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太極推手的身法

2022-01-23由 喬家大叔 發表于 歷史

推手時必須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尾閭正中,襠勁滿足,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上下相隨,頭頂百會穴與襠內會陰穴始終保持垂直線(“上下一條線”),脊柱要節節松沉而又虛虛對準,腰部要松沉直豎,要微微轉動,不可軟塌,不可搖擺;使身法在任何變換時保持中正,能八面支撐;脊柱骨節和胸背肋骨節節松沉,而意往上翻(內勁由襠中上翻至背脊,謂之“氣貼背”、“力由脊發”、“主宰於腰”),忌前俯,左歪右斜,尤忌後仰;手腿前去時,腰脊命門穴往後撐,襠勁須下沉,這和練拳的要求一致。以腰脊命門穴(後丹田)為調節全身平衡的軸心,並作為主宰於腰的爆發力的來源,我們在實踐中證明它是練好推手技巧的關鍵。

身法虛實的變換,關鍵在以腰脊命門穴為軸心的左右腰隙(兩腎)的抽換;腰隙向左抽則左實而右虛,腰隙向右抽則右實而左虛;以腰脊命門穴為軸的左右兩腎抽換(外形是兩腰側的抽換)變化虛實,是全身總虛實的所在,也是“源動鰋脊”、“內動不令人知”的訣竅所在。

太極拳在上述身法的要求下,運用“沾、連、粘、隨”,以不丟不頂,不匾不抗為原則,彼按我棚,彼擠我搬,只此擁振擠按四字,迴圈無窮,更須認真分清勁別,長期練習,循規蹈矩,打好圓滿柔順的穩固基礎。

太極拳與推手都是首先注重身法,身法端正始能制人而不受制於人,身法乖離則處處授人以隙,何能制人?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與推手,以虛靜為極致,以身法中正為基礎,虛則無所不容,靜則無所不應,身法中正則既能八面支撐,也能八面轉換,上下四傍,轉接靈敏,故太極拳與推手的傳統理論都強調時時中正。

太極推手的身法

頂部