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英吉利海峽隧道長50.5公里

2022-02-12由 堆金聚玉 發表于 歷史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有多長?英吉利海峽隧道(英語:The Channel Tunnel、法語:le tunnel sous la Manche)又稱英法海底隧道、歐洲隧道,1994年5月6日開通。是一條英國通往法國的鐵路隧道,位於英國多佛港與法國加來港之間。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英吉利海峽隧道長50.5公里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是一座50。5公里長的海底鐵路隧道,位於英吉利海峽多佛爾水道下,連線英國的福克斯通和法國加來海峽省的科凱勒(位於法國北部的加來附近),為世界第三長隧道。,它的建成大大方便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的交通,使兩地的聯絡更加緊密了。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英吉利海峽隧道長50.5公里

建設背景

在英、法兩國(英國多佛港與法國加來港)之間,穿過海峽建立固定通道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的拿破崙一世時代。今天歐洲隧道竣工,儘管在工程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然而200年來對是否建造英吉利海峽隧道的決策始終不是取決於科技方面,而是取決於圍繞這個計劃的政治環境。長期以來英國方面反對建設海峽隧道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軍事上的風險,他們希望利用海峽作為抵禦來自歐洲大陸軍事入侵的天然屏障。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上述顧慮逐漸消退。後來,英國加入了歐洲共同體,預期會有一個統一的歐洲市場,因而在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建立更為方便、快捷的通道成了顯而易見的需求。在1972-1992年的20年間,跨越英吉利海峽的客、貨運交通量實際上增長了一倍。1992年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貿易佔全部對外貿易的60%。

20世紀70年代以來,建設英吉利海峽隧道的決策主要受到歐洲一體化程序的影響。1987年12月隧道工程得以破土動工,是由於當時英、法兩國政府對歐洲一體化都持比較積極的態度。英國首相、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支援把1975年曾被工黨政府下令停止的隧道工程重新提上議事日程。法國總統密特朗則把這項工程視為國家強大的象徵。這次歐洲隧道得以竣工建成,兩國首腦的推動,排除各種障礙,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就在歐洲隧道舉行正式通車儀式的前一年(1993年秋),包括英、法在內的歐共體十二國簽訂了馬斯切克條約,並將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從歐盟有關國家政府的觀點來看,還有兩個因素與隧道建設有關:一是運輸政策,即透過建設高速鐵路網,以利於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這將大大擴充套件海峽隧道的影響範圍和增加它的長期效益。二是地區政策,英、法兩國希望透過隧道帶動海峽兩岸地區的繁榮。隧道連線地區(Transmanch Region)已成為一個專門名稱,包括英國的Kent和法國的Nord-Pas de Calais地區;後來把比利時的一些地區也包括進來,稱作歐洲專區(Euroregion)。透過地區性的合作,一個稱作TDP(Transfrontier Development Program)的金融發展計劃已經起動。這些從政治角度看顯然有重大意義,對歐盟的發展,歐洲單一市場的形成和國際經濟、文化合作交流,都會有重大促進。但還不大可能對經濟產生直接的重大影響。

實際上近20年來歐洲隧道專案的演變既是歐洲一體化程序的產物,又是它的一個推動力,兩者相輔相成,幾乎是平行發展的。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考慮臺灣隧道問題時,則也必然要與祖國和和平統一的大業緊密聯絡再一起。

建設過程

1986年2月1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法國總統密特朗在英國東南部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參加了英法兩國海峽隧道條約的簽字儀式,從而正式確認了兩國政府對於建造海峽隧道工程的承諾。

因法國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簽署對外條約,當天在條約上簽字的是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裡·豪和法國對外關係部長羅朗·迪馬。

在簽字儀式上,撒切爾夫人說,這項條約為英法兩國的工業合作寫下了新的篇章,並且對整個歐洲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事件。密特朗總統指出,這項條約是兩國人民關係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英國同歐洲大陸的聯絡自古以來主要是透過英吉利海峽進行擺渡。海峽間的運輸極為頻繁。以1984年為例,往返運輸客運為兩千萬人次,貨運達兩千萬噸。這樣繁忙的往來,使人越來越感到解決海峽運輸問題是勢在必行了。

早在1751年,法國學者尼克拉·德馬雷曾寫過一篇《古代英法接壤論》,闡明上古時代英法兩國的國土是連線在一起的。1802年法國工程師馬悌厄曾向拿破崙一世建議修築一條海底隧道直通英國,但被否決了。以後,許多人又接連提出過各種開鑿英法海峽隧道的建議。現代歐洲經濟的發展再次把這一隧道工程迫切地提到人們面前。

1973年11月,英法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修建海底隧道的條約,並提出了具體方案。1978年,兩國國營鐵路公司恢復了對開鑿隧道計劃的研究。1984年11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法國總統密特朗達成基本協議。1985年5月,兩國政府又邀請各國主要工程公司和銀行財團提出工程計劃草案。

