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陳炯明:失落的聯邦主義者!

2022-02-13由 貓欣88 發表于 歷史

翻開歷史教材和官修史書,對陳炯明的介紹充斥著“背叛革命”“反動軍閥”“分裂”這樣的標籤。在多數人眼中,陳炯明似乎與作亂一方的其他各路軍閥並無二致。

還原到當時的歷史語境上,這位叱吒風雲、爭議重重的歷史人物,主張聯省自治運動,在廣東行民治,反對孫中山北伐,力主和平統一中國……在這些關鍵問題的抉擇上,陳炯明都表現出了一個聯邦主義者的智識和遠見。

陳炯明:失落的聯邦主義者!

一聲炮響背後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部下葉舉圍攻總統府,炮轟孫中山寓所,意在令孫離開廣東。這一聲炮響的背後,是孫、陳二人對“如何統一中國、如何治理中國”觀念的巨大分歧的總爆發。

護法運動失敗後,孫中山主張聯絡西南軍閥與北方軍閥中的皖系、奉系軍閥,共同應對竊取中央政權的直係軍閥。孫中山堅持武力統一中國,他認為中國問題要得以完全解決只能依靠武裝革命。陳炯明無法苟同。1921年,孫中山廣東演講,總結護法運動失敗後的原因,主張在南方建立一個新政府。陳炯明認為“建立新政府”是給自己樹靶子,北方政權必定會以此為藉口攻擊廣東。當時的陳炯明堅信中國未來不可能武力統一。

最終,陳炯明未能說服孫中山。在1921年4月7日召開的非常國會上,表決通過了新政府組織大綱,組織大綱中只規定了總統的選舉辦法和許可權,卻無總統任期的限制。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僅用了兩個半小時。

1921年6月,被孫中山任命為援桂軍總司令的陳炯明開始了第二次粵桂戰爭。粵軍用將近兩個月時間就進駐南寧,隨後孫中山又敦促陳炯明出兵援鄂,並要求廣東政府接濟軍費400萬元。陳炯明以“目前還不是北伐的最佳時間”為由,給孫中山擺出了“現實難題”:粵桂戰爭花費極大,他想盡一切辦法才籌到200萬經費。孫中山隨後親自來到南寧,想要勸誡陳炯明,陳炯明依然拒絕北伐。對孫中山的屢屢拒絕,表明了陳炯明反對北伐的真實立場。

不要武裝要“文裝”

孫中山認為國家治理,地方自治等所有問題的前提必須是國家統一。陳炯明的想法則相反,陳希望首先著眼於地方自治,透過地方自治繼而推動國家統一。

孫中山指責陳炯明的這種做法將最終導致中國分裂成許多小國家,並削弱中國“作為一個統一國家的意識”。而陳則認為,中國若無真共和,也不會有真統一。而共和的關鍵就是發展民權、實行地方自治。陳炯明對“聯省自治”抱有極大熱情,這可從他的《建設方略》中窺得一二:“近世以來,國家與人民之關係愈密,則政事愈繁,非如古之循吏可以寬簡為治,一切政事皆與人民有直接之利害,不可不使人民自為謀之。若事事受成於中央,與中央愈近,則與人民愈遠,不但使人民永處於被動之地位,民治未由養成,中央即有為人民謀幸福之誠意,亦未由實現也。”

所以說,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根本是陳孫二人政治理念的衝突帶來的某種必然結果。在炮轟之前,陳炯明部下已事先電話通知孫離開。炮轟,更多是一種立場的表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