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讀書小記‖《1924》:希特勒如何成為“希特勒”

2022-03-04由 木眠與書 發表于 歷史

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視角看,阿道夫·希特勒無疑是那種影響歷史發展的人物。他改組並建立了納粹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建立集中營,屠殺了600多萬猶太人,以極端的民族主義影響了世界的格局。

然而,這個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的政治狂熱分子,本來並不是德國人,在一戰中他也僅僅是個默默無聞的傳令兵,是什麼樣的契機和條件讓他走上了政治家的道具,併成為一呼百應的納粹黨首領,這一直是令學者和大眾都非常感興趣的問題。

美國記者兼作家彼得·羅斯·蘭奇經過多方走訪收集資料,寫成了這部深度揭秘希特勒奪取政權的歷史細節的《1924:改變希特勒命運的一年》,為我們提供了希特勒在德國掌權之前的升遷軌跡,填補了官方正史的空白,對我們瞭解希特勒極端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幫助。

讀書小記‖《1924》:希特勒如何成為“希特勒”

這本《1924》,以對希特勒政治生涯有轉折意義的1924年為主體內容,串聯起希特勒在1923年發動的“啤酒館暴動”的前因後果,揭示出這場暴動的失敗對希特勒政治思想的明晰化與體系化的過程的重要作用,從某種角度上看,這本書可以看作是希特勒罪惡史的前史。

這部《1924:改變希特勒命運的一年》有一個特點,相比於一般的傳記作品,這本書的作者要處理的題材是一個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惡魔”的養成史資料,因此,在敘述過程中,作者不僅要以肯定的邏輯思維追蹤希特勒個人成長史,同時,又要以一個專家學者的視角,在敘述史實的過程中,及時對希特勒極端、狂熱的狹隘民族主義思想給揭示性的戳穿和批駁。這個過程中,作者的學識與態度展露無遺,體現了作為一個學者的歷史眼光與良知。

這部著作的正文分為十四章,依照事件發展的前後順序,又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到四章,講述了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以前德國混亂的政治局面和一觸即發的尖銳矛盾,以及希特勒個人的早年經歷。這個連高中文憑都沒有拿到的奧地利人,在一戰時還僅僅是個徒步傳令兵,然而在特殊的機緣下,希特勒發現了自己的演講才能,憑藉這種傑出的宣傳鼓動能力,他成為了政治團體的一員,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極端思想和政治野心。

第二部分包括第五章到第八章,講了“啤酒館暴動”的發生、失敗,以及對希特勒的審判。在這一部分,我們能更清晰具體地瞭解到德國當時的幾股政治勢力之間的激烈衝突,並且能夠看到希特勒在於其他政治集團的博弈過程中的狡詐和陰狠。這次暴動也首次體現出了希特勒思想之狂熱和激奮,已經預示了希特勒未來的政治生涯的走向。同時,希特勒令人咋舌的鼓動大眾的手段也在他的自我辯護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第三部分包括第九章到第十二章,為我們展現了法庭審判後,希特勒在獄中度過的六個月生活。在經過了自我辯護的勝利以後,希特勒顯然平靜了下來,把這六個月當成了自己“大展宏圖”的準備期。這一階段對於希特勒的整個政治生涯來說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在這期間,希特勒把自己透過駁雜閱讀收集到的例證整理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計劃的大框架中,美化打造自己的個人形象,最終創作出堪稱納粹“聖經”的自傳性作品《我的奮鬥》。這部書的創作不僅使得宣傳納粹思想擁有了有力工具,而且對希特勒個人來說,也使他的政治思想更為清晰化體系化,為他將來的政治活動準備好了行動指南。

最後兩章為第四部分,第十三章是作者對希特勒出獄後的處境的一個簡單交待,那是希特勒上臺前的一段蟄伏期,是暴風雨來臨前最後的平靜。接著,作者跳過了二戰,跳過了正史都會寫到的部分,直接在第十四章交待了希特勒的自傳作品《我的奮鬥》的流傳情況,以及納粹政黨要人的最後結局。

整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希特勒的崛起不全是歷史的偶然,它也有著特定的社會歷史基礎。希特勒抓住了群眾在國家政治方面有決定性作用這一個關鍵點,諳熟大眾心理,懂得投其所好,善用“廣告”效應,為自己的政治野心爭取到了一大批忠誠的擁護者。這種反思,為我們今天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忠告。

作者簡介:清水木眠,95後北方姑娘,文藝愛好者。一邊學習,一邊成長,很高興與你分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