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巧合or必然丨印度列國時代和中國東周時期,為何出現“百家爭鳴”

2022-02-18由 雪狼談史 發表于 歷史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在中國的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的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然而,與中國相似,印度的列國階段,在思想領域也產生了百家爭鳴的狀況。這兩個不同的國度在思想界出現了相同的局面,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呢?

答案是必然的,百家爭鳴的出現是社會政治因素、經濟因素、階級因素、思想因素相互交織的必然結果。

春秋時代的王權開始衰落,諸侯崛起,禮制崩塌、樂制遭到破壞,新思潮應運而生;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國家亟待統一,新思潮應運而生;學術下移到下層人民中間,私人也紛紛辦學校,新思想由此出現。

列國時期,印度階級地位發生變化,反映到意識形態當中;婆羅門教衰落,階級矛盾激化,新思潮應運而生;反婆羅門教的各種思潮興起。因此,兩個不同的國度皆產生了百家爭鳴的現象。

巧合or必然丨印度列國時代和中國東周時期,為何出現“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

一、 春秋時代的王權開始衰落,諸侯崛起,禮制崩塌、樂制遭到破壞,新思潮應運而生;列國時期,印度階級地位發生變化,反映到意識形態中

西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幽王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昏君,他的一次娛樂事件斷送了西周王朝的江山,間接導致東周王朝的衰落。

幽王為了逗愛妾褒姒夫人一笑,多次在烽火臺點火,烽火臺是在周王朝京師有難的時候點火,目的是為了召集地方諸侯們來為周王解難的。

諸侯們在被幽王戲弄多次以後,也無動於衷了,北部邊疆的犬戎部落乘機南下侵略周朝,當幽王最後一次在烽火臺點起火焰的時候,諸侯們自然不以為是國王有難需要幫助,幽王因此死於外敵之手,西周王朝因此滅亡

西周從歷史上消失之後,幽王的兒子在諸侯的支援下稱王,平王在鄭武公、晉文侯等人的幫助下將國都遷到洛邑,晉國和鄭國自恃有功,日益做大,不把周王放在眼裡,都想做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強權人物,其他諸侯國國王也紛紛效仿他們,爭著搶著想做霸主,於是,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這五個霸主。

巧合or必然丨印度列國時代和中國東周時期,為何出現“百家爭鳴”

在他們爭著做霸主之前、西周王朝還沒有消失之前,周王還具有一定的權威,周王、諸侯這兩個等級有著相應的禮制和樂制,天子所享有的禮制和樂制是諸侯不可逾越的,五個霸主逾越禮制和樂制,把周王才能夠享有的一套禮制和樂制拿來自己使用,以顯示自己的權威,這是赤裸裸地向周王挑戰。

周王眼見諸侯們破壞禮制和樂制、挑戰自己的權威、原先維護周朝統治的那套禮制和樂制,想要重新樹立自己的權威,但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任由諸侯胡作非為,而且還得對諸侯的行為表示祝賀。在這樣的情況下,周王的權威漸漸衰落。

諸侯爭霸的首要前提就是富國強兵,他們需要有才能的人物出謀劃策來實現國家的富裕、軍隊的強大,並以此為基礎,最終實現稱霸的目標。

因此,社會上出現了各種關於富國強兵的改革思潮。著名的改革有齊國的管仲改革,管子的改革讓齊國率先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巧合or必然丨印度列國時代和中國東周時期,為何出現“百家爭鳴”

管仲

此時的印度,正處於列國並存的階段,列國之間也爭強鬥勝。

在這個階段,商業領域開始出現了繁榮的景象並日益上升,商品交換也由物物交易的方式向貨幣作為媒介的方向轉化。商品和貨幣關係的日益進步促使社會關係也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原來的四個不同種姓的人都發生了貧富差距。

婆羅門種姓發生了分化,有致力於農業生產的奴隸主、有貧苦小農,還有從事醫生、屠夫等工作的人。剎帝利在戰爭中獲得了大量的財富,社會地位也伴隨王權的增強獲得了上升。

在吠舍當中,許多從事商業成為富翁的人,他們家財萬貫、奴隸眾多,社會地位也隨之提高,可做村鎮的官員了;但也有作為普通農民的人,甚至有喪失土地被迫從事低階工作的人。首陀羅中的一些人努力成了富翁,絕大部分人依舊貧苦,甚至淪為不可接觸者。

