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這個"南陽"在哪裡?是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嗎?

2022-01-24由 白曜華 發表于 歷史

這個

這個“南陽”在哪裡?是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嗎?

在南襄兩地對待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之南陽的地理歸屬歷史爭議中,“襄陽說”的專家、學者們把“南陽”認定為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個地方。

持“南陽說”的專家、學者們認同諸葛亮本人說,他們把“南陽”認定在諸葛亮本人確認“今天下三分”之三國鼎立及郡縣劃治割據現狀已確定,即公元227年的三國南陽郡,其居於義陽郡新野縣以北,南鄉郡以東地區,轄14縣。

諸葛亮認定的“南陽”果真是“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嗎?

我們看看歷史上的南陽從何而來?這個南陽在哪裡呢?

1、諸葛亮本人認定“躬耕於南陽”——“居草廬”

黃陵廟古碑記載:諸葛亮曰“僕躬耕於南陽之畝”——“居草廬”。

諸葛亮又云:“操困於南陽”——曹操與張繡宛城之戰,反反覆覆、斷斷續續地歷時三年。

諸葛亮曰“荊州北拒漢沔”——南郡北界漢水。

2、陳壽曰“亮躬耕隴畝”。

陳壽亦云“亮躬耕於野”。

陳壽曰:“孫堅比至南陽”——孫堅至宛城殺南陽郡守張諮。

陳壽曰“張繡在南陽”——張繡駐防宛城。

陳壽曰:“甘寧因居南陽”——甘寧居宛城。

陳壽雲:《三國志—魏書—武帝記》:“(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繡奔穰,與劉表合。公之自舞陰還也,南陽、章陵諸縣復叛為繡”。張繡駐防宛城,繡亦不是南陽郡守和章陵郡守,這裡的“南陽”當然指宛縣和章陵縣兩地,而不是整個南陽郡與章陵郡二郡及其諸縣——這是張繡、劉表收復南陽(宛縣)、章陵縣的記載。

3、《後漢書》雲:四年六月,漢起兵南陽至昆陽。劉秀起兵宛城(宛縣)——南陽(宛縣、宛城)、昆陽(葉縣)同屬南陽郡。

《後漢書》記載漢安帝“道寢疾,自南陽還。至葉,崩”。

《後漢書地理》:“宛,故申伯國,莽曰南陽”。

4、《資治通鑑》卷四十二還有光武帝劉秀“幸南陽”的記載:

(建武)十一年(乙未、三五)春,三月,己酉,(光武)帝幸南陽,〔考異曰:帝紀:「己酉,幸南陽,庚午,車駕還宮。」上有「二月己卯」。袁紀:「三月己酉,幸南陽。」以長曆考之,二月壬申朔,己卯八日也。己酉、庚午,皆在三月。蓋帝紀「己酉」上脫「三月」字。今從袁紀。〕還幸章陵;庚午,車駕還宮。

《資治通鑑》清楚表明,光武帝“幸南陽”的同時還“幸章陵”。時章陵為南陽郡屬縣,非章陵郡。司馬光將“南陽”與“章陵”並列,是指這是兩個地方,所以,這個光武帝的“幸南陽”毫無疑問也是代指郡治宛縣。

這個

5、李白遊南陽留下名篇: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6、唐代白居易遊南陽臥龍崗諸葛亮庵留下如此詩篇:

先生晦跡臥山林,

三顧那逢賢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外便為霖。

託孤既盡殷勤禮,

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後出師遺表在,

令人一覽淚沾襟。

7、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許渾《南陽道中》:“荒草連天風地動,不知誰學武侯耕”。

9、胡曾《南陽》詩云:“世亂英雄百戰餘,孔明方此樂耕鋤。蜀主不自垂三顧,爭得先生出舊廬”。

10、如杜甫的《武侯廟》雲:“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11、汪遵《南陽》曰:“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12、成都武侯祠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立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碑文由曾任監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又是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之兄的柳公綽所書。碑文載:“公是時也,躬耕南陽,自比管樂,我未從虎,時稱臥龍。”

13、勉縣武侯祠795年唐碑記載:諸葛武侯”腕足南陽“。

14、宋祁的《孔明書檯》雲“君不見孔明書檯遺廟旁,古書不見臺荒涼。臥龍未起蜀天遠,茅廬日日空南陽。”

15、黃庭堅~夜觀《蜀志》:“蓋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參差。南陽隴底臥龍日。”

