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博物館的英國

2022-02-05由 阿斌視角 發表于 歷史

博物館的英國

從大的歷史觀來看,整個英國就是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是領導者,很多工業成就及工業化積累的財富,在聯合王國的本土上播散。英國整體的建築、工廠、農村等只是在二戰數月的空戰中受到損毀,絕大部分時間,英國本土是遠離戰爭的。所以,用今天的旅行者眼光看,英國處處都有歷史古蹟,哪怕是一座火車站,當年的鋼鐵鉚釘還在發揮著作用。倫敦塔古堡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如今的建築及規劃依然儲存當年原樣。

最近幾年,英國經濟一直增長緩慢,其經濟總量已經跌到世界第五了,人均GDP也落後美國八位。上世紀五十年年代的,中國提出趕超英美,現在的任務已經完成一半了。

英國經濟增長緩慢也是必然的,老牛破車,沒有什麼新的增長動力了。當年的瓦特再也沒有出現了,而美國不斷地出現比爾蓋茨、喬布斯等瓦特式的人物。

顯然,英國很窮了,窮到只剩下歷史了。

既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何不做足歷史文章?守著一方歷史,不大拆大建,好好地做好歷史的守護者,照樣可以發歷史遺產財。倫敦評選自己的十大博物館,除大英博物館外,自然歷史館等博物館一一上榜。單一個倫敦市就有這麼多的專業博物館,還沒有包括大量小型的私人博物館。

如果你是一名博物館迷,估計在倫敦光博物館之旅就可以逛上大半年的。凡是政府的博物館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的,除非一些特展需要收費。

博物館的英國

倫敦的政府博物館也不是一開始免費的,在八十年代末實施私有化,政府希望博物館提高收費價格。九十年代梅傑擔任首相推動政府博物館免費制度,並逐漸從學生、老人到全體免費。英國博物館的費用是根據入館人數來撥付的,很多博物館的工作做得很好,希望和鼓勵遊客參觀,這樣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撥款,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其他收入。

為了免費開放博物館,梅傑政府設立了國家歷史遺產彩票基金,並規定博物館所有的收入都可以免稅。所以,進入英國國家級的博館內,餐飲區和購物區也是非常獨特的。

怎麼來維持這筆撥款的有效性呢?成立了中介組織,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委員會,各單位派員出席,自己拿資料、自己開會討論分錢。這樣解決了資金分配的高效和陽光。博物館會設立5-10名的理事,五年一屆可以連任兩屆。這些理事沒有任何報酬,義務為博物館管理、經營、發展等重要決策做決定。館長按照理事會要求組織實施。這種現代組織制度可以擺脫政府的干預和官僚,保持了這些博物館的獨立性。

走訪各地大學時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大學博物館。這些博物館也是免費對外開放的,主要介紹自己的歷史和科研成就,對社會的貢獻。在聖安德魯斯大學博物館裡有一張菲利普王子和王妃畢業後到校參訪的照片。

博物館的英國

聖安德魯斯市是世界高爾夫的發源地,那裡的老球場如今還是天天爆滿,預約打球都要一年以上。在美麗的球場邊上建有一座兩層小樓,一樓是高爾夫禮品店外加一個高爾夫博物館,二樓是球場海灣無敵風景咖啡店。博物館屬於私人收費博物館,成人需要花8鎊,這點錢,對於高爾夫朝聖者來說實在算不上啥。

同樣的大學城約克市,大學校才建於1963年,但是城市歷史很悠久,不僅有著恢弘的約克教堂,更有著當年工業化時代留下的火車製造工廠,如今這裡已經改建成國家鐵路博物館,當年的鐵路製造車間依舊成列著,大批各個時代實物都在車間裡展示。為了讓參觀者更好地瞭解蒸汽機火車頭的原理,館方把車頭蒸汽管解剖出來,供大家瞭解,足見主辦方的用心。

參觀者很多是學生,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爬上爬下,東摸西看,在參觀中獲得知識的啟蒙。這與倫敦市區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一樣,大批的參觀者都是兒童和年輕人,而且非常有秩序,一點不喧鬧。

紐卡斯爾也有鐵路博物館,因為這個城市誕生過火車的發明人斯蒂芬森,不過這個博物館的規模遠比不上約克的國家博物館。

博物館的英國

或許火車是英國人對人類最驕傲的傑出貢獻,各地都博物館都要把火車拿出來展示。

蘇格蘭博物館珍藏著世界上最古老的火車頭,這個火車頭目前世界上就兩臺,一隻大木桶加幾個銅管子和一個爐子就成了最早的火車頭。

在蘇格蘭博物館更多是英國工業品發展成就展,連戰鬥機都掛在房頂上,讓孩子們興奮不已。瓦特是蘇格蘭人,他發明的改良型蒸汽機改變了世界,館內不惜工本造了一臺巨型汽輪機,用電來驅動,讓學生了解他們的工作原理。

在蘇格蘭博物館裡,過去一百多年前普通人的衣服都儲存完好。在中世紀英國上流社會就喜歡用絲綢做衣服,而絲綢都是需要進口的。或許絲綢、茶葉、胡椒的需求正是為後來鴉片戰爭埋下了陰影。

博物館的英國

英國的博物館是英國人,但是其展出的物品應該是人類共同的遺產。值得敬佩的是,英國自然博物館中的恐龍館,把中國古脊椎考古專家楊鍾健(CC YOUNG)院士的照片和背景展示出來,這是我在參觀的博物館中,唯一的一位中國人,關於這位科學家我在中國好像名聲不大,但是英國人認為他貢獻巨大,值得紀念。

這也是英國人在文化遺產前面具有的胸懷。

2017年6月11日於大英圖書館

說明:文章與圖片為原創,歡迎點評和轉發,部分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