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自溺症,升級版的自我墮落

2022-02-27由 筆跡女孩 發表于 歷史

最溫柔的陷阱,就是躺在舒適圈裡,還自豪的大喊:真爽!

01。“自溺症”本質是自我墮落

“自溺症的表現”又上熱搜了,

自溺症:指特別溺愛自己,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自我獎勵,是自戀的一種分支狀態,表現為嘴上說“我就睡一會、我就吃一點點、我就玩一小下”,結果不起床、吃貨本相畢露、一玩玩大半天。

不少網友自嘲道:哈哈,這不是在說我嗎?

比如:

“今天一定要早睡,要不面膜白敷了,結果關燈躺下,手機卻早已在手裡了。”

“昨晚太晚睡,今天要補覺,要不然一天又沒精力了。”

“辛苦一天了,點杯奶茶好好犒勞一下自己,昨日的減肥計劃喝完了再說吧。”

……

關於自溺症,有沒有看到同款的你?

相信這時大家又冒出一個念想:這年頭,不寵愛自己點,還有誰會寵?

你以為這是愛自己的表現,實則是在換另外一種自慰的方式自我墮落罷了。

說得殘酷點就是:自我摧毀。

“自溺症”有三個典型的特徵:

懶惰、拖延、被慾望控。

在自我營造的氛圍裡一直沉醉,自娛自樂,自愚自樂。

自溺症,升級版的自我墮落

02。以毒攻毒,以懶克懶

“自溺症”的一個典型特徵:懶。

懶於改變,懶於堅持。

曾在一篇文章看到這樣一個規律:

不想做 → 偷個懶 → 沒有成果 → 自責 → 自我否定 → 愈不想做 → 繼續偷懶 → 事情依然完不成 → 我肯定是隻豬 → 更加不想動手 → 一事無成……

懶惰會成癮,打破這個規律,從第一步抓起。

老梁談過一個治癒懶惰的實用方法:以毒攻毒,以懶克懶。

比如:說有人忍不住打遊戲,一天浪費大量時間在遊戲上,打完後就特別想抽自己耳光。

老梁說:每次打完遊戲就解除安裝、刪除,等再想下載回來的時候,就因為wifi環境不好,變得煩躁,遊戲癮就慢慢退下去,用自我找麻煩的方式讓自己不想玩了。

再比如:你忍不住刷手機影片,一刷就半天,這時你特別懊惱,怪自己又浪費半天時間。

老梁說:給手機軟體重新設定一大串自己都記不住的密碼,然後把密碼下載到盤裡,再把隨身碟交給一個要轉公交、地鐵才能到的朋友那。當你想要去刷影片的時候,想到這麼麻煩去拿隨身碟,還要開啟電腦等一堆程式,你就會打消這個念頭。

透過自找麻煩的方式克服懶惰讓自己重新回到狀態。

懶惰也許會讓你豪爽一時,但成功會遠離你一世。

自溺症,升級版的自我墮落

03。克服拖延,一步到位

“自溺症”的第二個特徵:拖延。

你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用,實則是拖延症在消耗時間。

其實不是忙,也不是沒空,而是真的太能拖了。

斯蒂爾提出有四個因素最有可能強化拖延的傾向:

1。對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缺乏自信。

2。預計到過程與結果會令人討厭。

3。回報遙不可及,失去了其真實感或價值感。

4。難以自我約束,包括容易衝動或分心。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那麼要注意了。

《拖延心理學》中提供一些治癒拖延的方法:

一、透過運動啟動你的狀態

:運動會刺激身體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荷爾蒙,有助於提升愉悅感和幸福感。

運動會刺激大腦,提高大腦的調節能力,激發大腦的學習能力。

二、正念法

:指的是“在當下時刻對周遭環境不帶判斷地保持有意識的覺察”。

這是超過2500年曆史的修禪方法,透過慢下來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注意力。

三、神聖停頓法

:它的要點在於:在從事一項活動或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刻意地、有意識地停頓片刻。

在“全然處在當下、警醒和靜止不動”的狀態,來緩和焦慮、擔憂、自責等情緒,讓身體有一個“連結”的機會。

拖延時間一旦拖長,連思維都變得遲鈍,大腦都會生鏽。

戰勝拖延,一步到位,把時間握在手裡。

狠到底,拼到底,拖延就怕這兩樣。

自溺症,升級版的自我墮落

04。控制慾望,增值未來

“自溺症”的第三個特徵:被慾望控制。

人最難控制的就是慾望,被慾望吞噬的人會得一時的狂歡,而控制慾望的人,能贏得更美好的未來。

記得一個故事:

美國船王哈利在教育自己的兒子時,不是耳提面命,而是將兒子帶進了賭場。

一開始他教育兒子每次賭到輸了一半本金的時候就收手,兒子嘗試了幾次,每每因為不甘心,而輸掉所有本金。

幾番嘗試後才學會認輸,及時撒手。熟悉賭場規則之後,兒子開始贏錢,這時哈利勸兒子收手。

兒子不甘心,想要多贏一點,再多贏一點,結果局勢卻急轉而下,輸掉了所有錢。

被慾望控制的哈利兒子,輸掉了所有的錢,導致此次賭輸了。

經過幾次訓練,他終於可以做到將輸贏都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內,無論結果如何,都會及時收手。

控制慾望,是懂得及時收手,就等於控制人性最貪婪的那一部分。

在慾望面前,掌控它,都將對未來造成深遠的影響。

時刻清晰:卸下一些不切實際的慾望,你才可能更好地擁有這個時間的美好。

自溺症,升級版的自我墮落

05。 21天,過上想要的生活

改變一個人需要多久?

行為心理學說,只需要21天,就可以改變一個人,過上想要的生活。

在行為心理學中,形成新習慣或者理念並鞏固週期是21天,被稱為“21天效應”。

換句話說,

當你想培養一個習慣的時候,只要重複21天,就會成為習慣性的動作或者是習慣。

這21天裡,是需要經歷“最困難—絕不放鬆—需要提醒”這樣一個過程。

21天后,同樣需要持續性的堅持,只不過這種堅持已經演變成習慣性的。

朱自清的《匆匆》:“

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

想必,每一個人都不想赤裸裸的回去,

有一句話說,命是弱者藉口,運乃強者謙辭。

拿出死磕的努力和玩命式的自律,做生活中的強者。

著名心理學醫生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

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動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打破舒適,從自律做起。

擺脫自溺症,從消除懶惰,克服拖延,控制慾望開始。

做更自信的人,讓未來裡的自己擁有更多選擇權。

作者資訊:筆跡,有不一樣想法的 90 後獅子座,安靜的外表,狂熱的內心,握著不一樣的筆,寫出不一樣的態度。

照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