法英領導人選定的方案是英法海峽隧道財團提出的。按照該方案的初步設計,在海峽最窄處的多佛爾—加來之間,於海底40米深處的白堊巖中,開鑿兩條長50餘公里、直徑7。3米的鐵路隧道,其中37公里在海底。一條供巴黎—倫敦的火車通行,另一條供穿梭列車營運,專門載運乘汽車穿越海峽的人員及其車輛。在這兩條主隧道的中軸線當中,再開一條直徑4。5米的服務隧道,每隔375米與主隧道貫通,解決通風和維修等問題。該工程總耗資預計約530億法郎。兩國政府均不提供公共資金,全部利用私人資本建設。

兩國政府同時責成英法海峽財團在15年內提出另修一條固定公路通道的方案。英法海峽財團是由兩國15家公司和銀行組成的。

1994年5月6日,是英國與法國乃至歐洲大陸關係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1。1萬名工程技術人員用近七年之久的辛勤勞動,終於把自拿破崙·波拿巴以來將近二百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滔滔滄海變通途,一條海底隧道把孤懸在大西洋中的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緊密地連線起來,為歐洲交通史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歐洲隧道是指橫貫英法之間多佛海峽的海底鐵路隧道,又稱海峽隧道。它西起英國的福克斯通,東到法國的加來,全長50公里,水下長度38公里,為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

這項工程由三條隧道和兩個終點站組成。三條隧道由北向南平行排列,南北兩隧道相距30米,是單線單向的鐵路隧道,隧道直徑為7。6米;中間隧道為輔助隧道,用於上述兩隧道的維修和救援工作,直徑為4。8米。在輔助隧道的1/3和2/3處,分別為兩運營隧道修建了橫向聯接隧道。當鐵路出現故障時,可把在一側隧道內執行的列車轉入另一隧道繼續執行,而不中斷整個隧道的運營業務。在輔助隧道線上,每隔375米,都有通道與兩主隧道相連,以便維修人員工作和在緊急情況下疏散人員。

地質鑽探工作從1958年做到1987年,重要的鑽孔達94個。淺層勘探在海底以下150m之內,考慮隧道佈置的範圍;深層勘探在海底以下800m之內,主要為評價地震風險提供資料。海底鑽探曾採用大型北海石油鑽機,每個鑽孔平均費用約為50萬英鎊。勘探發現海底有一層泥灰質白堊巖(Chalk Marl),厚度約30m,飽和容重約23KN/m3,抗壓強度6~9MPa,變形模量800~1600MPa,蠕變係數φ=1。5,滲透係數(1~2)×10-7m/s。該岩層抗滲性好,硬度不大,裂隙也較少,易於掘進,隧道線路就佈置在它的下部,距海底25~40m。由於岩層的起伏,而隧道要求一定的執行坡度,所以隧道軸線在平面和立面上均呈平坦的W形。工程專家們認為,充分的地質資料和正確的判斷,使歐洲隧道找到了理想的岩層。

隧道啟用後,把倫敦至巴黎的陸上旅行時間縮短了一半,3小時即可到達。從倫敦飛到巴黎,航程一般需要3小時左右。而事先還要訂票,經隧道乘火車,時間一樣,卻省去不少麻煩。據英國鐵路當局估算,每年透過隧道的旅客人數可達1800萬人,貨運可達800萬噸。

歐洲隧道於1987年12月1日正式開工,造價150億美元,原計劃1993年通車,後延遲一年。修建資金主要來源於國際銀行貸款和出售股票,由英法財團承建。歐洲隧道使用的客貨列車,均由2臺機車牽引,每臺機車功率為7600馬力,平均最高時速為140公里。

在1994年5月6日歐洲隧道的通車典禮上,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隧道兩端——法國的加來和英國的福克斯通共同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剪彩儀式。兩國元首在剪綵典禮上發表了講話。密特朗說,兩個多世紀的理想實現了,他本人和法國人民都為這一工程的實現而感到高興。這一工程將促進歐洲統一建設,英法兩國之間所做的事不會使歐洲其他地方感到無動於衷。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說,這是第一次英法兩國元首不是乘船,也不是乘飛機來會面的。她希望海底隧道能增加兩國人民間的相互吸引力,希望兩國繼續進行共同的事業。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英吉利海峽隧道長50.5公里

隧道的開通填補了歐洲鐵路網中短缺的一環,大大方便了歐洲各大城市之間的來往。英、法、比利時三國鐵路部門聯營的“歐洲之星”(Eurostar)列車車速達300km/h;平均旅行時間,在倫敦與巴黎之間為3個小時,在倫敦和布魯塞爾之間為3小時10分。如果把從市區到機場的時間算在內,乘飛機還不如乘‘歐洲之星’快。歐洲隧道還專門設計了一種運送公路車輛的區間列車,稱“樂謝拖”(Le Shuttle)。各種大小汽車都可以全天候地透過英吉利海峽,從而使歐洲公路網也連成了一體。人們稱譽這項工程為“一夢200年海峽變通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