巧合or必然丨印度列國時代和中國東周時期,為何出現“百家爭鳴”

種姓制度

此時,伴隨著原先的種姓制度的衰落,高階種姓婆羅門的實際社會地位的降級,奴隸制度漸漸興起。當時,人的階級地位是由現實的社會經濟地位決定的。這與根據種姓來決定社會地位的種姓制度不同,它所反映的是現實的人的社會地位,種姓制度的存在必然會妨礙他的進步。這種種姓之間的本質地位的改變、階級地位的變化反映到思想意識領域。

二、 諸侯割據、亟待統一,新思想應運而生;婆羅門教衰敗,階級矛盾尖銳,新思潮隨之出現

春秋爭霸階段已經一去不復返,戰國階段的割據隨之而來,統一成為歷史趨勢,這種社會環境呼籲新思想的誕生。

戰國階段,各個國家致力於開展割據活動,最為有名的便是戰國七雄了,這些國家的統治者為了開展兼併活動,紛紛招賢納士,謀求兼併割據,因此,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改革人物。例如李悝在魏國實施變法、吳起在楚國進行變法活動,最著名的變法要數商鞅變法,這三位改革家的變法改革使三個國家強大起來。

巧合or必然丨印度列國時代和中國東周時期,為何出現“百家爭鳴”

商鞅變法

但是到了戰國後期,統一四方成為歷史發展的要求。在戰國後期,社會在經歷長期的戰亂之後,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經濟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

因此,經濟的發展要求結束分裂割據的社會狀態,統一四方;人民長期忍受戰爭帶來的苦難,苦不堪言,早就厭倦了戰爭,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穩定而統一的國家來安居樂業,因此,建立統一的國家是民心所向。

在這樣的情況下,統一國家的思想成為時代的需求。

在印度列國時期,婆羅門種姓衰落,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原來的婆羅門教思想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社會狀況了,時代召喚新思想的出現。列國時期,在四個種姓已經發生貧富懸殊的情況下,社會需要新的思想來反映現存的社會狀況。

巧合or必然丨印度列國時代和中國東周時期,為何出現“百家爭鳴”

婆羅門教

婆羅門是四個種姓的人中從這個制度中躺著就贏的人,他們自然是不肯接受社會現實,調整種姓制度,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另外婆羅門教腐朽墮落,遭到了人們的強烈反對。婆羅門祭司們貪得無厭,極盡搜刮之能事,迫使普通民眾破產。他們還用活人來祭祀,這個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厭惡、反思。

在這種情況下,新思想的出現是必然的事情。

三、 學術下移、私人辦學的風氣興起,新思潮的出現有了思想基礎;印度列國時期,反婆羅門教的思潮廣泛傳播,“百家爭鳴”有了社會思想基礎

東周時代,隨著鐵器的出現和廣泛使用,生產力的進步十分迅速,井田制也漸漸瓦解。依靠井田制維持統治的周朝統治階級在經濟上漸漸沒落,統治階級最下層計程車階層為了謀生把原先被官府壟斷的教育、知識向下層傳播,尤其是出現了私人創辦的學校,方便了知識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發展,為新思想的出現提供了思想保障、人才基礎。

比較重要的思想派別有孔子的儒家學派、老子的道家學派、墨子的墨家學派等十幾個影響重大的派別。

巧合or必然丨印度列國時代和中國東周時期,為何出現“百家爭鳴”

墨子講學

在列國時期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婆羅門種姓的腐朽,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反婆羅門種姓的思想流派,這些流派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各個思想派別的思想都具有反對婆羅門種姓的傾向。比較有影響力的是佛教、耆那教等諸多宗教派別。

這些教派一方面在列國時期的思想領域各自大放異彩,另一方面又為思想的傳播、活躍創造了條件。

結語

中國東周階段和印度列國期間在思想領域都出現了各個思想流派爭鳴的現象,這種現象並不是平白無故就出現的,它與當時兩個國家分裂的社會政治局面、經濟的發展、階級的分化、思想的傳播密不可分。所以,是相似的歷史背景導致了中國東周時期和印度列國時期在思想領域的百家爭鳴。

參考文獻:

《春秋·左傳》

《全球通史》

《世界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