一路高歌猛進,西方文化如同一股龍捲風席捲整個中國。情人節我就不說了,說起來說不完,就說聖誕節,本來是西方傳統宗教節日,也是歐美國家的新年,應該是外國人最嗨的節日之一了,沒想到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年輕人卻自嗨起來了,平安夜送蘋果送玫瑰發紅包,買聖誕禮物帶聖誕帽子裝扮成聖誕老人~等等各種活動現象一大堆,商家更是提前促銷,許多商場活動中心早早就佈置好聖誕場景,活動大促買多少減多少,逐步演變成為一種商業文化影響下的中國年輕人的消費現象,聖誕節被過度開發商家本來就是最大的推動者,而年輕情侶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可以秀恩愛的機會,不出去玩玩似乎證明不了對方是愛自己的,要不你試試這一天不送禮物給對方?看看對方什麼反應。當然,年輕人喜歡娛樂一下無可厚非,但是過度了就不好了。

一個西方節日,不值得中國年輕人為此痴狂

一個西方節日就能讓中國年輕人如此自嗨?

​文化本來就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發展。西方文化進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凡也得有個度,本來是西方的一個傳統宗教節日結果搞得中國年輕人以為是自己過年的樣子那麼熱鬧,中國傳統文化節日被晾在一邊是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和重視,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樣值得我們去開發保護髮展,在外來文化進入我們的生活時候應該合理去對待吸收糅合再發展,博採眾長是是我們應該做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是我們的態度,一味地去迎合別人的東西丟了我們的自己的就不對了。不要“妖魔化”聖誕節,我們自己的節日其實更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