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織金繡娘“有一手”

2022-02-18由 織金髮布 發表于 歷史

織金的由來

織金系因城東30裡許桂果田壩得名。桂果舊稱織金綺陌,是古時織金通往省城的大道,壩長40華里、寬4公里、是縣內水稻生產區之一。每當桂花飄香之時,稻穀成熟,金風習習,谷浪翻滾,猶如“金”絲在織機內穿梭,故名織金。

織金繡娘“有一手”

昔日金絲穿梭的景象在織金遍地開花

按照“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工作要求和省政府推進“錦繡計劃”工作的總體部署。織金縣為深入推進品牌化帶動戰略,推進民族民間特色手工產業(蠟染刺繡)與婦女事業同步發展,鼓勵婦女創辦特色手工企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該縣以貧困婦女、留守婦女為突破口,提升織金縣婦女特色手工技能,促進婦女創業就業,壯大婦女特色手工產業規模,形成“織金繡娘”產業,帶動貧困婦女、留守婦女增收致富,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

織金繡娘“有一手”

織金概況

織金位於貴州中部偏西,地處烏江上游支流六中河與三岔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夏蓉高速穿境而過,已開通火車;總面積2868平方公里;轄32個鄉(鎮)、574個村(居)委會、4721個村民組,總人口120萬人,婦女58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苗、彝、白、布依、仡佬、蒙古、回、水等。其中苗族人口13。6萬人,佔總人口的11。33%,苗族婦女5。2萬人,佔婦女人數的8。97%以上。縣城距貴陽一小時,距離畢節1。5小時,到廣州5個小時,屬“黔中經濟中心”,交通優勢便利。

織金繡娘“有一手”

織金繡娘“有一手”

少數民族工藝品近20個種類

織金有26個少數民族聚居縣,分佈有3種苗族支系民族服飾,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種類豐富、花樣繁多。主要有蠟染、刺繡、少數民族服飾、蘆笙、編織、雕刻、花帶、揹帶、銀飾等近20個種類,以其鮮明的少數民族風格,濃厚的地方特色,深受廣大群眾和遊客的喜愛。

織金繡娘“有一手”

織金繡娘“有一手”

織金繡娘“有一手”

織金繡娘“有一手”

蠟染刺繡作品走出國門

織金少數民族手工藝主要是以苗族的蠟染和刺繡,工藝獨特、絢麗多彩,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目前,蔡群蠟染博物館獲得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織金縣的部分蠟染刺繡作品已走出國門,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織金繡娘“有一手”

有1000餘人從事少數民族手工藝品生產

現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目前該縣共有獲得各級比賽獎項的民間藝人10餘人,有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專營生產、加工、銷售企業9個,以刺繡聞名的村寨有8個;從事少數民族手工藝品生產約有1000餘人。刺繡、蠟染、少數民族服飾加工等就業量大的從業者主要是婦女,她們長年或利用農閒創收,既照顧家庭生活又能增加收入,帶動能力強,增收效果明顯。

織金繡娘“有一手”

形成"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叢集"發展模式

推進實施“織金繡娘”品牌專案,全面提升該縣婦女手工技能,促進婦女創業就業,增加人民群眾收入;透過發展龍頭企業,形成“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叢集”發展模式。

織金繡娘“有一手”

——企業目標。今年,全縣婦女特色手工企業、專業合作社達到50家,重點培育5家優強企業、10家專業合作社。到2020年,全縣婦女特色手工企業、專業合作社達到200家。

——就業目標。今年,從事特色手工產業的婦女達到0。5萬人,帶動2萬人脫貧。到2020年,從事特色手工產業的婦女達到3萬人,帶動6萬人脫貧。

織金繡娘“有一手”

——培訓目標。今年至2020年,全縣婦女手工技能培訓培3萬人次,其中縣級婦聯定點培訓婦女0。6萬人次,各鄉鎮(街道)、村合作社培訓2。4萬人次。

織金繡娘“有一手”

“織金繡娘”品牌商標註冊擴大特色手工產品市場

該縣工商等部門協同配合,推進“織金繡娘”品牌商標註冊、地理標誌申請和運用。加強品牌培育,打造織金蠟染、刺繡等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自主知識品牌。在移民搬遷相對集中的鄉鎮建設婦女特色手工產品一條街。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其他城市創辦婦女特色實體店。積極發展特色手工產品電子商務,為婦女特色手工產業發展服務。同時,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織金縣委宣傳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