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高麗想要在鐵嶺駐軍,朱元璋霸氣迴應:休想!底線就是鴨綠江

2022-01-29由 歷史旗鑑店 發表于 歷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朝鮮半島與中國一直來往密切,歷朝歷代和平交往佔了大多數,但也有互相攻伐的時候。元朝末年,東北女真與高麗多次短兵相接,兩者互有勝敗,關於領土問題始終沒能很好解決,高麗甚至提出要把邊境線壓到鐵嶺。於是乎,明朝政府開始了公關外交。

如果放在現代,類似於這種問題本應是外交部負責,但在古代這一職權就落到六部中的禮部。洪武十五年,有一個叫李原名的人,透過科舉考試做了御史,因為才華出眾,朱元璋派他出使緬甸。

當時,與緬甸接壤的中國地區剛剛被明朝平定,當地有一個叫思倫發的地區頭目已經露出造反的苗頭,李原名回國後立刻報告朱元璋,讓中央政府早作準備。果不其然,後來思倫發果真造反,此乃後話。

高麗想要在鐵嶺駐軍,朱元璋霸氣迴應:休想!底線就是鴨綠江

李原名從緬甸回國後,朱元璋提升他為禮部尚書,掌管整個帝國的一切禮儀典章以及相關的外交事宜。洪武二十一年,明朝在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定鐵嶺衛,發文告知高麗。由於高麗已經佔領該地32年,高麗禑王不願放棄該地。

高麗君臣急忙派密直提學樸宜中赴明申辯說:“鐵嶺迤北,歷文、高、和、定、鹹諸州以至公嶮鎮,自來系本國之地。接著敘述了高麗睿宗時如何討東女真,和州等地如何被元佔領的過程。

高麗在這一表文中顛倒歷史,首先掩蓋了渤海、遼朝時,其定、長一線長城之北不屬於高麗這一事實,也掩蓋了高麗睿宗攻佔曷懶甸為時不到兩年,此後這一地區一直由金、元兩朝管轄的事實。就是這段高麗罔顧史實的討價還價,被記載到《明史》中。

《明史》李原名傳記中,“高麗奏遼東文、高、和、定州皆其國舊壤,乞就鐵嶺屯戍。”大致意思就是,我們高麗現在的地盤太小了,我們要往你明朝東北擴張。實際上,這是一項特別無理取鬧的行為,時任禮部尚書兼外交部長的李原名立刻懟了回去。

高麗想要在鐵嶺駐軍,朱元璋霸氣迴應:休想!底線就是鴨綠江

李原名說,“數州皆入元版圖,屬於遼,高麗地以鴨綠江為界。今鐵嶺已置衛,不宜。”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文、高、和、定州等地早就是元朝的行政區域,我大明王朝順天承命代替元朝,因此我們的行政區域依然如故,你們高麗還是退回鴨綠江那邊去吧。

朱元璋看了李原名的陳詞,頗為高興,於是下令讓高麗安分守己,作為番邦希望他們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從此以後,關於明朝和高麗的邊境線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然而,高麗國內不久便發生了政治變局。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建立了朝鮮王朝,當時實際上獲得了明朝的默許和首肯。朝鮮王朝的首都最初定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後於1394年定都漢陽(今首爾),第二年改稱漢城。15世紀中葉,朝鮮王朝的國土基本定型,大致相當於當今朝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

高麗想要在鐵嶺駐軍,朱元璋霸氣迴應:休想!底線就是鴨綠江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在位時期,禮部尚書大約換了四十幾個,而李原名是任職時間較久的一位。洪武二十三年,李原名“以老致仕”,也就是年齡太大辭官退休的意思。幾百年過去了,當初的那個禮部尚書兼外交部長李原名已不復存在,但他對明確明朝與高麗的邊境線做出了重要貢獻,值得後人敬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