16、宋華鎮《詠古》“興平昔喪亂,豺狼恣吞攫。雄才臥南陽,盤桓寄雲壑。”

17、陳與義《次南陽》“臥龍今何之,有冢已半摧。”

18、王十朋《諸葛武侯》“臥龍起南陽,不為鼎一足。”

19、楊億 《成都》“漫傳西漢祠神馬,已見南陽起臥龍。”

20、岳珂《睡起》“南陽一夢何關醉,自愛終身作臥龍。”

……

這個

編後:

一、南陽的歷史傳承及其淵源

《史記》雲:“二十六年,赦罪人遷之穰”。

“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鄧等赦罪人遷之”——秦置南陽郡和南郡之前,宛縣即名南陽。秦奪取楚地,先取穰、南陽,後鄾、鄧等,自西而東又南,地域名稱並列及順序清晰。

戰國後期秦“遷不軌之民於南陽”——《史記》記載“南陽西通武關”。

二、秦置南陽郡歷史沿革

案(一): 東漢張衡在《南都賦》中所說的南都(南陽郡)位置是“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張衡(78年—139年),他對家鄉南陽的地理位置自然非常清楚~時南陽郡居漢水以北,南郡居漢水以南。

案(二)《史記•秦本紀》載:“(秦昭襄王)三十五年,佐韓、魏、楚伐燕。初置南陽郡。”注引《正義》(唐•張守節著)曰“秦置南陽郡,在漢水之北”。《釋名》雲:“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以為名焉。”

案(三)《晉書·地理志》又云:“及秦,取楚鄢、郢為南郡,又取巫中地為黔中郡,以楚之漢北立南陽郡。”其他相似的記載還有《楚地記》雲:“漢江之北為南陽,漢江之南為南郡”( 見《太平寰宇記》卷之一百四十五)

案(四)《漢書補註•地理志》“南郡” 條的記載,《路史•國名記》中引《地紀》曰“漢江之北為南陽,漢江之南為南郡者是也” 的記載。

案(五)《元和郡縣誌》也載:“秦兼天下,自漢以北為南陽郡,今鄧州、南陽縣是也。漢以南為南郡,今荊州是也。”~荊州可以代稱南郡。

案(六)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襄陽縣誌》載:襄陽,西漢初年建縣,“轄漢水以南,邔縣以北,中盧縣以東,屬荊州刺史部南郡”。 江北,即今樊城一帶,為古鄧縣,“轄漢水以北,新野縣以南,蔡陽縣以西,山都縣以東的地區,屬南陽郡”。

案(七)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在《襄陽記》中記載“秦兼天下,自漢(水)以北,為南陽郡;自漢(水)以南為南郡……漢因之”。

以上史料為什麼會有”漢水以北“或”漢水以南“這樣的邊界方位記載?這是緣於南陽郡和南郡交接邊界的這一段漢水趨於東西走向的特殊性。

漢水在南陽郡境內和南郡境內的河段屬於東南走向,只有“茨河—東津”間的漢水趨東西走向,兩郡在此交接並以漢水分界南北。此處分界可以與文獻中所載的:“漢水以北(或漢之陽)為南陽郡,漢水以南(或漢之陰)為南郡”互相印證。兩漢時的南陽郡和南郡以漢水分界著述清晰,沒有相互交叉轄制的記載。

所以,對於秦置及兩漢時期的南陽郡、南郡以漢水為地標分界南北,自秦、漢之始及後來的各朝各代都是這麼認為的,歷史史著、文獻也是這麼記載的,這是對兩郡的漢水邊界的共同歷史認定。

案(八): 南陽郡和南郡以漢水為界的改變,始自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東漢丞相曹操佔據南郡北部後立襄陽郡,割走南陽郡山都縣劃治給襄陽郡(《襄陽府志》記載):惟時郡境,北界漢水,西界萬山~漢水以北之鄧縣西臨襄陽郡山都縣),又分南陽郡西部八縣設定南鄉郡 。

