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南明抗清史靠農民起義軍一度收復半壁江山

2022-03-08由 歷史的齒輪 發表于 歷史

崇禎皇帝朱由檢殉國後,明朝宗室及遺留大臣多輾轉向南遁走。此時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大體據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張獻忠於八月成立的“大西”政權則據四川一帶,清朝政權則據有山海關外的現今中國東北地區,且控制蒙古民族諸部落,而明朝的殘餘勢力則據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南明抗清史靠農民起義軍一度收復半壁江山

南明小朝廷

明朝南渡後一些遺留的文臣武將決定傭立朱家皇室藩王建立政權意圖東山再起,此後便成立了弘光政權,但是不久清軍南下弘光帝在位僅一年即覆滅。南京失陷後,又有杭州的明朝藩王朱常淓、應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撫州的明朝藩王朱慈炲(1645年)、福州的明朝藩王朱聿鍵(1645-1646年)、紹興的明朝藩王朱以海(1645-1653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監國政權先後建立,其中唐王朱聿鍵受鄭芝龍等人在福州擁立,登基稱帝,改元隆武,是為明紹宗。

南明抗清史靠農民起義軍一度收復半壁江山

這時清朝再次宣佈剃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剃髮易服的抗清鬥爭,清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但南明內部嚴重的黨派鬥爭與地方勢力跋扈自雄,且隆武帝與魯王政權不但沒有利用這種有利形勢,發展抗清鬥爭,反而在自己之間為爭正統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為戰,所以當1646年清軍再度南下時,先後為清軍所各各擊滅。魯王在張煌言等保護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帶繼續抗清;隆武帝則被清軍俘殺,後來又成立了永曆政權。

南明抗清史靠農民起義軍一度收復半壁江山

農民軍的加入

正當南明政權一個接一個地覆亡,形勢萬分危急之際,大順農民軍餘部出現在抗清鬥爭最前線,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於1645年戰死於九宮山後,他的餘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永忠、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 (明朝)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1647年,郝搖旗部護衛逃來廣西的永曆帝居柳州,並出擊桂林。年底,大敗清軍於全州 (五代),進入湖南。次年,大順軍餘部又同何騰蛟、瞿式耜的部隊一起,在湖南連連取得勝利,幾乎收復了湖南全境。

南明抗清史靠農民起義軍一度收復半壁江山

這時,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再起,清江西提督金聲桓、清廣東提督李成棟 (明朝)、清廣西巡撫耿獻忠、清大同總兵姜鑲、清延安營參將王永強、清甘州副將米喇印先後反正迴歸明朝,清軍後方的抗清力量也發動了廣泛的攻勢。一時間,永曆政權名義控制的區域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還包括北方山西、陝西、甘肅三省一部以及東南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沿海島嶼,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一次抗清鬥爭的高潮。

南明抗清史靠農民起義軍一度收復半壁江山

但永曆政權內部依然還是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在湘潭、桂林的戰役中被俘殺,清軍重新佔領湖南、廣西;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了。不久,李過之子李來亨等農民軍將領率部脫離南明政府,轉移到巴東荊襄地區組成夔東十三家軍,獨立抗清。這支部隊一直堅持到1664年。

張獻忠殘部加入

張獻忠於1646年戰死後,以其義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人為主的大西軍殘部自1647年進佔雲南、貴州二省。1652年,南明永曆政權接受孫可望和李定國的建議聯合抗清建議,定都安龍。不久,以大西軍餘部為主體的南明軍對清軍展開了全面反擊。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復湖南大部;隨後南下廣西,取得桂林大捷,擊斃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復廣西全省;然後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陽大捷,擊斃清敬謹親王尼堪 (清朝宗室),天下震動。同時,劉文秀 (明朝)亦出擊四川,取得敘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復川南、川東。孫可望也親自率軍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南明抗清史靠農民起義軍一度收復半壁江山

鄭成功抗清

東南沿海的鄭成功等抗清軍隊也乘機發動攻勢,接連取得磁灶大捷、錢山大捷、小盈嶺大捷、江東橋大捷、崇武大捷、海澄戰役的一連串勝利,並接受了永曆封號。一時間,永曆政權名義控制的區域恢復到了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兩省大部,廣東、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二次抗清鬥爭的高潮。

本期南明抗清鬥爭史就到這裡喜歡的可以點點關注,接下來我會推出明朝最後的政權鄭式政權抗清的歷史故事。我是歷史的齒輪,咱們下期不見不散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