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孫中山欲為大清門改名,想要在匾額翻面刻字,結果翻面有這幾個字

2022-02-15由 這個歷史有點潮1 發表于 歷史

城門是我國古代的防禦性建築,除了在軍事上有防禦的作用外,也有城市防洪的功能,是古代城牆的一道堅固的屏障,歷朝歷代的君王,都會花費巨資修建城門,而清朝時期所修建的“中華門”,也叫做大清門,在民國時期,還發生過一件事情。

孫中山欲為大清門改名,想要在匾額翻面刻字,結果翻面有這幾個字

(城門)

大清門前身是“聚寶門”,是明朝洪武二年修建開始,一共修建了六年時間,其實本不需要這麼久,據說在修建完成之前,聚寶門坍塌過兩次,朱元璋非常生氣,畢竟是城門,僅僅是修建的時候就塌兩次的話,那以後還怎麼用?

朱元璋認為,一定是那些修建城門的人為了從中牟利,所以選擇了偷工減料,所以為了防止這些人搞小動作,朱元璋下令,在每塊磚頭上面刻上燒製磚頭的工人的名字,磚頭的來歷,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坍塌的情況。

孫中山欲為大清門改名,想要在匾額翻面刻字,結果翻面有這幾個字

(聚寶門)

即便是這種情況,可是城門還是再一次坍塌了,這讓皇帝大為震怒,於是就找來了能掐會算的劉伯溫,劉伯溫算了之後表示,在城門下面有一個怪物,以吃地基為活,想要鎮壓這個怪物,就需要借沈萬三的聚寶盆來鎮壓。

而當時朱元璋有點看不慣沈萬三,想要找機會收拾他一下,而當時沈萬三正好有一個聚寶盆,於是皇帝下令借走了聚寶門,結果非常神奇,聚寶盆埋下去之後,城牆果然就沒問題了。

孫中山欲為大清門改名,想要在匾額翻面刻字,結果翻面有這幾個字

(沈萬三)

後來劉伯溫提出意見,用糯米紙和桐油、大條石堆砌而成,而且在甕城有一個藏兵洞,裡面可以容納幾千人,後來到了清朝以後,這個門就變成了大清門,在民國成立之後,很多人就認為應該把大清門變成中華門。

說倒是容易,但是改一下其實很不容易,因為當時明朝在修建城門的時候,使用的是重達15公斤重的石板,就連城門的匾額也是大條石,而且字型都是雕刻在石板上的,要是重新改就比較麻煩。

孫中山欲為大清門改名,想要在匾額翻面刻字,結果翻面有這幾個字

(中華門)

當時國父孫中山提議,說可以把石板翻個面來重新刻字,這樣一來也可以省了很多麻煩,不過當工匠把匾額摘下來之後,發現清朝人和民國的人想法是一樣的,因為清朝人當時做匾額的時候,就是把這塊石頭翻了過來刻上了字,

後來人們就把這塊石板收藏在了博物館裡面,他們又花錢重新打造了一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