綜合以上史料文獻辨析:東漢時南陽郡居漢水以北,南郡居漢水以南;曹操立襄陽郡後,襄陽郡有跨過漢水以北轄治山都縣的記載。

三、辨析三國時南陽郡歷史沿革

三國時代的南陽郡,更無可能轄治漢江北岸一帶。魏黃初公元222年置義陽郡,鄧縣南部鄧城置縣(樊城一帶)、同鄾縣、山都縣歸屬襄陽郡,鄧縣北部亦鄧縣劃治給義陽郡。南陽郡居義陽郡以北(新野縣邊界以北),已無法隔著義陽郡、隔著鄧城縣去轄至漢水。陳壽和諸葛亮瞭解曹魏置襄陽郡、義陽郡、南鄉郡這些行政區變化嗎?當然知道。227年諸葛亮出師表奏章裡曰”躬耕於南陽“,而這個南陽亦是義陽郡以北的南陽郡,故陳壽著述”鄧艾,義陽棘陽人(新野縣東北)“等,卻沒有對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之南陽做任何特別註釋。

案由:《三國志》中的人物籍貫,許多人以為是以晉初的行政區劃來表達,亦謬也。

魏晉兩朝銜接,本身行政區劃就是大部沿用大體相同,因此容易給人錯覺。

實際上,陳壽《三國志》中是用東漢、三國時期的行政區劃來表述人物籍貫的。《襄陽府志》和《襄陽縣誌》等文獻記載,也是按照魏置劃治,記載行政區變化的。

案《三國志》:【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實際上晉泰始元年(265年)以山陽郡置高平國,如果後來陳壽以晉初行政區劃書寫人物籍貫,當寫為:李典,高平鉅野人也。

又案《三國志》:【許禇字仲康,譙國譙人也】,事實上晉初無譙國之封,只有譙郡。譙國乃魏黃初元年(220年)由郡改為封國,實為三國行政區劃。

再案《三國志》:【雍州剌史郭淮遺廣魏太守。】,“廣魏一名,晉泰始中已更名為略陽”。

由此可見,陳壽《三國志》中的人物籍貫的行政區劃界定,乃東漢、三國時期。

司馬光資治通鑑也是用”義陽“來表達人物籍貫,如義陽魏延。

胡三省注:魏文帝分南陽郡立義陽郡,又立義陽縣屬焉;此在延入蜀之後,史追書也。如果義陽終廢,則當追書”南陽“。說明司馬光及胡三省手裡沒有義陽廢置的。

所以,我們可以由”義陽棘陽“”義陽新野“這些描述中得出結論:魏置義陽郡,包含”新野“”棘陽“。

再考《三國志》”鄧艾,義陽棘陽人,甘露元年進封鄧侯。“按常例三國時封爵之制多以本郡邑為封土,則艾之鄧侯封邑當以鄧縣為主,艾之為義陽人也,反推之,鄧縣亦屬於義陽郡焉。

綜合上述,魏義陽郡當為東西貫通分割舊南陽郡的一個大郡,未廢,應包括新野、棘陽、鄧、穰等縣在內,郡治可能就是新野(新野亦曾為魏荊州治所)。

錢大昕”晉義陽郡當是因魏之舊耳“之論,然也。

《晉書》雲義陽郡“統縣十二,戶一萬九”,十二縣為:新野、穰、鄧、蔡陽、隨、安昌、棘陽、厥西、平氏、義陽、平林、朝陽。

考《三國志》黃初三年(222年)改封章陵王據為義陽王,又有景初元年(237年)十二月己未…分襄陽郡之鄀葉縣屬義陽郡。

因此,義陽郡“黃初三年置而景初猶存的說法是為正確”。

但對於曹魏曾廢義陽郡的“說法”似為不妥。

案司馬彪《戰略》中:“景元二年春三月…使烈督萬人徑造沮水,荊州、義陽南屯宜城。“此處義陽南當為《三國志》中分襄陽郡之鄀所言之”鄀“地也。說眀魏義陽郡在景元二年(261年)仍是存在的,此時距晉武帝開囯泰始元年(265年)僅四年時間。

而對於晉義陽郡為太康中置的說法來自《晉書地理志》,謬也。《文獻通考》與《通典》俱雲:”魏分南陽置義陽郡,晉宋並因之“。

清代歷史學家錢大昕在《二十二史考異》中記:”按武帝泰始元年即封從伯父望為義陽王,是義陽置郡不始於太康當是因魏之舊耳,敘例以為魏文帝置“,錢氏在此清楚地表達了對正史記載的疑問。

案《晉書卷三十七》:“義陽成王望,字子初……武帝受禪,封義陽王,邑萬戶,給兵二千人”。

又案《讀史方輿紀要》:“晉武帝泰始元年,封從伯望為義陽王,治新野,領義陽縣“~足見錢氏的說法是有所根據。

周振鶴先生曾指岀: ”泰始元年司馬炎行分封“。

田餘慶先生亦曾指岀:“西晉諸王,或隨例於太康初年就國”。

從兩位先生的話語種可以推測出這樣的結論:泰始元年司馬炎即大封諸王,但各種各樣的原因,諸王大多是太康年間就國,導致了後世人誤以為一些郡國為太康中置,或如義陽郡。

再觀《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中,咸寧三年,即太康元年:“其無官者,皆遣就國。諸王公戀京師,皆涕泣而去。”

此條也說明,泰始初封王后,諸王大都賴在京城,太康年才遲遲就國。

故從以上史料文獻辨析,三國時的南陽郡居義陽郡以北,南鄉郡以東。

三國兩晉:三國時,南陽為魏國所有,隸屬荊州。

三國時的南陽郡,入晉朝時名南陽國,治南陽城,轄宛、 西鄂、 雉、 魯陽、犨 、淯陽、博望、 堵陽、 葉 、舞陰、 比陽、涅陽 、冠軍 、酈十四縣。

從上面史料文獻辨析:三國時的南陽郡隔著義陽郡、襄陽鄧城縣,不能轄至漢水。

而假如諸葛亮自謂的“躬耕地”在三國時南陽郡郡境之外,於東漢時南陽郡境之內的其它36縣任何一個地方,作為一個西晉史學家,以治史嚴謹而著稱的陳壽一定會採用以魏置義陽郡、南鄉郡、襄陽郡這些行政區劃治變化來記載。陳壽一定會對“南陽”做一個標註,而註明地標所在地。所以,東漢時南陽郡與三國時南陽郡的重疊區域的一致性,這個“南陽”符合諸葛亮認定的“躬耕南陽”郡望,符合其“邇來二十有一年矣”南陽郡望認定。

這就是公元227年,諸葛亮曰“躬耕於南陽”,而唯一能夠把“躬耕地”郡望所屬表達明白的三國南陽郡,這一點也符合陳壽或以東漢行政區、三國當時魏置行政區來記述三國相關人物的記載歷史辦法。

故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的郡望,就是三國現狀劃治下的南陽,這不僅是一個三國軍事家對“今天下三分”的行政區劃治現狀認定,更是智慧體現在多年以前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時,對行政區現狀劃治的這一種認知存在。即或這個“南陽”邇來二十年有一矣“,但這個”南陽“在三國時依然有自己的郡望及行政存在,而不是被分割出去多年的東漢南陽郡所屬的那些不再稱呼為”南陽“的地區;若不然,諸葛亮怎麼能夠把自己的”南陽郡望“說清楚?

習鑿齒自謂:”襄陽有孔明故宅“,《資治通鑑》亦曰:”(建安)初,琅琊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故宅就是亮家、就是襄陽隆中,所以”號曰隆中“歸屬襄陽轄治而不是南陽鄧縣。習鑿齒自謂:”秦兼天下,自漢以北為南陽郡,自漢以南為南郡……漢因之“,亦否定漢水以南的”號曰隆中“歸屬漢水以北的時南陽之鄧縣所轄。

故《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是一條逆反歷史邊界記載的偽歷史論述,這是一些人為了附會”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而杜撰了一個”號曰隆中“歸屬南陽鄧縣的偽歷史記載,以”便於“讓諸葛亮躬耕於”號曰隆中“。

故據以上史料、文獻記載得出結論:居於漢水以南,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絕不屬於東漢時南陽郡鄧縣縣境,因為南陽居漢水以北;也不歸屬三國時的南陽郡,它居義陽郡以北;更不是具備資格剝奪郡治宛城、宛縣可以名稱南陽的城市歷史傳承的獨有屬性。

諸葛亮的歷史主證認定”躬耕於南陽“,不僅指向東漢時自漢以北的南陽郡,更是指明三國曆史演繹下居於義陽郡之北的南陽郡或南陽郡城,這是三國軍事家諸葛亮對”今天下三分“行政區劃治的現實認定。

依據以上史證辨析,從歷史主證上得出結論:漢水以南的”號曰隆中“屬於南郡或後來的襄陽郡,不是屬於漢水以北的東漢南陽郡或三國時南陽郡,所以諸葛亮自謂”躬耕於南陽“與居於漢江以南的”號曰隆中“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

綜合上述,全國各地喜歡歷史的朋友們,你們認定的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在哪裡呢?

其一,這個”南陽“是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個地方呢?

其二,這個”南陽“就是在今天的南陽市境內呢?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這個

這個

這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